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6(2 / 2)

大明1629 崛起的石头 8090 字 2019-05-06

这是个好消息,萧亦立时便亲自召见赖大茂几人,赖大茂几人进了正厅,见到满堂的永安军高层将官,心中更是砰砰直蹦,比起上午匍匐战斗时甚至还略有过之。

赖大茂这次获得了关于流寇动向的重要情报,又斩首三十二级,杀死一名贼老营,但老营只有盔甲却并无首级。

依照永安军条例,没有首级不可算军功,这也是防止有些人持着捡来的敌军衣甲滥竽充数骗取军功。

即便是萧亦从心里相信赖大茂的话,但他不能开这个头,不然以后此类事件将要层出不穷,正要说话。

这时从外面走来一个女子,她的话让萧亦几人改变了主意。

原来这女子是代州巨商陶家家主陶东万的女儿,名为陶轻凤。

陶东万只有这一个女儿,王子顺发难突然各处都没个预警,当日陶轻凤正在外采购物事根本来不及逃脱,流贼大军经过遇见,一行仆人家丁皆被杀死。

只有陶轻凤,一老营见她姿色貌美,便将其胁裹营中,直到了这大同境内。

那个老营兵硬上的女人多了,但其中也很少见到如此貌美的富家千金,自然是要装一装。

整日劝说陶轻凤,希望她能回心转意,跟着自己吃香的喝辣的,那样上起来才有味道。

但陶轻凤熟识经典,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自然知晓从贼乃是令祖祖辈辈蒙羞之事,她一介女流尚且不耻,她一直便是那副要杀便杀的模样,直到石门口这老营终于失去了耐心。

当众就要将陶轻凤杀死,但却阴差阳错之下正巧被赖大茂一行人所救。

代州陶家,作为一城操守萧亦自然是听说过的,陶家乃太原府巨商,尤擅经营布匹,店铺林立,在蔚州城就有不少陶家的成衣铺。

虽然萧亦众人对于陶轻凤的言行举止都仔细观察,已经相信了大半,但却还是需要些真凭实据。

辨识真假,叫来陶家蔚州总管一认便知,随着萧亦一声令下,一名夜不收一脚踏入陶家成衣铺,带着那个总管便来到操守府邸。

那总管来到后见到陶轻凤,当下变得十分震惊,他先是对陶轻凤驱寒温暖,确认陶轻凤并无大碍后。

对着萧亦是又哭又拜,说是多谢操守大人救了他们家大小姐,萧亦轻笑一几句,说是自己下属军士所救。

那管家又对着赖大茂一行人不断感谢。

有了陶家大小姐的证明,自然是算数的,其后记录下来,赖大茂一伍击溃近百贼寇,斩级三十二,皆记上等功一次。

赖大茂作为伍长,有日常操练、哨探等功,再加上斩杀了贼首老营,记大功一次。

王大勇上前道:“大人,我意将他留到夜不收队内,作夜不收队的训练教官。”

萧亦上前拍了拍赖大茂的肩膀,道:“你们立了大功,这份情报很重要,受伤的将士都会有所抚恤安置,但流寇攻城已经迫在眉睫,我便只给你伍内一日假期,日后仍要频繁出哨。”

赖大茂感动不已,作为上官萧亦并没有抢夺自己救陶轻凤的功劳,而是毫不迟疑的说出事实。

他看着萧亦的眼睛,坚定的道:“大人,我等明白”

其余的夜不收也是感动异常,能像萧亦这样亲自面见下属,好言相慰又不强占功劳的上官太少了,口中说出的便是他们心中所想。

几个人同声道:“我等只愿跟随大人,杀尽流寇、鞑虏,永保一方安宁”

石刚拍掌叫道:“好能有此志向,这才是我永安军的军士”

李二牛声音都有些颤抖,喃喃道:“军心可用,军心可用”

他回头看了周定和元少恭一眼,他们两个人也处于极度震惊的状态。

第二百四十三章:尚存一人亦喊杀贼

赖大茂的斩级随即引起整个永安军的轰动,赖大茂几人得操守大人亲自接见,并被亲问,赖大茂更是记了一次大功。

这让许多永安军新兵振奋的同时,也都闷着一股劲操练,为的就是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脱颖而出,好搏的操守大人的器重,为祖上增光,为家中长脸。

得知流寇居然如此不禁打,不少新兵都去了些许紧张,这岂不是立大功的好机会,随之军中弥漫出一股奋勇之气,先前的整日沉重去了不少。

军营中的喊杀声日夜不歇,人人勤奋操练,很多兵士睡觉都在喊着号子在操练,他们心中竟然都期盼着流寇快些攻城,这样他们也好立功讨赏。

外出哨探的夜不收队受到赖大茂几人战绩的激励不小,他们哨探的更加勤快,自那日后,时不时便有有从军营而出。

夜不收军士呼啸从南景仙门下经过,他们口中呼着号子疾驰出去,手中马鞭拍打着马身。

每每归来都是有着几级斩获,萧亦对此一点也不吝惜赏赐,夜不收获得的情报不断汇集到萧亦手中,让他时刻掌握着流寇各部的动向消息。

崇祯三年八月二十一日,蔚州城以南五十里,古北口以西三十里处。

这里人喊马嘶,入目皆是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攒动,放眼望去尽是农民军的人马,他们扛着王字大旗,就从平野上乱哄哄的经过。

就在农民军大军不远处,静静的趴着几个人,他们是夜不收二队四总的军士,一人眼中充满凝重,他道:“看来,这便是王贼大军所在我等应当速速回禀州城,也好让兄弟们准备好守城”

其余四个夜不收点点头,没说多余的话,缓缓朝后退了几步,小跑着到几棵大树前面,立即翻身上马,为了不引起流寇的注意,他们特意绕了一圈,这才疾驰回蔚州城。

流寇中多是衣衫破烂的流贼,好一些的当属那些各处投奔而来的贼匪、马帮等杆子,他们劫道多年早都弄了一身趁手的衣甲兵器,多少也披着残破的皮甲,也算做是个披甲兵。

除此之外便是农民军中的老营了,这些王部老营用久经阵战形容也不为过,手上也都有着几杆称,他们随着王子顺转战山陕,个个眼中不时闪过的精光也让他们看起来十分不好惹。

这些人是农民军中少有的甲胄齐全、刀枪完备,且尽是清一色白色衣甲,一眼看过去声势也不弱。

这时一名老营小头目忽然前来,他朝王子顺说了几句话,王子顺听后显得有些惊讶,而后又变得有些愤怒。

他身侧的董魁,便是杨武峪之战的少数幸存者,他听着这个消息,沉吟道:“看来是官兵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