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听了才忽的想起,遂下诏:“令孙承宗立即进京。”当日晚,崇祯于平台召见孙承宗,二人长谈许久,并于第二日下诏“令孙承宗以原官任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改兼兵部尚书,驻通州控御东敌。”
不料初七日再次传来前线急报,后金初七日以雷霆之势攻击三屯营,并于一个时辰内破城,大屠军民,副总兵朱来同等潜逃,总兵朱国彦把逃跑将领的姓名在大街上张榜公布,后偕妻张氏上吊自尽。
京师大乱一团,崇祯即诏孙承宗赶赴通州,又下旨“严令袁崇焕军队不得越过蓟州一步。”当正午日承宗率二十七骑出东便门赶赴通州。
但此时已为时已晚,当收到旨意时袁崇焕部队已经抵达河西务并于此地布防。河西务在天津和北京之间,大约离北京120里。
十一月初七日,孙承宗率二十七骑出东便门赶赴通州,途径北京郊外五十余里费家庄,马儿忽的鸣啸不止,怎么也不肯前进一步,孙承宗无奈,复于此地歇息。
萧亦已在费家庄休息了一夜,这一夜多亏了费有金夫妇和费娥妹子照料,萧亦今日刚刚醒来,就心急如焚,不知黄阳几人如何了。正想着,忽的有一个面相清秀的妹子进来,费娥惊讶的道:“你醒啦爹,娘快来,这人醒了”
石氏走进屋内,笑着道:“小伙子,你可算醒了,你叔去采药了。”萧亦欲起身答谢大娘,不料一动弹浑身酸痛不止,石氏和费娥连忙劝阻,萧亦却不为所动,大丈夫若连此等痛楚都不能忍受,还何谈上战场杀鞑虏咬着牙起身,硬是弯腰行了一个大礼。,看的石氏惊异不已,这个小伙子居然生性如此坚韧不拔。
“我的命是你们救的,日后若是萧亦有所成就,必然涌泉相报”萧亦感激的道,眼神中满是坚毅。
费娥看着挣扎着起身的萧亦,不觉看呆,突的反应过来自己失态。还好无人注意,连忙上前搀扶萧亦,但此时神色已是多了些许矜持。石氏道:“小伙子,不用非得如此啊,好好歇息歇息。”
萧亦却是起身道:“萧亦知大娘和妹子愿意留宿我,萧亦赶紧不尽,但是萧亦有要事在身不便久留。”费娥一听萧亦要离去,立刻焦急的道:“萧亦,你身子还没养好,不如就在这里多待几日再行离去。”
萧亦此时心急如焚,想立刻与黄阳几人会和,让后去投军,此时多待一天就少了一分立功的机会,温柔乡英雄冢。摇了摇头,萧亦立刻与大娘二人告辞,忍着酸痛翻身上马,见得自己的两匹马儿也被养的不错,顿时对这家人好感又上升了几分。
费娥立刻跑到门外倚着门看着萧亦离去,心中想叫住,女性的矜持却又让她不敢上前。石氏哪能不知自己女儿的心思,叹了口气道:“娥子,别想了,这人一看就是官军,跟着官军还不如找个好人家嫁了呢,老王家那女儿你又不是不知道,前一天刚成亲,第二天官人就在边关战死,年纪轻轻却守了活寡。唉。”
费娥点了点头,却还是目不转睛瞅着萧亦的背影,不知在想着什么。
萧亦翻身上马,却见不远处几骑在休息,难道是官军自己刚刚太过焦急居然忘了问这里是什么地方,萧亦骑马前去,只见这三十余人皆是精壮汉子,皆是身着崭新的大明制式鸳鸯战袄,内中一副精良的锁子甲。与别处大明官军一见便是不同。其中有一老人身着汉家常服,半头花白,却是端的一脸威严。
萧亦上前询问,“老人家,可曾知道这是何处”
那老人一眼看来,并没有回答,却是淡淡的的询问道:“你这刀和马是从哪里来”萧亦一看老人,看似并无恶意,恭敬的回答道:“这是我从一个鞑子身上缴获来的。”那老人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道:“那你是从哪里见到鞑子的,鞑子是你自己杀的吗”
萧亦心道这老家伙怎么这么多问题,但是依旧回答道:“我和七个兄弟在关外遇到四个鞑子惊扰村庄屠杀百姓,我们便趁夜击杀了这些鞑子,将其全部杀死。”只是言语之中已少了尊敬,多了些许敷衍。
只见那老人身后一壮汉略有惊讶的道:“哦七个人杀了四个鞑子”随后又言“你可知谎报乃是死罪”言语渐渐变得严厉。
萧亦转身拿出一副白甲,掷于地下,道:“这乃是后金白甲兵身上之甲,我和兄弟失散许久,我只想问路,不知便不知,说这些无关的话做什么”说完转身便走,引的那人心生不满正欲喝止。
孙承宗制止了那人,眼神一转,道:“小兄弟留步,此处是京城五十里外费家庄,可去通州随我们一同前行”
萧亦摆手道:“不了,我还要寻找我的兄弟们,就此别过。”随后毫不犹豫,朝着自己原来奔来的方向疾驰而去,欲寻找黄阳几人。孙承宗身后一将捡起白甲,看着孙承宗道:“此乃巴牙喇兵外甲,要不我们去叫住此人或是奸细”言语之中显然是不相信是萧亦杀了这个巴牙喇兵。
孙承宗看着萧亦离去,想了想,制止了随行人欲叫住的做法,道:“随他去吧,我观此人断不会是奸细,立刻前往通州,不可再当误了。”
身后诸人皆道一声遵命,上马疾驰通州。
第二十一章:天人两隔
萧亦只当这事是个小事,根本没放在心上,也根本不知道自己刚刚遇见的就是帝师孙承宗,离开费家庄的时候萧亦甚至不知道这里是费家庄。萧亦只在找到黄阳、王大勇、石刚他们几个上,毕竟已经失散了很多天,萧亦也不知道最后他们和赵率教是否逃出。
萧亦从费家庄出来时根本不知道改往哪里走,只是朝着前方疾驰,希望能在遇到人问问路,但是萧亦走了约莫十里却是依旧荒无人烟,途中萧亦经过了几处火路墩,墩军却连告知萧亦路程的勇气都没有,都是远远的在楼台上喊,让萧亦尽快离去。
忽的萧亦听到前方一声炮响,紧接着一束黑色的烟尘缓缓升起,萧亦知道这是前方有鞑子,炮响一声,滚烟一束,看来鞑子人并不多,萧亦觉得应该前去看看,直觉告诉他他要找的就在前面。
当萧亦行至一处草房,听得喊杀声阵阵,萧亦走近一看,居然是身着破破烂烂的鸳鸯战袄的史路正在和一个蒙古人搏斗,萧亦心想史路怎么会在这里。随后抽出挑刀加入战斗,那蒙古人本来独自面对史路就有些吃力,在加上萧亦,很快就败下阵来,骑着快马呼啸而去。萧亦史路二人只得在后面惊讶蒙古人逃跑的迅速,却没有那个追上去的实力。
“萧亦你居然还活着”史路惊讶的道。随即史路道:“黄阳他们都已经以为你死了快随我去帮助黄阳他们”
“怎么了你慢慢说,我离开这几日都发生什么事情了”萧亦看见史路高兴不已,但是听得史路的话觉得应该是正在发生什么大事。
果不其然,史路喘着粗气道:“萧亦,事情后面再说,赶紧随我去帮助黄阳他们,去晚了怕是黄阳他们都要死在那里”
“什么”萧亦大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