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这项事业正好还和“保护伞”的公司名称相搭配,不管是“安布雷拉”还是“保护伞”,不管是中文译名还是英文原音,它都是有这一层含义的。正如这家公司一直以来的主打产业一样,医药之于普罗大众,那么现在就是环抱和能源了。
此时,焦头烂额的日本政府,真的再也无暇顾及千叶县附近的任何可能了,他们所有的精力都被扔到了朝鲜半岛上,而且经年都不会结束。本来就不担心会暴露的爱丽丝,自然就更可以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自己的事业发展上了。
建设研究中心本身不是困难事,在确定要购买超级粒子加速器等设备前,任何研究所充其量就是栋单纯的建筑物,真正的价值和难点在于里面贮藏的财富。所以,比起琢磨该怎么盖房子,爱丽丝真正该考虑的,自然是研究所究竟研究什么东西了。
环保和能源行业,有什么可研究的呢
温室气体排放来源实在太多了,化石燃料燃烧,汽车尾气排放,农业日常生产全都是原因的一部分。甚至还有调查表明,全球超十亿头牛每年放的屁,居然还占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近百分之二十
爱丽丝绝对是傻到家了,才会分门别类地处理这些问题。怎么着,让她开发一款特效药,让牛不放屁吗
可控核聚变绝对是最能减少排放的途径之一,只要能将全球几乎所有火电站都取代掉,那么热量排放的下降程度自然可以想象。但这又绝对是会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技术,相较而言,更成熟的核裂变反映就要靠谱很多了。
这是个好主意,爱丽丝弹起响指。她当然没兴趣紧盯着每一家重工厂,天天去检查它们节能减排的情况,然后因地制宜地开发节能燃气灶。但如果能开发一种更成熟的核裂变技术,让核电站能轻易在更多国家、用电区周边普及开来,大规模减少火电站的数量,宣传起来可是好大一项成就啊
人类现在已经可以靠核裂变技术生电,并孜孜不倦地为核聚变技术而努力,但这并不代表核裂变技术已被开发到极限,只是人类寻找到了一种更好的理论罢了。所谓核裂变,从技术理论上看,当然是任何原子核都具备裂变的潜质,只是基于当前技术所限,人类尚只能对铀235等原子做出裂变链式反应,还需要处理核废料的埋藏工作。
但如果能把核废料也用于裂变呢
所以爱丽丝的目标就很明显了,研发一种万能的链式裂变技术,能不止将铀235等原子,更能将绝大多数、任何形态的重核原子核都裂变掉
当然,即便这个技术发展到极限,和聚变也是有区别的。聚变技术的最巅峰状态,就是反应结束后没有任何废料,而裂变无论如何都会有。所以针对这一领域的终极研发目标,就是把有害的放射性元素,一直裂变到无害为止。
比如说,通过层层叠叠的蜕变,把铀235都裂变成碳元素怎么样
哇哈哈哈
所以爱丽丝马上向华盛顿提出了申请。有益的核裂变技术,这是政府不可能不喜欢的项目,而在这一领域,爱丽丝也没有必须单干不可的理由。不是独享黑科技,而是明摆着要供世界享用的技术,当然不能是全靠她咕嘟几百吨色拉油,然后全程超能力演练就行的。
所以,像超级粒子加速器等设备,当然也是不可能不通过政府耳目,就被购买组装安放在实验室里的。如果能从白宫那捞到一大笔研究经费,何乐而不为呢虽然爱丽丝对自己的脑袋瓜很自信,但这样一个项目研究,硬性难度也是明摆着的。
所以爱丽丝轻轻松写出一份长达八百页的项目申请,往华盛顿白宫邮箱扔了过去。
然后申请通过。
跟克林顿聊环保,绝对是王八看绿豆。别看他是第二届任期才抛出这个主题的,但人都是同一个人,背后的财团支持者也同样都是那一批,心里那点念头是不会变的。所以,白宫在反馈过来的同时,更向爱丽丝抛出了见面的邀请,而且是直接踏入椭圆形办公室的。
莱温斯基她姘头挺懂事儿。
没疑问,作为一个政治家,克林顿哪有不屁颠屁颠找爱丽丝凑近户的道理。他当然是其他大财团送上来的人,但既然另一个牛人找上门来了,傻子才会给拒之门外。
所以,工作重点再次回到拉肯市周边了。千名工人历经数月的施工,已经让庞大的蜂巢基地略显雏形,层层框架沿着洞穴的墙壁铺陈开来,最新施工深度已经达到几乎半英里以下了。
速度之所以很快,是因为他们唯一的工作就只是施工。
爱丽丝的图纸实在太完美了,完美到现场的各工程师完全挑不出疏漏,也几乎没有值得现场讨论、琢磨半天的东西。毕竟是用精神力扫描过了,图纸上对盐湖沙漠地下结构的分析一目了然、准确无误,再几乎完全无需动脑而只用动手的情况下,速度能不快才怪了。
就这样,在蜂巢的施工进度刚达成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时,又一项大工程在临近的土地上展开了。
研究中心的名字就叫“保护伞核能研发中心”,这一次是纯粹的地上建筑了,当然这个定义也是相对于蜂巢而言,地下室总归是有的。至于蜂巢,爱丽丝倒也不怕部分政府人员得知,况且她本来就没瞒着、也不可能瞒住。就是一栋研发病毒的超级实验室而已,富翁自己想烧钱,政府乐得经济被促进还来不及,哪能有阻止的道理。
事实上,得知爱丽丝之所以大费周章建地下建筑,就是为了最大程度上避免意外事故,克林顿还很是高兴呢。女孩花的可都是自己的钱,美国有这样的良心企业家在,还用愁经济振兴不成功吗
讲道理,最起码最起码地,这也是一千多名蓝领经年的就业问题,不是吗
所以,各项工作重点都开始向犹他州拉克雷山区,拉肯市一带转移了过去。
短短不到一年时间,拉肯市原有的三千居民发现,自己的生活真的开始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这并非令人厌恶的变化,比如打破了居民们固有生活方式,那种电影和作品里常见的现象。两座工地都是在市郊进行,而且是在一片广袤无垠的盐湖沙漠上,而且建的也都是单纯的科技实验室,这和百姓们的生活根本扯不上关系。
变化来自人口。很多有闲钱、有经验的居民都做起了酒吧的生意,虽然保护伞公司有给工人提供伙食,但也不可能满足下班后到酒吧狂欢的,而这恰恰是美国人固有的习惯。所以一段时间以来,每到夜里,拉肯市到处都能看见外来户在新酒吧里欢歌笑语的景象。而一条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