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想飞升,就越是要减少自己和世界的因果才是。否则,你欠世界的越多,渡劫时的难度,自然就会越大。作为专门修炼龙气之人,刘昊自然对此一清二楚。
“这确实是死路一条,可是张角不知道啊。对于他来说,在建立了太平道,实力成功地从突破之后,这就是真理了。因此,对于气运,也就更加渴望了。所以,他的未来,也就已经注定了。”李易一脸悲剧的道。
“那么,他的底气呢”张凡问道。
这里可不是那些低级的历史世界,平常也大都是风调雨顺的。根本不可能出现什么,百年不遇的大旱或者大洪水。
真要出现了,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有妖怪作祟。然后,就会有各种仙人,开始斩妖除魔,收获人道气运以及功德了。
所以,像历史上因为好几年的大旱,进而绝收,然后鼓动灾民造反的路子,是行不通了。
因此,对于这个世界里,张角造反的路子,张凡还是很好奇的。究竟是什么,给了他底气呢难道就凭他是所谓的天下第一高手
“这个世界的张角很聪明,道痴,似乎你已经猜出来了”李易看着时而紧皱眉头,时而一脸敬佩的道痴说道。
“额,我猜的话,很有可能是张角把炼制黄巾力士的法门,交了出去。这可是大批量,可重复的道兵炼制方法。估计,这也是为何,后世之中,各大道门,均有黄巾力士的原因吧。”
“张角果然是有大智慧的人啊,交出了道兵炼制之法,各大道门必然要有所表示。而且,还不知道一下子有多少家门派,被他直接拖下水呢。”刘昊赞叹的道。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看来张角此人,是深谙此理呀。
“也就是说,其实黄巾之乱的前期,就是各大道派和刘家的对抗赛然后剩余的世家之人,都是吃瓜群众。直到灵帝扛不住之后,不得不下旨赦免了党锢之祸的那些党人,进而向世家妥协然后世家全力出手之后,张角迅速败亡”张凡推测道。
“不错,不错,大致就是这样子的。”听完还在那规范的分析,李易夸奖道。
“不过,也有疏漏的地方,那就是这是一个伟力归于自身的世界。所以,只要张角不死,黄巾之乱就说不上平定。因此,变数多多呀。”李易补充道。
。
第十二章:颍川书院第四更,求订阅
大汉帝国,豫州颍川郡,颍川书院。
此时,张凡和荀兰正朝着这里而来,对于这种极具传说性质的书院,怎么能不过来瞧上一瞧呢
远在数里之外,就可以感到一股安逸、祥和、淡然的气氛扑面而来,使人不自觉的就会静下来。
同时,此处的地形也是很好的格局,虽然张凡不认识,但是有点常识就知道,此处不简单。
光是看后世历史上,那一系列闪耀到了极点的谋士们,就知道此处是何等的厉害。
曹老板的一大堆谋主包括郭嘉、荀彧、荀攸、前期的戏志才、还有后来的陈群等一系列高手,全部出自这家书院。
正是在这群颍川系谋士的帮助下,曹老板才可以一步步的削平天下,才有了后来的一统北方之举。
因此,对于这家无比辉煌的书院,张凡也是比较好奇的。
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正门之处。正门高大无比,长达数丈,高达十余丈。正上方写了四个大字颍川书院。
抬头一看,突然有一股难言的意味。短短一瞬间,张凡就在这四个大字的带领下,再一次回忆了一下自己的人生。
从呱呱坠地之时,到进入高校,再到现在。许多尘封已久的,许多早已忘记的记忆,统统复苏。
而后,整个人就陷入了沉思之中,一动不动。与此同时,这四个大字,也散发出一阵阵温柔的光芒,直接笼罩着张凡。
一旁的荀兰见状,就静静地守护在一旁了。见多识广的她,当然明白这时张凡的机缘到了,羡慕不来的。
“好好好,这位仁兄果然厉害。能够第一次来这里,就从这四个字中有所领悟,未来的成就必然不同凡响。”
“是谁”听到这个声音,荀兰紧张的道。同时,迅速拔出匕首,警戒起来。毕竟,刚才这道声音,自己竟然完全没有发现,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这位兄台,不要着急,在下没有恶意。”
此人说话时,声音还额外的在兄台二字上面变大了,显然是看出了荀兰的女扮男装。
说完,一个气质俊秀的,举止颇为怪异的读书人就出现了。此人腰间系了一个酒葫芦,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酒香味。而且,看上去,很是瘦弱,有种弱不禁风的感觉。
衣服上有的地方,还是湿的,应该是喝酒时不小心撒上去的。除此之外,手里还拿了一卷书,看上去又很是整洁。
看得出来,此人是一个好酒之人,但同时也是一个爱护书籍之人。否则,这本书籍,也不会被保护的这么好了。
“这四个大字,乃是书院的创始人之一,荀爽荀老前辈巅峰时的作品。具有洗涤人心,坚定道心等种种作用。所以,你旁边的这位仁兄有福了。等到他醒来之时,定然会有着不小的收获。”
说话的同时,书生还喝了口酒。
荀爽,字慈明,一名谞。颍川颍阴人。
东汉末年有名的经学家、易学家,荀彧之叔,名士荀淑第六子。
其兄弟八人俱有才名,被时人称为“荀氏八龙“。荀爽排名第六位,但当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
此人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为了躲避党锢之祸,曾经隐遁汉水滨达十余年,专以著述为事,先后著礼、易传、诗传等,号为硕儒。
此人乃是真正的大才之人,儒学大家、易学大家。可不是北宋之后的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伪儒、腐儒。
这是东汉时期的儒学家,他们还保持着先秦时的种种优良习惯。几乎个个都是上马可治军,下马可治民的文武全才。
作为现实世界的荀家嫡系传人,荀兰当然对此人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了。
“果然不愧是荀老前辈的手书,就是不简单。不过还不知道兄台姓甚名谁呢在下荀兰,这厢有礼了。”
说完,荀兰按照古礼,一丝不苟的行了一礼。不过,即使是此时,荀兰依旧没有放松警惕。
因为,以她初入宗师的修为,竟然丝毫看不透眼前的这个家伙
“哎呀呀,酸酸酸,真是酸死了。怎么又是这种古板性子,真是和荀彧那个家伙一模一样呀。对了你也姓荀,不会是他的妹妹吧我没听说过这个家伙还有妹妹流落在外呀,下次遇到了,一定要好好问问他。”
“对了,我叫郭嘉,字奉孝,你叫我郭奉孝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