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屹再厉害,也无法追上以光速飞行的飞船。因为无法通过空间跳跃前往南阿尔法星系之外的地方,也不清楚飞船的飞行方向,所以杨屹无法依靠现有的手段赶到飞船前面,把飞船拦截下来。
事实上,这也是杨屹来到这里,并且采纳康盛女王的提议的主要原因。
这就是,杨屹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夺得明炎王手里的圣器。
如果有足够的把握,杨屹根本不会浪费这么多时间,更不会让康盛女王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
只是,杨屹绝对不会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康盛女王身上。
虽然杨屹没有提到,康盛女王也没有问,但是以她的理解,杨屹肯定有备用计划,而且已经开始实施。让她去找明炎王,不过是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不让局势失控,并不等于全都得靠她。
至于杨屹的备用计划,其实也不难想到。
按照康盛女王的推测,杨屹在北阿尔法星系的行动肯定遇到了麻烦,至少没有能够依靠两百个人类军团与三千个织星族军团攻灭硅魅联盟,甚至连主动权都没掌握,即在北阿尔法星系的战斗中,杨屹统帅的远征军处于劣势,存在战败的风险。也正是如此,他才在这个时候回到南阿尔法星系。由此就不难想到,杨屹回来的目的显然不是收拾三个一流顶级文明覆灭后的烂摊子,甚至与称霸南阿尔法星系没有关系。原因就是,杨屹是单独回来的,而跟随他去北阿尔法星系的两百万远征军将士,还有织星族的三千万战士都没回来。不管北阿尔法星系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管两百万人类将士与三千万织星族战士是否还在,杨屹没任何理由留在南阿尔法星系。如果人类远征军与织星族军团仍然在与硅魅联盟战斗,杨屹回来的目的就是组建一支规模更大的远征军。只是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加上杨屹并没有在人类联邦大搞扩军工作,所以这种可能极低。如果人类远征军与织星族军团已经覆灭,杨屹就有两个选择,一是在将来的某一天率领第二支远征军去北阿尔法星系,二是永久放弃远征北阿尔法星系的念头。因此杨屹必须留下来,并且尽快把南阿尔法星系的文明统一到一起,成立一个以人类联邦为核心的联盟。如果杨屹没有放弃远征北阿尔法星系的念头,还要在此期间找到战胜硅魅联盟的办法。
很明显,杨屹需要所有圣器,并且把这些圣器还原成能源模块。
只不过,在北阿尔法星系受到的挫败,以及其他原因,很有可能让杨屹不再对统一所有文明感兴趣。也就是说,杨屹的最终目的是要构建一个由人类联邦绝对主宰的新秩序,其他所有文明都只是人类联邦的附庸。如果其他文明愿意接受这个现实,还能够在南阿尔法星系里获得一席之地,毕竟人类联邦规模有限,哪怕能够控制整个南阿尔法星系,也无法在短期内把南阿尔法星系的资源有效的利用起来,需要其他文明的支持与协助。只不过,如果其他文明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也不会对杨屹产生多大的影响,至少不会因此让杨屹妥协,因为就算没有其他文明的支持,也只是多花一些时间。按照人类的扩张速度,最少几百年,最多几千年就能控制整个南阿尔法星系。
也就是说,杨屹给了包括极境族在内的其他文明一个机会,不过是唯一的机会。
正是有了这个清楚的认识,康盛女王才主动提出,由她去找明炎王,争取用最小的代价结束这场战争。
问题是,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离开极境族的母星之后,康盛女王首先去了昆阳族的母星。因为有了一个圣器,所以康盛女王没有惊动昆阳族的人。当然,她早就知道明炎王离开了母星,而她来这里只是为了寻找线索。
可惜的是,没有人知道明炎王去了哪里。
按照那几个昆阳族长老的说法,在杨屹回归的消息传出来之后,明炎王就离开了,而且没有把行踪告诉任何人,也没有带上多少人,跟他离开的只有几名亲卫。此外,明炎王在离开之前下达了王命,要求昆阳族上下为发动下一轮进攻做准备,并且把组建军团的工作交给了王室长老会。这就意味着,明炎王不会在近期返回母星,不然也不会让王室长老会直接组建与控制军团。要知道,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昆阳族的军团全都由统治者组建,确保军团只听从统治者的命令。
此外,明炎王在离开的时候留下了足够多的原晶,确保在他离开之后,生产小型原能转换器的工厂依然能正常运行。
按照正常消耗速度,明炎王留下的原晶足够昆阳族使用十年。
显然,明炎王已经做好了在十年内不回来的准备。
那么,他会去哪里
随后,康盛女王又去了几个由昆阳族王室直接管理的恒星系,不过依然没有收获。
在四个二流顶级文明的王室中,昆阳族王室的规模最小,也最为低调。即便在辖区扩大了上千倍之后,昆阳族王室拥有的恒星系也不到十个,而且都是一些较为偏远,资源也不算丰富的恒星系。
当然,在战争期间,这些恒星系都是昆阳族的秘密军事基地,准确的说是用来培训战兵的训练基地。因为巨大的战争消耗,所以不止是王室成员在这里接受战斗训练,一些选拔出来的平民也被送到这些恒星系里面,与王室成员一同受训。这么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让将来注定要成为军团指挥官的王室成员提前跟手下的军官认识,建立起牢固的关系,从而在军团成立之后就拥有强大的战斗力。至于军团里面的普通战士,一般在昆阳族王室长老会管理的军营里接受培训。
事实上,现在的昆阳族早就不是之前的昆阳族,现在的昆阳族军团也跟战争爆发前的昆阳族军团有本质上的区别。
虽然昆阳族一直坚持精兵政策,兵力规模始终不及狂兽族、兵域族与极境族,即便只是看军团的数量,昆阳族也是最少的,但是持续了数百年的战争,巨大的消耗,让昆阳族坚持的由战兵来组建军团的方式再也行不通。关键就是,小型原能转换器的产量远远比不上消耗速度。昆阳族不得不做出调整,只是让少数精锐军团得到全面武装,为所有官兵配发小型原能转换器。大部分军团中,只有军官配发了小型原能转换器,而用来武装士兵的只是原能储存器。
只是,这个办法无法弥补人手不足的问题。
别忘了,昆阳族的人口一直就很少,哪怕在战时鼓励生育,也很难在短短数百年内将人口规模扩充到足够的程度。要知道,在战争爆发前,昆阳族的人口数量只相当于极境族的千分之一,还不到狂兽族的万分之一,即便跟人口不算太多的兵域族相比,也相差数十倍。因此招募兵员成为了昆阳族在战争时期最严重的问题。
当然,昆阳族找到了解决办法,也因此第一个打破数千年来的禁忌。u
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克隆禁忌
在战争爆发后不久,为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