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日,萧亦先是统计出各甲斩获和战功记册,随后定下奖赏的赏银、田亩等,这将士外出征战不外乎为个博取军功,讨得赏钱,所以萧亦对此一向并不吝惜钱粮,这也是部队保持战斗力的一个方式。
后让人挨家挨户将赏银下发到家中,将士们接到赏银全家都欣喜不已,这下终于又能购买些新的米粮农具,或许多置办几亩田也不是不可能。
听着周围的羡慕之声,永安军的战士们在人前都觉得倍儿有面子,家中的妇人在人前说自己丈夫是永安军的战士,每每令其他人惊叹羡慕不已。
当即便有不少人乐呵呵的去市集买肉食,回到家中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炖肉吃。
当然,他们心中对于萧亦更加感激,对于永安军这个大集体也更加珍惜。
此次阵亡将士也是最多的,阵亡一百三十二人,这就说明要有一百三十二户人家的父亲、儿子将要永远的回不来。
虽然随后前去慰问的各甲甲长带去了萧亦的银子和耕牛、田亩等,但据回来报告的甲长言,他们仍然是哭泣不止,家家披麻戴孝整日痛哭。
这也是让萧亦最为揪心的,所以永安军凯旋归来的第二日,桃花堡便举行了盛大的典礼,萧亦亲自为阵亡的将士挥洒送行酒,豪言数语。
永安军火铳手排铳三次已示送行,场面十分壮观,火铳的巨响久久回荡在桃花堡的上空。
这天周围有上千百姓围观,也有许多从州城各地赶来观看的百姓,结束后仍然是争相传颂,为一时谈资。
阵亡将士的家人对萧亦都十分感激,有些老人虽然走路都腿脚不利索,但还是挣扎着对萧亦跪拜,哭喊着说防守大人仁慈。
由于阵亡将士的尸体过远没有运送回来,萧亦便叫匠户连夜打制了百余副灵牌,上面挂着阵亡将士的军牌,他们的衣甲兵器依照萧亦最初的承诺,将永远发给他们的家人用以纪念。
典礼结束后,也是依照萧亦最初建立永安军的诺言,所有阵亡将士的灵牌将进入永安堡祠堂,供后世瞻仰忠烈。
他们的家属多是将这些衣甲兵器当成宝一样放在家中,这也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周围的百姓知道他们家中有人参军阵亡,都会对这户人家礼让有加。
此次斩获颇丰,萧亦已经有了底气大干一场,时间已经到了七月中下旬,秋播已然临近,内外又开始忙碌。
但要想有个好收成,就要在各地建造水车,水车的灌溉范围和力度比起水井都好了不少,灌溉更方便,农户不必每日都到水井不断的打水,有更多的时间和人力照料田地。
但是齐老三人已经休养许久,齐老三人为永安堡的建立出了大力,自己也不好打搅他们安享晚年。
萧亦忽然想起来齐老三人休养时曾向自己推荐过三个后生,自己当时就对这件事上了心。
这么久了他们三人都应该磨练不少,是时候对其委任了,但委任之前萧亦决定还是亲自见一见他们。
崇祯三年七月十九日晚,萧亦叫来古池、王熊、齐浩光三人,与三人畅谈许久,惊讶的发现这三个小辈居然都已经有了很精湛的手艺,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涉足。
三人从各地风尘仆仆赶来,虽然都是青壮,但却都是风尘仆仆、脸容黝黑,他们的手也十分粗糙,满是风雪刮开的口子,这些足以说明这些年一来他们的勤奋勘察学艺。
萧亦让他们三个坐到椅子上,这让他们感激不已。
经过谈话,萧亦已经对他们有了初步的了解。
古池年二十一,机灵好学,声音略为精细,长久以来在冶铁、打制兵器方面的造诣已经很高,即便是有些老匠头相比也是略有不足。
王熊一口地地道道的山西腔调,人如其名,黑壮黑壮的,话音十分洪亮,虽然相比其他两人手艺略差,但其知晓的道理却是最多的,为人也擅长搞一些奇怪的小方法,敢于尝试。
至于那个齐浩光,是刘老三人重点推荐,萧亦自是对其多留意几眼。
齐浩光举动之间充满自信,当萧亦说要在各处建造水车,问其三人是否通晓原理时,他当即便提出了一种新的水车。
他虽然年轻,但双目锐利,声音充满了劲道,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便是如此。
依齐浩光所言,这新式水车相比起原来的大水车,体型小了不少,但是出水量却是大大增加,平均每架都能省银十数两。
随后萧亦便给了他们三个各自擅长的活计,古池被派往土家沟负责冶铁采矿开煤等事,齐浩光全权负责水车的建造,王熊则是留在桃花堡工坊打制武器学习手艺,以观后效。
萧亦对于齐浩光全权支持,又拨给他几十户匠户差遣,这也让齐浩光完全放开了手脚,接下来的几日,各地开始大建造,一架架水车迅速的被建造起来。
百姓们看着这些新建造的水车是惊叹不已,有了这些水车后灌溉农田将更加方便,收获也会更好。
这一日,萧亦正在想事情,忽然郑中匆匆来报:“大人,刚接到州城的消息,操守大人将要到我们桃花堡视察,说是犒劳慰问”
第二百一十章:操守来到
依上头所说的,白崇安这次自蔚州城出发,明日头午出发,蔚州距桃花堡算不得远,十几里地,半日不到就能到了。
所以郑中接到消息后就连忙来找萧亦商议,萧亦听到后对此并没什么反应,但郑中却是一脸焦急。
他不像萧亦,这时候的人上头来视察一次那就是天大的事了,若是刘一鸣任防守时听说了操守要来视察的事,那准保是全堡闹得鸡飞狗跳,只为好好迎接白崇安。
当然,他们这样做多是讨好的因素在里面,但萧亦是务实的人,一般都将精力花在屯堡的建设和发展上,屯堡发展的好,上官来了看到自然就高兴,这才是万全之策。
当然,操守大人前来慰问视察,萧亦身为防守即便是并不关心,却也要表现出一副关注的样子来,起码明面的功夫还是要做做的。
但近期事务繁多,又要秋播了事情就更多,堡内外是军民总动员,各地要么是在建造齐浩光提出的新型水车,要么就是在田地忙碌,萧亦甚至有让军士归家帮忙的想法。
这种接待上官的事交给文官来处理自然最为稳妥,郑中在这里当了很久的令吏,对于这种条条道道知晓不少,这方面萧亦还要仰仗他。
这时郑中正老老实实的站立在萧亦身侧,他身份转变的很快,自从那次平乱后他就觉得萧亦绝非刘一鸣能比,今后绝非一防守而已。
他便是少说话,多办事,长久以来倒也一直是勤勤恳恳。
他说道:“大人,操守大人来桃花堡,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