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49(2 / 2)

大明1629 崛起的石头 8331 字 2019-05-06

“放肆”

“好一个萧亦,他难道不知道他的一切都是朕给的,都是朝廷给的吗,没有朕为他加官进爵,他何来的永安军名头,打了几次胜仗,居然敢抗旨不遵,驻兵不前”

“朕真是瞎了眼,居然看错了如此大逆不道之人”

“他这是在威胁朕吗”

周延儒更加纳闷,萧亦不是已经率永安军南下了吗,为何崇祯还会如此盛怒,带着这样的疑问,周延儒看向被崇祯仍在地上的奏疏,顿时激起了一身的冷汗。

永安军虽然迅速出兵,但足足半月居然才行至应州,这还不止,到了大石口后更是止步不前,七八日过去了,一点出关的意思都没有。

周延儒看着气的浑身颤抖的崇祯皇帝,正欲说话,崇祯却吼出一句话。

“好个萧亦,这是以为我大明没了他便不能平贼,没了永安军便不能灭虏”

崇祯大手一挥,冷声道:“派缇骑到大石口捉拿萧亦,不骆养性,你亲自去,带缇骑到大石口捉拿萧贼,下诏狱,三司会审如此逆贼不将其绳之以法,朕还有何颜面对天下臣民”

闻言,骆养性和周延儒纷纷大惊失色,尤其是骆养性,让自己带锦衣卫捉拿萧亦

这不是去送菜吗

第四百零八章:杖毙

骆养性是有苦说不出,还不能直接拒绝,谁知道盛怒之下的崇祯会不会拿自己开涮

现在萧亦的名头谁没听过,还是蔚州操守的时候便率仅仅一两千人的永安军平定王子顺祸乱,此后更是数败东西二虏,声威大振。

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骆养性知道的则是更多,他知道各地百姓是如何评价萧亦的,不说大同镇军民,个个将萧亦牌位供奉在家日日参拜的样子。

就连京畿各处的百姓都私下称萧亦为二郎真君下凡,其手中的永安军自成军以来,无论是各地的贼匪还是声势浩大的农民军,抑或是号称“满万不可敌”的后金军,居然未有一次败绩。

这在这种时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想到这里,想起萧亦对那些叛乱官兵的处置方式,骆养性更是冷汗直冒,再也顾不上自己的脸面,连连朝周延儒挤眉弄眼。

文墨满腹的周延儒自然知道骆养性想表达的意思,但想起骆养性先前对自己询问的态度,周延儒则只是冷哼一声,权当没看到,低头不语。

见崇祯朝自己看过来,骆养性面上虽然没什么变化,但心里急的就跟热锅上的蚂蚁,心里是一万个不情愿。

也是,这趟明摆着是赶着送死的差事,任了谁也不想去。

让他去抓抓文官,骆养性倒是乐意,没准还能捞到不少的好处,但是让他去抓萧亦,那就不是有没有好处的问题了。

萧亦若是一个不愿意,他骆养性绝对是第一个死的。

骆养性心中有千言万语,偏偏这些实话还就不能和崇祯去说,只能捡那些好听的去奏报。

见崇祯似乎有些不耐烦,骆养性急中生智,扣头恳切道:“禀圣上,若是卑职一人前去,怕显现不出皇家天威与圣上的威严,不若就让阁老与卑职一同前往,也好向天下万民显示出朝廷的决心。”

骆养性说着,目光若有若无的朝周延儒那边瞟,心中实是忐忑不安,他这其实是在赌,赌周延儒想的和自己一样。

崇祯闻言后,惊讶的看了一眼骆养性,随后看向周延儒,缓缓道:“此话有理,既如此,阁老你就陪骆养性同去吧。”

周延儒一哆嗦,心里将骆养性骂了一百二十遍,这是不是上赶着去送死吗

见周延儒面露难色,崇祯看了一眼,不悦道:“怎么,阁老有什么话就说吧。”

“噗通”

周延儒眼珠子乱转,竟是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索性直接跪在了地上。

“圣上,下诏狱一事还需甚重啊,何不让萧亦带永安军与贼寇周旋,也好消耗其兵锐”

周延儒未曾说完,崇祯皇帝便砰的一把打在了御案之上,面色潮红,冷声道。

“阁老难道你也要为那萧亦说情吗”

“这这这”

周延儒一时语塞,低着头看向骆养性,那意思已经不言而喻,我已经把该说的都说了,你要是再不吱声,咱俩就得一块赶着送死了。

骆养性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他们两个人直接成了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若是真去捉拿萧亦,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启奏圣上,阁老所言不错,三司会审一事牵扯太多,需得内阁商议后再行决断啊”

骆养性也是一下子跪在地上,和周延儒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抹,口口声声说着他们是在为崇祯着想,为大明着想,但却是将内阁搬出来压崇祯。

想到内阁的制度,崇祯更加恼怒,拂袖道。

“怎么,京畿各处数万大军就都怕了永安军不成,难道还奈何不得区区一个大同镇”

闻言,房中的周延儒与骆养性心中则是犯难。

咱们这位皇帝还以为天下太平,京畿各处数十万强兵,但这些事身为朝廷高官的他们还不清楚底细吗。

这些所谓的强兵,到底有多少实数还不曾知道,与那贼虏都能击败的永安军怎么比

眼下这大明是一日不如一日,日渐衰微,偏偏这些实话还就不能和皇帝明说,每日只能挑那些最好的话奏报,也是为难了这些高官。

当下是一咬牙,周延儒拱手道:“启奏圣上,这辽东边军皆被孔贼拖在登莱各府,用以平乱;保定府、宣镇等府县官军又都被源源不断调往山西围剿农民军,若是这个时候萧亦行那大逆不道之举北上之路当是如无人之境吶,三思啊圣上”

骆养性哭喊道:“是啊圣上,此时尚需隐忍,等农民军被剿灭,登莱孔贼平定后,再调集数路大军围剿大同不迟。”

事实的确是这样,每有十万大兵,谁都没把握能击败永安军,如今朝廷已是三线作战,疲于奔命。

再加上一个大同,怕是要翻船

闻言,崇祯直接一把将御案上的奏折等物一扫而光,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