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0(2 / 2)

大明1629 崛起的石头 8321 字 2019-05-06

不过即便如此,那阎正虎率领的一部农民军一路告捷,紧逼太原一事也让朝堂惊动。

晋世子朱审烜知道农民军直奔太原而来,自然是惊恐异常,连连向朝廷告急,接到晋王府告急后的崇祯皇帝更是显得坐立不安。

崇祯皇帝听着殿上激烈的争吵声,不知缘何,对群臣更加厌恶,直接起身拂袖而去,留下一帮大眼蹬小眼的臣子。

一旁侍立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跟了崇祯多年,自然猜到了崇祯的心思,当下是上前尖声道。

“皇帝身子弱,吹不得风,退朝吧”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按例的朝拜之后,群臣便即四散离去,离去时仍是对此事议论纷纷,周延儒刚刚转身,却感觉到身后有人拍了拍自己,当下一回身。

“哦,原来是王公公。”

眼前的王承恩看着离去的群臣,阴阳怪气的道:“哎,这些日子,陛下为永安军这事可是操碎了心哟”

周延儒皮笑肉不笑的道:“不知公公找我来所为何事”

王承恩笑了笑,说道:“这是奉了陛下的口诏,说是大殿上不如中书房清净,是赏还是罚,今日总是要拿出个章程来。”

闻言,周延儒当时便明白了,拱手告了声罪,随着王承恩去了。

到了中书房,却并没有见到崇祯皇帝,而看见了当今礼部尚书温体仁,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兵部尚书张国维、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等一干的朝廷大员。

王承恩走到前面,说道:“好了,人都到齐了,今儿在这中书房里的可都是咱大明的顶梁柱,皇帝让咱家叫你们来,就是要让你们今儿在这议一议,到底是赏还是罚,到了得拿出个章程来。”

闻言,温体仁率先出列,看了一眼王承恩与周延儒,拱手道:“现在这形势可不容乐观,依本官看,还是要对萧亦温和对待,让永安军与贼寇互相消耗为上。”

众人闻言议论半晌,皆是连连点头,王承恩也是不断在点头,他自然知道崇祯皇帝是怎么想的,只是有些话,是不能身为皇帝的崇祯亲自去说的。

想到这,崇祯皇帝看了一眼左侧,阴阳怪气的道:“骆指挥使,若是咱家没记错,锦衣卫在大同可还有不少细作吧,萧亦到底是想要什么,说说吧”

闻言,骆养性脸上顿时露出为难的神色,道:“说来惭愧,这大同的卫所不是没有,但整日报上来的也都是些说萧亦如何如何好的话,就连家小都不声不响的接到大同去了”

闻言,屋内的众臣都有些惊讶,骆养性这话说的再明白不过了,这大同镇的锦衣卫不知道什么时候,不是被那萧亦收买,就是被取代了。

看着中书房中各位重臣的震惊神情,骆养性也是哭笑不得,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继续道。

“不过消息还是能传回来一些的,就是不知道是不是那萧亦指使”

闻言,周延儒沉吟道:“说。”

骆养性见状则是一咬牙,道:“据大同镇细作传回的话,说是那萧亦整日称无权干涉山西事务,非要个山西总兵的名头,才肯率永安军南下。”

听到这话,堂中的大明柱石们个个都是破口大骂。

崛起的石头说

今天石头去乡下上坟,更的晚了,下一章稍后

第四百一十章:誓师

“逆贼无耻逆贼”

“我大明腹地怎么出了如此恬不知耻之人,还议什么,阁老,诸位同僚拿出个惩处的章程吧”

“调兵剿灭永安军,刻不容缓”

“刻不容缓”

堂中各人皆是义愤填膺,几句话中已然将萧亦说成了罪大恶极,祸国殃民之败类,那个个义正言辞的模样,让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都是忍俊不禁。

不过在这种场合无论心里是多么鄙夷,除非不想活命,否则骆养性还是不敢露出一点好笑的神情来,面上看去颇是严肃,不断的点头。

“各位能否听下官一言”

温体仁出列,正视诸人道:“现今萧亦惹不得,永安军更是惹不得”

温体仁准备了满腹的话还没说出半句,吏部尚书便即出列怒斥道:“惹不得我泱泱大明惹不得区区大同,那永安军最多一万余人,调集各地官军十万,难道还灭不得”

见这吏部尚书锱铢必较的模样,温体仁冷哼一声,高声道:“调集官军十万我大明眼下哪里还能调出十万大军,就算是有,何人领兵可平永安军”

见诸人不吱声,温体仁继续道:“永安军可不是一般的兵马,没有万全的把握千万不要去招惹,不如就先顺着萧亦来,给他一个空的名头又怎么样”

哦了一声,建极殿大学士,当今内阁首辅周延儒道:“那温尚书的意思”

礼节性的朝周延儒一拱手,温体仁道:“那萧亦即便再精明能干,也还是个粗鄙武夫,武夫重名利,好虚名,我们不仅要给他一个山西总兵,若是再加授太子三孤,他当如何”

“还不是感激涕零,为我大明死心塌地”

闻言,诸人皆是议论纷纷,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皱眉道:“加太子三孤,可”

王承恩有这个顾虑倒也没什么,有明一代,活着的武将最高的也就才坐到国公的位置,其中几乎还都是国公罔替,连世袭国公都没有一个。

至于说封异姓王的更是没有一人,就连开国功勋名将徐达、常遇春等也不过是死后封王而已。

永乐靖难时,张玉等人都立了大功,张玉甚至为靖难身死,永乐帝特意对其妻小大加封赏。

即便如此,也只是让张玉的嫡子张辅从伯爵开始一级一级升授上去,到了才得到个罔替公爵。

从永乐开始,武将中能封赠公侯的是越来越少,像石亨等人虽然因为天大的机遇而拿到侯爵,但那下场自是不必再提。

有明一代与汉唐宋皆不同,但凡是爵位都很难获得,对于武将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一个小小的罔替伯爵,武将没有天大的功勋那是不可能得到的。

不过如此一来自然有相对应的拉拢办法,那便是三公三师三孤,这些自洪武年开始便已经都成了虚职,到了现在已经成了朝廷拉拢武将的一种方法。

虽然也很难获得,但现在获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