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晚了点。就剩后半身啦。”姜彦超含糊着说,“可能被什么吃了吧。只剩这些在陷坑里了,别的什么都没有了。”
“哦。”阿莲想了想,“昨晚上我听见什么东西在叫,以前从来没有听过那种声音。”
“就是它干的吧。”姜彦超把烤好的一条肉插在火堆旁边,又拿了一条烤起来。“冬天快到了。动物都想多吃点呢。”
“好了。”阿莲站起来拍拍手,满意地看自己的成果。“都串好了。”
“那就去找些结实的长草,搓根细草绳吧。”
“草绳干什么”
“挂这些烤肉啊。”
他们再次起身上路的时候,每个人脖子上都挂着十几条烤肉,闻上去像是一个走动的烤肉串。
“那块皮子为什么不要”阿莲追上姜彦超,嘴巴噘了起来。
“都被啃得那么乱七八糟了,怎么要啊”姜彦超随手在地上采了两只灰不溜丢的蘑菇,放在鼻端闻了闻,随手放进背包。“再说我们也没法硝,过两天就该臭了。”
阿莲不甘心地闭上嘴,向姜彦超做了个鬼脸,旋即又找到了话题:“我们干嘛把肉挂在脖子上啊”
“放在包裹里的话很容易坏的。我们点起火来就烤,走路的时候就让它吹风,变成肉干就不容易坏了。在家的时候不是做过肉干吗”
“那是挂在房梁上”阿莲反应很快的顶了一句,才想起现在没有房梁。
远处的树上,一个灰衣男子和一个小姑娘正无声无息的倾听着他们的谈话,小姑娘听到阿莲的话,笑得前仰后合,她一只手使劲的捂着嘴,一只手把着树枝,才没有让自己从树上掉下来。
看到她的样子。灰衣男子只是微微一笑,小姑娘身后的一只白色的豹子则有些不满的发出了一声低吼,见到豹子出声,小姑娘赶紧转头。将手指放在唇上对豹子“嘘”了一声,豹子很不屑的扬起了头,用后爪挠了挠脖子,甩了甩尾巴。
也难怪白豹不满,姜彦超和阿莲吃到肚子里和挂到脖子上的肉。本来是属于它的食物,是在主人的强制命令下,才不得不放弃的。
“小胧,你知道吗我小的时候,就象他们这样的”灰衣男子雾隐武右卫门微笑着转头,用只有二人才能听见的声音对身边的小姑娘说道。
小姑娘的名字本来叫小龙,雾隐武右卫门认为她的名字过于男孩子气,于是便按日本人的习惯,给她改名叫小胧,她对于叫什么名字其实并不在意。但听到精通中土诗文的雾隐武右卫门给她吟了好一通诸如“暮雨不来春又去,花满地,月朦胧”的诗句后,感到这个名字确实好听又雅致,于是满心欢喜的认可了这个新名字。
“他们俩真笨,要是没有小黑帮忙,他们只怕今天就饿得没有力气赶路了。就这样还进京赶考武举,别扯了。”小胧撇了撇嘴,回头又看了一眼白豹,白豹又是不满的低吼了一声。这一次的声音有些大,惊动了林子里的两个人,雾隐武右卫门看到这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各自将兵器操在手中,背靠背站在一起。警惕的向四周张望着。
雾隐武右卫门注意到姜彦超手中握着的竟然是一根黑黝黝的镔铁短矛,不由得暗暗吃惊。
他早看出来这少年身手不凡,但没想到少年用的竟然是他也没有见过的奇门兵刃。
“得,被他们发现了,小黑,你这个笨蛋”小胧用手拍了拍白豹的头。白豹有些不耐烦的甩了甩头。
“咱们过去吧。”雾隐武右卫门说着,从树上悄无声息的跳了下来。
小胧又撇了撇嘴,跟着跳下树来,白豹也跟着一跃而下,和雾隐武右卫门白豹比起来,她的身法显然差了点,落地时的动静也比较大,引得林中的两个人又是一阵紧张,姜彦超握紧了手中的短铁矛,阿莲则将手中的弓拉成了满月。
看到一个灰衣男子带着一个小姑娘走来,小姑娘的身后是一头白色的豹子,姜彦超吃了一惊,喝道:“你们是什么人想干什么”
“你想进京去考武进士,那可是会试啊,童试和乡试你都过了吗”雾隐武右卫门缓步来到了姜彦超面前,负手而立,问道。
“我当然过了”不擅说谎的姜彦超的脸红了一下。
他包裹里确实有一份武举人的文牒,是村长刘大爷给他的,这是今年一个曾经路过村子的武举人的东西,只是他不慎吃了不洁之物,生了病,不久便死在了村子里,他的遗物也给刘大爷保存着。
刘大爷之所以把那人的东西给姜彦超,目的就是要他尽早的离开村子,免得再给这里带来灾祸。
“就算是你都过了,那你们这个样子,走到京城还来得及吗”雾隐武右卫门打量着衣衫褴褛的二人,笑了笑,又问道,“照你们这个速度,只怕到了京城,考试的时间都过了。再说了,你们也没有马,怎么考试”
雾隐武右卫门的话戳中了姜彦超的软肋,他仿佛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变得懊丧起来,手中的短铁矛无力的垂了下来。
大乾朝的武举考试内容共有三项:弓弓弩火枪射靶,分为步射和骑射,用弓用弩用枪悉听自便,马马上搏战,刀步战技击,
未完待续。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目录 第七百五十二章 贝勒赶考
此时的林逸青背着光,头部和身体的轮廓都被镶了一道金边,显得他面色格外的沉静。朱雪雁看着他挺拔的身影,竟然有些痴了。
又一阵风起,回过神来的朱雪雁垂下头,膝上缤纷的花瓣散发着馥郁的香气。她转身把衣裳上沾的花瓣抖落,回转头,对着那个翡翠般的深潭中倒映的身影叹了一口气。
“武举是个大赌局,你知道么”她幽幽的说道。
“我当然知道。”林逸青微微一笑,拍了拍她的肩膀。
为了应对仁曦太后给自己出的“科举”难题,林逸青对大乾帝国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大乾帝国的武举制度上基本沿袭前朝,但考试程序、办法等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且重视程度大大超过历朝历代。大乾朝的武官虽然仍以行伍出身为“正途”,科举次之,但科举出身者数量不断增大,在军中占有很大比例。由于朝廷大力提倡,制度日益严密,录取相对公正,因此,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因而武举为大乾帝国提供了大批人材,其中产生了不少杰出人物。
每到大乾帝国武举会试的时候,因为是四方英杰在京城的大比武,民间总会借武举之机就胜出者下注设赌,其赌注之大,参赌者之广,可为列国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