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7(2 / 2)

唯我中华 珩毅 6188 字 2019-05-06

“过来,坐下说话。”颜学义指了指自己对面的椅子对李诚说道。

“学生,遵命。”

李诚慢步走向颜学义,在颜学义对面的椅子上正身做好,等待颜学义训话。

“言禾李诚的字,报社情况如何报纸什么时候能够发刊”颜学义问道。

“老师,报社人手严重不足,加上学生我,一共才十六个人,根本没有几个人愿意加入报社,发刊遥遥无期。”李诚苦笑道。

李诚原本是大学中的语文老师,被自己老师一纸命令创办报社,李诚带着一腔热血去创办报社,可是快两个月不算过年期间过去了,报社才十六个人,一大半员工只有小学文化,做一个记者还可以,但是撰写文稿就难了,这让李诚如何受得了。

李诚自觉辜负老师期望,没有脸面去求老师帮助,直到今天被颜学义召见,在面见颜学义的时候,也一直不敢抬头看颜学义。

“你呀你,唉,算了,这件事老师自己也有错,没想到创办报社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马上下一道命令,让有关部门好好配合你,起码先得把人手招募齐。”颜学义摇了摇头说道。

其实刚开始颜学义只是起了一个办报社的念头,然后一纸命令让李诚去创办报社,之后就把这件事情忘在脑后,没有再管李诚,直到年前才想起来这件事,年后第一天就召见李诚。

听到颜学义的话,李诚高兴的快要蹦起来,只是老师在面前,李诚不敢有丝毫放恣,压抑着心中的兴奋说道:“有老师的帮助,学生肯定很快能将人手招募齐。”

颜学义看了李诚一眼接着说道:“你再想想,还有什么地方有困难,机会只有这么一次,要是你办不成这个报社,老师可要重罚你。”

听到颜学义的话,兴奋中的李诚好似被突然泼了一盆凉水,迅速冷静下来,脑海中仔细思考报社还有哪方面有问题。

沉默片刻后,李诚突然眼睛一亮,恭敬的对颜学义说道:“老师,学生确实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老师能够”

“什么要求,说,不要吞吞吐吐的。”

“老师,只要报社的人手问题能够解决,其他的问题学生自己基本上都能解决,只是学生想请老师给报社即将刊发的报纸题个名。”此时李诚在颜学义面前好像一个害羞的大男孩一般,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题个名,小事,你确定其他问题都能解决”颜学义又问了李诚一句。

“是的,老师,要是学生完不成任务,提头来见。”李诚正声回道。

“老师要你脑袋有什么用,修路的人手不够,要是你完不成任务,就去修路吧。”颜学义开玩笑般说道。

“啊。”李诚还以为颜学义说的是真的,要是自己完不成任务,就要被送去修路,这让李诚心中着急起来,下定决心一定要完成任务。

颜学义对自己学生的表现不以为意,接着从座椅上起身,从书桌一旁抽出来一张白纸,平放在书桌上。

李诚明白老师要做什么,赶紧起身给老师研墨。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华日报中

“中华日报”四个气势磅礴的大字跃然纸上。

不要看颜学义今年只有23岁,但是颜学义的毛笔字的水平很高,放在古代,颜学义就是一个书法大家,而现在,大汉王国也有无数富豪重金求购,只是万金难求一份墨宝。

李诚带着这一份万金难求的墨宝离开汉王宫,没有直接回到报社,而是前往一家古董店,请人将这份墨宝好好装裱起来,古董店老板一看墨宝上盖着汉王的大印,就想要向李诚求购,李诚当然一口拒绝。

这份墨宝可是报社的名头,怎么可能落到外人手中。

今天这汉王宫一行,李诚知道,报社的工作就容易展开了,很快报社就能招募到足够的人手,说不定能够招募到几个中学文化水平的职员。

报社面临的问题很多,最重要的就是人手问题,缺少记者、缺少文化水平高一点的编辑,这样报纸如何能够办起来貌似记者和编辑没有明确的划分,记者也是要撰稿的

好在人手问题马上就饿可以解决,虽说文化水平高一点的编辑依旧会缺少,不过李诚自己有办法。

李诚是谁,李诚可是汉王颜学义的学生,李诚的师兄弟非常多,而师兄弟的学生更是无数,虽然他们不会直接加入报社,但是李诚可以向他们约稿,这个面子师兄弟乃至师兄弟的学生不会不给吧。

另外李诚也可以“高价”征文,只要别人向报社投稿,被选中就可以获得一笔稿费。

再加上报社所属的记者编辑撰写的文章,这样报纸的内容就得到解决,中华日报可以正式发刊了。

不过报纸是那么简单刊发的吗显然不是。

要知道报社可是在颜学义的主张下建立起来,颜学义自然是有自己的打算。

报纸的作用不少,比如说作为宣传工具和政府的喉舌,为统治者的的利益集团服务;传播知识和文化;让民众了解世界时事动态,第一时间知道各地发生的新鲜事等。

对颜学义这个统治者来说,当然是看重报纸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

而且随着扫盲教育的深入,老百姓都认识字了,报纸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所以颜学义才会让李诚创办报社刊发报纸,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维护国家统治。

中华日报内容大致方向已经确定,剩下就看李诚自己的发挥了。

李诚的确是一个合格的报社社长,几天后,在官方各部门特别是教育部的配合下,报社顺利招收几十个知识分子,拥有中学知识水平的人也有好几个。

接着李诚亲自上门拜访自己的一些师兄弟,向他们约稿,只要不是非常忙碌抽不出时间的,都会答应李诚的请求。

再之后,李诚安排数个采访小组,分开行动,采访几个已经定下的目标:有因工致残的王鸣、因伤退伍的汉军战士、汉军某部等。

甚至李诚还和情报部沟通,获得一些外界的信息。

整个报社在李诚的指挥下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