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2(2 / 2)

唯我中华 珩毅 6051 字 2019-05-06

泰山祭祀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神地只的仪式,其仪式包括“封”和“禅”两部分,所谓“封”,就是在泰山之顶聚土筑圆台以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所谓“禅”,就是在泰山之下的小山丘上积土筑方坛以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

在以前,帝王一定是受命于天,且国泰民安才有资格封禅“天下第一山”泰山,中华历史上绵延几千年的泰山封禅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山川崇拜,而是包含着对泰山神灵的极端崇拜和有着宏大政治背景的文化奇观。

秦朝以前有72位帝王在泰山进行封禅活动,沿至秦汉,封禅遂成为帝王的旷世大典,至唐宋时代,封禅仪礼臻于完备。

不过从明朝开始,朱元璋取消了泰山的封号,此后,明清两朝将原来的封禅改为了祭祀。

乾隆到泰山的次数是所有古代帝王中最多的一位,前后共1o次,其中六次登上岱顶。他屡屡提及封禅,而且都表现出对封禅的鄙视,他曾写过一名为的诗:“登封降禅古来传,总属夸为可鄙旃。造极至今凡六次,无他只谢愧心虔。”他认为古代皇帝封禅是浮夸虚伪的,只有面对现实,治理好国家,才是实政,而他六次登上泰山极顶,只是怀着一颗敬天的心,而不是想自我吹嘘,大做文章。

好吧,鞑子皇帝不明白汉人的文化,泰山封禅更多的则是国家强盛的表现,而不是浮夸虚伪,一个虚弱不堪的国家,哪里有时间进行泰山封禅

唐朝唐高宗泰山封禅,亲率文武百官、扈从仪仗,武后率内外命妇,封禅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丽等国的使节和酋长,这便是国家强大的表现。

拥有两世记忆的颜学义,自然知道帝王之位不是受命于天,但是颜学义也想在泰山封禅,不过颜学义却是将泰山封禅活动作为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一项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想要进行泰山封禅,可不是一件小事,明清两朝,没有封禅,只有祭祀,人们只能从古籍中了解封禅过程,而且过程也比较简略,一些东西知之不详。

没有清晰的过程,那就自己来创造,毕竟每一朝代封禅和祭祀的形式都不大一样,中华帝国也要和以前的朝代不一样。

颜学义吩咐小依使用量子计算机按照他的要求构建一个泰山封禅的过程,最终形成中华帝国独有的泰山封禅。

中华帝国是一年分成十二个月,每个月三十天,十天为一旬,但是这样每年就会剩余五天或者六天,这剩余的天数十二月,称为终旬,而中华帝国的泰山封禅就是在这终旬举行。

虽说泰山封禅在终旬举行,但是泰山封禅准备事项在六月份就已经开始了,泰山封禅需要用到的各种器具物品,都需要在后面六个月中准备完毕,另外还需要对泰山上的庙宇和道路进行修缮。

毕竟这是中华帝国第一次进行泰山封禅,肯定有很多地方会出现失误,所以先进行准备,只要第一次泰山封禅成功举行,那以后的泰山封禅就简单了。

时间来到十二月终旬,这一年中最后一段时间。

中华帝国各个省部级高官、军团长级别的军官纷纷来到泰山,此时泰山已经聚集大批的富人乃至普通老百姓。

中华帝国想要进行泰山封禅的事情已经在上刊登,帝国的国民们都知道颜学义要进行泰山封禅,所以除了必到的帝国政军两方人员,还有大量人赶来,而且这泰山封禅是化,所以没有邀请一个外国人到场,也不允许一个外国人到场。

十二月下旬的最后一天,颜学义乘坐皇家一号飞艇抵达泰山。

终旬第一天,泰山封禅开始,凡是要参加泰山封禅的人均身着盛装出现。

此时泰山山下南方四里处已经建成圆丘祀坛,上面装饰五色土,称“封祀坛”,泰山山顶筑祀坛,宽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称“登封坛”,另在在社山筑八角方坛,称“降禅坛”。

泰山封禅第一天,颜学义在泰山山下“封祀坛”祀天,第二天,颜学义登岱顶,封玉策于“登封坛”,第三天,颜学义到社山“降禅坛”祭地神,颜学义行初献礼毕,皇后常语欣升坛亚献,泰山封禅结束后,颜学义和常语欣在泰山接受群臣朝贺。

整个泰山封禅过程,庄严而肃穆,不但是场外的普通老百姓,就连颜学义的臣子们都被宏大的封禅过程所震动,泰山封禅结束后,仿佛整个身心都接受了一次洗礼。

“这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是世界上最强大的”

一次盛大的泰山封禅,让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彻底汇聚成一体。

我们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中华帝国

我们只有一个民族,那就是中华民族

我们将屹立在世界之巅8

第287章 大阅兵上

庆典第一部分泰山封禅已经结束,颜学义带着臣子乘坐飞艇返回龙城,在一月一日,还将举行一场大阅兵,此次大阅兵将邀请外国人参观,这是中华帝国向世界宣扬武力的时刻。

阅兵,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以示庆祝致敬,展现部队建设成就,并可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乃至威慑敌国。

中华五千年历史上,阅兵早已有之,最早的阅兵就要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涂山会盟,而在公元前11世纪时,周武王在孟津举行大规模的“观兵”,同时宣称伐纣,要替天行道,这都是阅兵,春秋之后,历史资料中记载的阅兵次数越来越多,在满清王朝,阅兵成为一种正规的训练制度,入关后,满清王朝规定,每隔三年在南苑围场举行一次“大阅”,大阅按照实战要求进行,目的是为了检验八旗兵的训练情况和战斗力。

于是阅兵成为一项传统,既检阅己方军力,又可威慑敌人。

自从西方大航海时代开始,西方白种人国度快速发展,经历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发展的更加快速,国力日益增加,到了十九世纪,西方国家多次打败满清王朝,以至于白种人认为西方才是地球的中心,西方世界才是文明世界,其他地区的人都是野蛮人。

然而中华帝国的出现让西方国家警惕,西方国家不愿意一个黄种人国家崛起,以英国和法国为主的西方国家,非常想要击垮中华帝国,但是不能如愿。

虽然西方国家中的德国和中华帝国有着一些合作,这只不过是利益的交换,两者之间的关系仅此而已,若是有机会,德国一定会在背后插上一刀。

可以说中华帝国在地球上到处都是敌人,一有机会,其他国家都会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