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66(1 / 2)

意念一动,自有天道变化,无极无量,无生无灭,归寂虚空,可聚可散,不生不灭,万劫不磨。

圣人与道合真,与非圣之间根本不存在由量变而引发质变问题,此刻诠济法师便未见那等蜕变后气质。

而是他动转造化之精义气息流转,已是极度顺乎自然之道,而他自身气息,却是渐趋归真返璞,恢复事物本身质朴状态。

此等状态,即为道家所言生命返复到始初状态,原初本性淳朴纯真,方为大道本性。

但返朴必需要抱朴,即为抱道守真,怡养生命真元,使之不为物欲所诱惑,不为私心杂念所困扰。

刘君怀二人虽不甚明了其中详尽,却也能感知,诠济法师此时状态,虽已有本性淳朴,与道相合意味,但还是缺少一丝纯真未凿,天然完固细腻。

此类感知虽然模糊,但诠济法师身上气息,显然非完美圣人气息那般感之透彻通明。

二人心下也是明白,诠济法师经由这一番佛义洗练,已是向着圣人境界迈进一大步。

怕是他此时闭关证道,也耗费不了数年时日。

正自心神巨甚涌动间,诠济法师身形已是一个晃动,瞬间回落至二人身前,眼神中尽显愉悦与松缓之念

第1272章 因果妄正与福祸倚伏

诠济法师内心较之刘君怀二人更是激荡,原本他认为自己已尽掌大涅槃种种示现神通变化,早已看淡缘生缘灭,虽不至具众理而应万事这般境界,至少心性已恬惔于浩然之域。

却不知今日里感知刘君怀所带来诸般佛家手段,直令得他久浸半圣后期瓶颈,再有深悟觉知。

更难得的是,刘君怀所施出佛义阐释,使得他周身气质骤然生变,再也未见之前浩大佛义撩身威势。

至此精神与身体才真实正和一,结聚精气以至柔顺,一切负性心理能量被宣泄掉,达到集中与内敛。

他自然早就深晓,修为并不单指打坐、练功,生活中善于体验、反思本身就是修为,修为越高,内敛程度就越高,心灵平静程度也就越高。

但他修为就不见提升原因,便是此等反思与内敛始终不能融合。

如今这等提升方式,他始终处于被动接受之中,此种情形令他这时依然深深震撼,他能感知心性磨砺与灵性魂魄精炼精巧之处,刘君怀所施展佛门功法,显然是功德施为与良品凝实最佳契合方式。

还有那一株佛家传承秘藏菩萨妙法树,乃是佛家秘典中无上存在,早已在上一次末法大劫中消失。

如今突兀出现在刘君怀手中,又怎能不令他骇然失色。

诠济法师很是后悔方才所讲那一番论断,他始终认为乐圣仙师更具有功德无量睿智与深涵。

对待刘君怀他自然不曾小看,相反以他认为,此人虽然年轻,未来证道也仅是时间问题。

这里有个前提,便是如何依仗他特殊身份,来最终制止灭世大劫继续泛延势态。

因而在他意识里,刘君怀更多需要他身份所伴随诸般气运护持,此时看来显然自己此等便是过于草率与感性。

他始终以为乐圣仙师对于道佛两教最为深研,却不料想,刘君怀身上佛缘已至像心适意、予取予求自如状态。

这般情形唯一解释,他与佛之间业缘已化净缘,早达得是身如影、从业缘现境界,业缘感知已至德操渊深,世无其比界面。

业缘谓之善恶二业为招乐果之因缘,能拥有妙法之树与至高佛家功法,显然其中善业为缘起。

也只有具备天大地大良善功德之人,方会被缘业因果所如此认同。

可笑自己一直主观意识产生严重偏差,因为刘君怀天命所拥有部分特权,使得诠济法师过多个人偏见或局限性所限定,已禁锢他主观印象,从而忽视自然真理存在原因。

真理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之正确反映,能够对大自然万端事物及其运转规律,可直接施加影响之人,又怎可能被规划为寻常范畴

也就是讲,刘君怀其人,自诞生之日起,已具备道佛无限融贯兼容性,天意真理秉念加身,可行施一切与天地至理相违背责惩手段。

他本身资质具有层见迭出、宏远微妙道义可感察能力,此乃无限功业与德行有知相应存在,能破生死,能得涅盘,能度众生,早已超脱修持清净心方可令福德转化为功德层面。

实际上诠济法师,已有万年未曾有此等意识轻率之举,一贯本于纯洁无疵之净信,内心始终清净,平易近人,思想通泰,澹宁而自持。

但面对刘君怀这位数万年也不曾出现人物,显然不曾深悟应劫二字更深层认识,且对于刘君怀之前所作所为详知不多,才有此产生认知偏颇。

在妙法之树衍生出来那一刻,他心神已被深深震骇,由此而产生一系列神魂变异,始终处在识海一片混沌当中。

自玄妙之音贯穿他识海,引起神智澄明那一刻,他方知其中缘起始终,才猛然醒顿过来。

此时他便是一副神情古怪之色,望向刘君怀眼神里,也多出一抹歉然:“已是认为我师徒二人高看与你,未曾想还是陷入常识性认知误导。你身上所具有佛寓机缘,甚至要远超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