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2(2 / 2)

大明1629 崛起的石头 7779 字 2019-05-06

他沉吟道:“流寇汹涌而来,我境内坚壁清野,不出十日贼必难以为继,我已决定提前扩军”

郑中看着这帮人,心中是浓浓的惊讶和疑惑,他们听到上万流寇打来就没一个害怕的,居然如此之快便开始商议退敌之策,竟然如此齐心。

现在永安军三哨剩下五百多人,萧亦现在身为操守已经可以领一个千总的兵力,这件事早便在他脑海中有个想法,如今却是不得不提前将其搬出。

新兵招募自然要在永安堡、长宁镇和桃花堡三地进行,这三地是萧亦的大后方,人人早都盼着能参军立功,在这里招募也快,毕竟萧亦对军人子弟待遇很好,一人参军,全家得福。

崇祯三年八月八日,永安军第三次扩军的消息传出,家家户户早都盼着扩军,在这里人人都以能参加永安军为荣。

其后的几日,三堡负责招募记录的地点是人山人海,相比于前两次扩军的人数更多,家家户户都从房屋内出来,走下田地,送自己的孩子或者丈夫前去参军,这在大明其他地方是见到不到的。

而为防止有些人浑水摸鱼,永安军一直就有一套相对的处理方式,这次的选拔方式也改进许多,上至石刚等人,下至每一名甲长、队长与兵士,这次都将参与其中。

萧亦站在桃花堡南门的城墙上,

南门下这时嘈杂不已,消息刚刚传出便有许多百姓争相报名,下面多是排着队列等待参军的青壮。

而郑中带着一班他亲自挑选的小文吏坐在临时搭建的木棚里,记录前来报名的百姓,每一名书吏身后都站着一个永安军的兵士,一来监督,二来让百姓知晓永安军将士的身姿,大有裨益。

这个书吏面前的一个青壮兴奋不已,陪同着他的是他爹,他们身后是长长的队列,都等着参军。

“我,我叫苗壮,今年二十三,祖籍是太原府定县人氏。”他嘿嘿的笑着,虽然面容黝黑,但脸上全是期待。

他说着书吏也在挥笔记录,但他身后的那名永安军长枪手眼神猛地一缩。

“定县”

书吏记录下来后,苗壮走在去往军营的路上,他将在那里进行考较,只要通过了,他就将是永安军的一员,这让他兴奋不已。

但是一名顶盔贯甲的永安军长枪手找到苗壮,苗壮看着眼前这名永安军的兵士,一身英武的盔甲,头上是亮闪闪的帽儿盔,他的眼神中满满的只是羡慕,同时心中暗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入选,为爹长脸

“搅扰了,小兄弟和老伯可是太原府定县人氏”那名长枪手先是抱以歉意,随后问道。

听到官兵的问话充满尊敬,哪里有其他地方的骄横跋扈,再回想起来那日萧亦定县平乱,想到自己儿子就要参加这样一支军队,苗壮身旁的老伯满脸都是笑容。

回答起来自然也是没有丝毫的担心,他滔滔不绝的与那名长枪手细细的说了自己在定县的经过。

长枪手得知后大喜,原来定县不是被流寇掳掠,而是百姓自发都前来桃花堡了,这个好消息一定要赶快告诉大人

知晓定县的知县和主簿都来到桃花堡后,便长枪手让苗壮带着他找到了定县当时的知县和主簿,长枪手赶紧将二人带到城墙上找寻萧亦。

萧亦看着眼前这两个人,他们都穿着与普通农夫无异的粗布衣裳,不细看倒还真以为他们二人就是个农夫。

第二百一十九章:震慑以立规求推荐票

送走这二人后,萧亦重重的叹了口气。

据他们两人所说,定县军民在来桃花堡的路上损失过半,到达这里时已经不足半数,但也有好的一方面。

那就是这些百姓很快就融入了这里,入了军户户籍,领了自己土地等物后他们对未来期待不已。

正好赶上秋播,他们刚刚忙活完,就听说永安军扩招的事情,那次永安军定县平乱给他们以很深的印象,大多是立刻来参军,这充实的生活让他们感觉像是生活在梦中。

一个个青壮在家人的陪同下到书吏那里记录后,独自去往三堡的军营参与考较,他们走在这短短的十几步路上,心中紧张不已,因为在那里等着他们的,是石刚几人和一些他们亲自挑选的将官。

军营只有三十四人,尽皆是萧亦辽东带来的老军,他们顶盔贯甲,身穿第一批打制出来的铁甲虎枪,人人身上那种肃然的气势令这些前来考较的准新兵倍感压抑。

随后便是例行的几个考较,若是通过,他们会再去回答一些萧亦亲自提出的问题,若是全部合格,那他们就光荣的成为一名永安军战士,回到家中每每都是全家欢庆。

即便是没有通过的少数人,也不必气馁,因为他们离开的时候,石刚等人都曾给以安慰,让他们等待下一次的扩军。

期间发生了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本来萧亦授命为将来鸟铳队副统领的葛三,这次竟然也来参加考较。

萧亦原本先前是无人可用,这桃花堡擅用鸟铳的也就只有葛三,所以暂且让其先为刘通副手以观后效,这次葛三自发参加考较反而让萧亦对其刮目相看。

而葛三也很争气,考较很顺利的通过,这也算一直以来他的一个心结,虽然萧亦命其为副统领,但葛三和刘通等人待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感觉浑身不自在。

这次众人面前顺利通过考较,也证明了他自己,通过的时候葛三浑身颤抖,激动不已,其后萧亦找他谈话,他的回答也很令萧亦满意。

随着招兵在紧张的进行,三堡各处厂房也在全力赶工,三日后招兵活动已经接近尾声。

十分顺利,大伙本就是闷着一股劲,消息一传出,人人争相参军,这三日以来负责记录、评教的地方时刻都是喧哗吵闹,入夜不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崇祯三年八月十一日早晨,所有新兵老兵汇聚于桃花堡以西几里外的校场内,新任操守官萧亦将要于此点阅新兵。

现在还没有公布新的改组方式,所以就是老兵站于左侧,新兵站在右侧,萧亦登上台子入目而见的是大大小小的人头不断晃动。

招募的新兵总计一千多人,编入战兵的有六百四十六人,之前尚余三哨老军五百五十四人,加在一起一千两百人组成战兵。

萧亦准备沿用营兵的编制,设两总战兵,十二人为一甲,设甲长一人,伍长两人;五甲为一队,设队长一人;四队为一哨,设哨长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