“六爷,文相,今儿个我们姐妹找你们来,要商量什么事儿,我想你们也是知道的。”
仁曦太后说着,向仁安太后望了一眼,仁安太后点了点头,仁曦太后方才继续说道:“黄树兰的折子,你们俩想是已经看过了吧”
“回皇太后的话,臣等已然看过。”敬亲王低着头答道。
“六爷,你觉着,黄树兰的折子,说的可有道理”仁曦太后叹了口气,问道。
“回皇太后的话,臣觉得,黄树兰的折子,仍是以夷夏之辨为名,欲阻洋务之兴。”敬亲王小心地回答道,“其针对林义哲之言,多为谩骂之词,并无实在意思,似可不必理会。”
“事情紧急,六爷,文相,咱们几个也别绕弯子了。”仁曦太后对敬亲王的回答显然很是不满,“今儿个在这儿的,也没有别人,你就直接告诉我,林义哲此人,究竟有无反心”
听到仁曦太后的这句问话,敬亲王登时额头汗下,他强自镇定,坐在那里,没有跪下。
“回皇太后的话,臣不明白,皇太后何以有如此之问。”敬亲王哑着嗓子问道,“说林义哲有反心,臣实在说,是不相信的。”
“噢。”仁曦太后点了点头,他并没有回答敬亲王,而是转向文博川问道,“文相觉着,林义哲有无反心”
“回皇太后的话,臣也是不明白,皇太后因何要问林义哲有无反心。”文博川恭声答道,“臣也不相信,林义哲会有反心。”
“六爷,文相,那你们说说,你们因何坚信,林义哲不会有反心”仁曦太后问道。
“回皇太后的话,兆国的李牧可有反心南崧的岳飞可有反心”敬亲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
听到敬亲王将林义哲比作兆国的李牧和南崧的岳飞,仁曦太后先是一怔,接着便立刻明白过来。
敬亲王是在用李牧岳飞的比喻提醒自己,不要象赵王和宋高宗那样的自毁长城
“六爷怎地知道,林义哲是李牧岳飞,而非张元吴昊呢”仁曦太后笑了笑,又问道,“黄树兰的折子里,可是把林义哲比做张元吴昊啊。”
“回皇太后的话,臣不明白,黄树兰怎地知道林义哲会做那张元吴昊”文博川回答道,“林义哲驱除倭寇,保得闽台百姓平安,天下称颂,世人多以李牧却匈奴,岳飞破金兵喻之,怎地到了黄树兰那里,便成了张元吴昊”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目录 第一百三十二章 肺腑之言
“黄树兰折子里说的很明白,林义哲能乱英国,亦能乱大乾,能破日本,亦能破中土,有如此乱国之能,他日若背叛大乾,定为巨患,不如早除之。”仁曦太后一边观察着文博川的脸色,一边不紧不慢的说道。
虽然仁曦太后的声音不大,但此时文博川听来,却有如晴天霹雳。
敬亲王和文博川不约而同的离座起身,跪伏在地,齐声说道,“皇太后,万万不可啊”
“为何不可”仁曦太后平静的问道。
“臣不明白,林义哲从未有过不臣之事,黄树兰因何要说林义哲是张元吴昊难道就因为他有乱国之能此次林义哲能扰乱英国,逼其首相辞职,更换公使,了结滇案,使我大乾不必再开口岸,利权得保,可谓功在当世,利在千秋有此栋梁之材,皇太后当庆幸才是,何以听小人之言,要做那亲痛仇快之事呢”文博川急切的争辩起来,一时间竟然仰起了脖子,直视着仁曦太后。
“看把文相给急的,呵呵。”仁曦太后微微一笑,说道,“文相起来吧,坐着回话。六爷也起来吧。”
敬亲王和文博川起身,重新回到座位上坐好,此时二人都因为激动而涨红了脸,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的望着仁曦太后。
“六爷和文相真是关心则乱啊,没明白我是什么意思。”仁曦太后微笑着说道,“我没说非得要杀林义哲不可,而是想知道,林义哲会不会如黄树兰折子当中所说的那样,日后成了张元吴昊,对我大乾不利。”
“回皇太后的话,”敬亲王答道,“林义哲是林文忠公之后,林家世受国恩,素来忠义,林义哲此次率舰出海,与日舰激战,几为炮火所伤,又亲身率陆队上岸击敌,于枪林弹雨之中手刃倭酋,此非李牧岳飞哉何来张元吴昊之喻黄树兰非要以张元吴昊喻之,乃是恶意中伤,欲至其于死地耳”
听了敬亲王的话,仁曦太后连连点头。
“回皇太后的话,林氏一门,世受国恩,朝廷未曾有负于林义哲,林义哲因何要反呢须知张元吴昊,也并非一开始便要反,而是崧朝有负于二人,逼得二人走上如此绝路的”文博川紧接着说道。
“噢竟然是这样”仁曦太后一愣,转过头来,和仁安太后飞快的交换了一下眼神。
“向使崧廷不负张元,未有无端杖责之辱,张元断无反心,而张元之反,实是宋廷埋没人才,逼其走上绝路”文博川道,“朝廷未有负林义哲之事,林义哲何能有反意黄树兰一心想要对付林义哲,才如此以张元喻之,不过是想要朝廷对林义哲做出不仁不义之事,好成全他折中所谓先知先觉之言,其用心何其毒也”
听了文博川的这番话,仁曦太后和仁安太后都是连连点头。
“这个黄树兰,当真是其心可诛”仁曦太后说道。
一直没有说话的仁安太后忽然问道:“黄树兰因何要如此对付林义哲”
“回皇太后的话,据臣所知,黄树兰素与宝廷交好,此次宝廷被囚,黄树兰甚为不平,前宝廷因妄参林义哲而受杖,黄树兰便曾迁怒于林义哲,这一次想是为宝廷报仇之故,是以才如此的。”文博川答道。
看到文博川并没有提黄树兰的老师李鸿藻,敬亲王不由得在心里暗暗赞叹。
“可我怎么觉着,黄树兰的后边儿,似乎有主使之人呢”仁安太后不动声色的又问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