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隆盛急于救助难民,依照他的指示,除了运来粮食米谷之外,还从附近的城镇和农村运来了许多作好的饭团,然而,谁知道,当首批救济粮在晚上刚运到市场时,难民们便从面对城门冲了进来,立即将所有的食物一扫而空,而且造成了一场非常可怕的混乱,难民们在火光中争先恐后,乱成一团地抢着饭团,有许多饭团都掉在了地上,让人踏得稀巴烂,从袋子里漏出的面粉铺满了仓库到城门之间的道路上,地上如下了雪一样白,骚乱持续了好一阵,直到萨摩军士兵们占据了仓库的每一个地方,用步枪和刺刀才将骚乱的人群驱散。
京都此次灾难的巨大深重是自“天明大火”以后首次所遭遇到的,绝望中的难民对比了这两次火灾,他们认为。那一次还有好多房屋和神社幸免于难。而这次却连“京都御所”也被大火烧成了一座废墟。虽然石头是不会燃烧的,然而在晚上阵风刮去浓烟的时候,人们便能望见那宫殿中的一排排高耸的石柱如一根根燃烧的煤柱那样通红通红,不时闪出火苗。而且在“天明大火”的时候,所有京都人都是深爱着自己的城市和众多的古迹的,人们是团结一心的,有组织的,而现在的情况却是。数不清的各种人在这座火光冲天的城市周围游荡着,他们群情愤慨,要是陷入了挨冻受饿的境地,很可难会捣毁城市,扰乱秩序,同军队对抗。所幸每个人都被这漫天遮日的火海吓得心惊肉跳,惶恐不安,人们的叛乱的意志才有些削弱和焕散,疾病和饥饿是随之而来的灾难,而严冬的酷寒更加增强了灾难的淫威。浮着灰尘的空气更加让人呼吸困难,令人有如置身于地狱。
人们白天所见到的场面都是触目惊心的。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辉煌大都市此时已成了一座咆哮的火山,从它的城墙边一直到山麓,数不清的营帐占据了每一处可栖身的地方,它们是由草棚、帐篷、货架子、板车和大大小小的包袱所构成,整个天空弥漫着浓烟和炭灰,穿过焰火的血红的阳光洒在它们上面,吼叫、呼号、威胁、恐惧和敌意充斥着每一个地方,蓬头垢面的男女老幼构成了一幅使人恐惧的凄惨景象,由难民构成的海洋包围着一座火光冲天的城市,一座名副其实的火岛。
此时京都守军已经不知什么时候全都撤走了,萨摩军进城后便一直在救火,同时,许多居民也加入到了救火的行列当中,他们同受命救火的萨摩士兵们一起继续拆除着城区靠近火区的建筑物,因而有好大一部分地方得以免受火灾,然而城中无数的,千年来的古迹和宝贵的艺术珍品,雄壮瑰丽的宫殿,建筑物,还有那些属于京都历史和辉煌成就的价值连城的文物都毁于一旦了。原本繁荣的京都城遭劫后只剩下了几个边缘城区,火灾使数十万百姓失去了家园和亲人。
尽管萨摩军在奋力救火,然而还有人说,萨摩士兵们是为了彻底毁灭城市而非为了防止火势扩大才拆除建筑物的,在这种情况下,筱原国干请求西乡隆盛马上入城,屈驾抚慰日渐绝望的难民。
西乡隆盛立刻准备入城,然而此时大风又改变了火势蔓延的方向,转而烧向贺茂川河,比睿山也被火焰围住了,然后火势逐渐在河岸一带扩散开来,彻底地烧毁了这儿先前未着火的建筑物。
火势稍息,西乡隆盛便骑着白马,迫不及待的进入了京都城,他领着一队武士从萨摩军的队伍中穿过,走向黑压压的一片愤怒叫嚷着的人群前,此时的西乡隆盛身穿便服,手里只拿着他随身携带的一根青竹手杖,并未带什么防身武器,甚至连他珍爱的佩刀和手枪都没有带。
西乡隆盛催马来到人群前,借着火光,他看到了周围的人群,他们高举的双手中握着各式各样的当成武器的器械,一副恶狠狠的神色,脸上尽是大滴的汗珠,嘴角上尽是白沫,大声地叫嚷着,怒不可遏的人流将他们团团围住了,再望向远一些的地方,他见到的是一片晃动的,不住叫喊的,使人心惊胆颤的人头的海洋。
叫骂声吼叫声有如沸水般沸腾着,有的甚至像兽类的吼叫声,刀叉木棍在不住的挥舞着,不时有紧握的拳头伸向他和马的缰绳,然而他依然以一副从容和高傲而又冷静的姿态走向人群,就如往常在人群中开路一般,他不时用手杖轻轻碰碰那些最胆大妄为的人的头,于是,这些愤怒的人便因他的这种坦荡从容和自信的态度而有所收敛。后来,有许多人都认出了他,于是人群中便有许多人喊道:“那是西乡吉之助大将军”
“大将军来了”
“新政大总督西乡大将军来了”
“西乡大将军”
“西乡大将军”
周围的喊声越来越多,民众使劲地喊着西乡隆盛的名字,慢慢地,四周的面孔的神色缓和了许多,叫嚷声也平静了许多。
要知道,虽然身为武士楷模的西乡隆盛当年在京都时并没有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