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0(2 / 2)

大明1629 崛起的石头 8407 字 2019-05-06

早便准备好的几名永安军刀手几步上前,举起手中亮闪闪的大砍刀,整齐的扬起,只待萧亦一声令下。

萧亦手中戚家刀猛然落下,继而一声暴喝。

“斩”

瞬间刀光剑影,几颗方才还在不断叫嚷、求饶的脑袋滚落下台,鲜血喷洒而出,余光中仍是透露着不可置信神色。

崇祯三年九月二十三日下午,新任大同镇守总兵官萧亦校场检阅,副总兵官吴锐领数名千总鼓噪军士不遵号令,并以军门自居,狂妄自大。

大同监军王保上疏证实此事,有言:“吴锐狂妄以军门居,鼓噪军士作乱于南门校场,幸甚永安军赶到,祸乱熄于萌芽,千总郭胜、韩青、卫康等六人聒噪协同,一并斩之,祈闻圣意。”

没过多久,这个消息便风一般的席卷了整个大同镇城,继而便如潮水一般扩散至大同镇各处,听到这个消息的人莫不心惊胆颤。

这一日,在大同镇城的抚台衙门,登门者络绎不绝,不只是是身穿着官服的文员,也有不少鬼鬼祟祟的将官,这时他们都在正厅苦苦等候着一个人的到来。

终于,大同巡抚蔡佳禾缓缓走入正堂,这些人急忙迎上去询问。

“抚台大人,圣上怎么说”

蔡佳禾摇摇头,叹了口气,纳闷道:“过去了半月,仍是没任何消息传回,怕是本抚的奏疏已经被压下去了。”

镇城镇抚官江大善愤而起身,拍案道:“这萧亦与那王保狼狈为奸,残害忠良之士,听闻近日又在闹着什么裁撤老弱一事,实是不将抚台大人放在眼里”

“就是,我大同尽是精兵良将,哪里会有什么老弱病残,简直是信口胡诌”

又一名文官起身,是为大同镇城令吏房令吏应宗伟,他拱手道:“抚台大人,卑职以为,我等可从那王保身上找找门路。”

这话倒提醒了堂中的大多数人,顿时便是议论纷纷。

典吏靳左石起身道:“令吏应大人所言甚是,那王保任人唯财,贪财且好蝇头小利,不若下官去找他说与一阵”

蔡佳禾眼前一亮,沉吟许久,摆手道:“典吏大人不必亲自前往,焦大人。”

听到蔡佳禾提起自己,一名官员赶紧出列,是为镇城民壮官焦恩。

镇城民壮两千余人,分六镇城管队官各自统领,而这焦恩身为民壮官,主理民壮诸事。

虽然只是小小的八品官,但却是个人人眼红的肥缺。

蔡佳禾淡淡道:“焦大人,择日寻那王保去探听一下,切记,带足厚礼,不要让萧亦知晓。”

焦恩连忙一拱手,道:“下官明白,听闻萧亦今晚要外出巡查,下官今晚便去,保证不会被其知晓。”

见到焦恩自信的神色,蔡佳禾点点头,安抚道。

“俗话有言,新官上任三把火,等萧亦这三把火烧完了他也就消停了,不必过于担忧,毕竟只是个武夫,又能懂得什么。”

其余人闻言也是连连点头,深信不疑。

崛起的石头说

推荐本朋友的书,是个女作者,今天上架中华大当家,大家可以去支持支持。

第三百六十一章:略施小计

第三百六十一章:略施小计

是夜,大同镇总兵官邸。

大堂之上人来人往,忙乱不已,因为萧亦在昨日便说要于今日外出巡查镇城各处。

忙活之余,见到周围肃然而立的永安军兵士也都是一阵心惊,半月前的事情他们都听说过的,永安军刚到大同便给那些叫嚣的官军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几千人面对两千人,居然是无人敢说一句话,官军自此是风声鹤唳,但民众则是争相议论,有庆祝的,也有担忧的。

原本其余人对于萧亦还是有些轻视的,因为自打萧亦接了圣旨便一直都没做什么稳定军心的事,在官邸内待了三日闭门不出。

如此,几乎所有人都以为那次所谓的校场检阅也只是走个过场,萧亦并无实权,也没有人会想到萧亦会做出什么。

但事实是,那一日萧亦居然就真的做了一件事。

这件事令整个镇城的人都感觉震惊,力斩副总兵吴锐与六名镇城千总,更以雷霆之势镇压叛乱,种种事情都显示了萧亦与韩世猛的不同之处。

所以对于这次的高调巡查,所有人都上了个心,萧亦就连吴锐等人都敢斩,那他们再让萧亦抓到什么把柄,岂不是死路一条

任凭府邸外的仆人、婢女等人嘈杂的忙活,萧亦只是坐在大堂上静静看着几本厚厚的文册,心中是失望不已。

自斩杀了吴锐等人后,萧亦当即便下令裁撤老弱,不过连日以来却是收效甚微。

那些当日在校场上屁都不敢放的军户与军官们,居然联合起来抗拒裁撤,他们的家人不明所以,也都跟着抗拒。

而这次那些镇城将官都学聪明了,没有一个人说一句话,萧亦抓不到任何把柄,也就不能抓任何人来平息此事,再斩将立威已经行不通了。

萧亦能毫不犹豫的杀那些军官,是因为有永安军可以震慑宵小,但却不可能将抗拒的官军都杀了,那是自寻死路。

依往例,总兵到任后应有一次文武共议,大同巡抚在蔡佳禾前几日的共议上,言辞拒绝了萧亦的裁军之策。

其余诸如镇抚官江大善、令吏应宗伟、典吏靳左石等文官尽数支持蔡佳禾之议,其余的镇城将官居然也有半数人协同。

蔡佳禾有言:“大同官居素来勇猛果敢,何来老弱一说本抚当禀明圣上,请定裁决。”

如此一来,萧亦再裁撤老弱便变成了一意孤行。

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半月,到了十月初,却仍是没有一点消息传回来,蔡佳禾也绝口不提此事,似是要将此事就此掀篇。

萧亦对镇城的事还是所知甚少,所以便没有多说什么,只不过萧亦已经打定心思,就算是一意孤行,裁军之事也必须尽快完成

翻开一篇文册,照这上面记载的。

共有军户、百姓两千一百二十四户,口一万八千余人,田亩文册上写着的,镇城附近共有屯田一千顷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