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
排铳震耳欲聋的巨响再次响起。
崇祯三年六月二十八日,蔚州军官鼓噪乱民地痞作乱,劫掠堡内,时桃花堡防守萧亦率军镇压,擒杀包括乱兵首领李世、王麻、楚高三人在内的军官共计二十一人,祸乱转瞬而熄,百姓安定。
消息传到州城时,时任操守官的白崇安真是吓了一跳,忙找来营操官李二牛;副千户屯田官徐峰,他掌管州城的屯田耕地事宜。
此二人是白崇安心腹,自然也是安排要职,一人主管营操,一人主管屯田,都是千人羡万人求的肥差。
白崇安心情还是相当不错的,自打那次萧亦大功呈上去,上头不光为萧亦大大称叹了一般,对他这个操守官自然也是大大的褒奖了一番,白崇安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萧亦也算做是他的部下,作战如此勇猛,自然和他这个上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次其也算是如意的升到了指挥同知的位子,白崇安本来是对此不抱太大希望的,但是此次之后他详细的看了萧亦的经历。
忽然发现此人是个人才,竟然参加过去年的京师之战,又听闻其和三边督臣卢象升有着些许关联,感觉萧亦有靠山,对于萧亦自是更加关注。
萧亦到任后的动静他都清楚,发饷、分田等等诸事,并没有长宁镇那次的事情传出,他也是颇为安心。
这些日子白崇安忙于州城内的权利斗争,刚刚歇了几天以为终于能享几天清福,听到这个消息差点没从椅子上滑落下来。
而徐峰两人赶来后听到这个消息,也是目瞪口呆。
徐峰无可奈何的说道:“这个萧亦,怎么总是不省心。”
李二牛道:“若是俺没记错,初任长宁镇管队时他便闹过这么一次吧,这刚到桃花堡”
白崇安坐在首位上喝着茶,身后两名婢女不遗余力的为其捏腰疏松筋骨,他舒畅的出了一口气,缓缓说道:“不过他办事得力,手下能战,倒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三人细细的研究了萧亦递上来的公文,详谈几句后。
白崇安皱眉道:“这不麻烦,现在州城刚刚平静下来,想来新任知州大人也不想多生事端。”
原来在萧亦出任防守官的时候,州城已经起了一次变动,原知州崇古被原同知王湛取代,王湛此人善于心计,怪不得可以将迂腐不化的崇古取代。
李二牛点点头,忽然又想起什么,担忧的说道:“恐怕那郑文举,周有成两人会因此大做文章,此二人素来与那刘世交好。”
郑文举,时任州从六品同知,周有成,时任令吏房令吏。
白崇安冷笑一声,道:“他二人能做什么文章,李世三人鼓噪作乱是事实,被萧亦镇压格杀也是事实,只管上报便好。”
李二牛和徐峰点点头,其实他们对萧亦这次的事情还是有些担忧的。
据说萧亦处置的作乱暴民乱兵足有百人之多,眼下各人手下的兵马都是宝贝,哪有这像萧亦样说杀便杀的,当下对萧亦的狠辣都是多留了个心眼。
白崇安哦了一声,说道:“此次萧亦镇压作乱处置了一批官兵,桃花堡地区的防守兵力已经略显不足,告诉萧亦让他补足兵额,做好善后事宜既可。”
随后他起身甚重嘱咐道:“此次事件既了,告诉他不可再生事端。”
徐峰缓缓点头,道是遵命。
第一百八十一章:后续
上次的事情就这么通过州城上报到了右卫城。
时任卫指挥使的是赵铭,赵铭对于桃花堡这个小地方发生的事情根本就无暇过问,只是吩咐了一句交给指挥同知钱庚看过再移交兵备道处理。
钱庚也只是敷衍了事,拿了公文草草看了几眼便叫人移送兵备道,时任东路兵备道的是聂可纲,聂可纲看到消息也没太在意。
州城对于此事起因是含含糊糊遮遮掩掩,就连新上任的知州王湛都没说一句,而兵备道聂大人上报到大同巡抚蔡佳禾那里也只是轻描淡写。
重点强调在自己的指挥若定下官兵人人拼死战斗,乱兵转瞬即灭,虽然已经抚定,但是仍需要巡抚大人能拨给些钱粮用以安抚,免得再生事端。
巡抚蔡佳禾那里上哪去找钱粮大同镇城的操备官军都不知道缺响累积到了哪年,他只是要求兵备道聂大人严格约束好将士不要再惹是生非,又是口头嘉勉一番让聂可纲呈报个作乱经过上来。
至于钱粮问题,蔡佳禾虽没有当即拒绝,却也是敷衍说是好好考虑一番,然这一考虑就不知道要考虑到何年何月去了。
公文发回到大同东路兵备道聂可纲手里,聂可纲却也没有丝毫的意外,这事他也没有放在心上,得到巡抚大人的头口嘉奖他就已经很满意了。
他又往卫城发了道公文,内容是要求指挥使赵铭呈报一份详细的经过上来,并且严格约束将士不要再发生事端。
同时也略微询问了一下时任桃花堡防守的萧亦,大体意思是说他老人家很满意,让萧亦继续努力。
公文到了赵铭手里,赵铭看都没看就直接让经历吴大负责按照这份公文拟一道公文来发给州城,经历吴大这种事情早干的熟练,当即答应下来。
看了公文内容后,添油加醋的将萧亦夸奖一番,却没什么任何实质性的好处,主要内容是让萧亦将事情的详细经过呈报到州城,补足兵额,约束好军士不要再生事端云云此类
时间到了崇祯三年六月二十九日,几天前的那次祸乱已经逐渐淡出了众人的视线,铲除了最后的阻拦力量,百姓们又开始高兴的分起田地。
而这几日重新入册入籍的工作也在逐步展开,令吏郑中整日带着一班的小官小吏挨家挨户的串访,记录每个人家的伤亡和受损情况。
萧亦不想知道上次一共死难了多少百姓,既然萧亦没提,郑中也不傻,自然不会哪壶不开提哪壶。
就只是统计了各家的受难情况报给了萧亦,据统计结果,十一家房屋受损严重,整屋坍塌已经不能再住人,修缮也是不可能。
萧亦深知这些房屋受损的百姓根本无力自己建造房屋,便抽出了五甲的战兵从堡内五个地点开始。
由一个匠头带着,一个一个的去帮忙重新搭建房屋,每到一处迎来的都是千恩万谢。
在小老百姓的心中,防守官不小了,每日的事情一定也不少,但是萧亦却仍然十分关注他们这些穷苦百姓的住处田地问题,实是让他们感恩戴德,许多百姓房屋建造完成后甚至都要比先前的要好很多。
更加结实、耐看,有不少人家都郑重其事的将萧亦的灵牌摆放在家中每日扣拜,俨然是将萧亦当成了保护神。
萧亦听到后也是哭笑不得,最初永安堡的时候也曾有百姓这样做,这都是百姓将希望寄托到自己身上的缘故,自己也不能让他们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