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5(2 / 2)

大明1629 崛起的石头 7874 字 2019-05-06

还有就是,以往众人的印象中是春节防卫一般都会放松,毕竟卫兵也需要回家过年,但萧亦这里防卫却比平日更加森严,那些卫兵好像将看守帅府的职责看的比回家过年还要重要。

到了崇祯八年的正月末,正是永安军五路大军凯旋班师的路上,一行从京师来的人终于到了帅府门前。

这一行人中有十几名精选的京营年轻力壮之人,他们以三名缇骑为首,护卫身着一袭青色官服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停在了门前。

他们这一路可真是刷新了他们的认知,之所以拖延了数月才到就是因为众人对边镇的印象在作祟。

在李邦华等这些京师勋贵的眼中,边镇一向是苦寒之地,更何况这大同镇又是连年遭受兵灾,鞑子和流寇都来过好几次,与其到这里受罪还不如在路上多耽搁一会。

不过自打到了大同镇的境内他们发现了不同,这哪里像一个苦寒之地,到处都有三三两两的农民耕种,每隔几里便能在一处山包上见到一处显眼的墩卫,上面挺立着身着灰黑色衣甲的兵士。

小村小堡还好,现在仍是以土路为主,但是到了高山卫城、镇虏卫城等地的大城境内,官道竟然都修成了砖路,虽然这种砖并不是京师的青石砖,但却也对交通有很大的便利。

本来以李邦华这种京官出城来到地方,那便一路都是大爷,到了哪里往往当地的武首官都是要出来刻意巴结,一路护送,最后又要以惯例送上点路费。

但自打出了宣镇来到这大同,到的地方从无一个官员出来迎接,就连当地的守备、知州等人也好像不知道一样,除了城墙上挺立着的灰黑色衣甲兵士冷冷的目送以外,李邦华一行人在大同镇内居然得不到任何接待。

当即李邦华便有些愠怒,但是就这样回去可不就让那温体仁看了笑话,自己在皇帝面前的信任也便荡然无存,所以无论是多么不满,李邦华都只得硬着头皮继续走。

还好大同一路没有遇见任何拦路的贼寇,反倒是奔驰而过的永安飞骑将他们惊吓的不小,就这样跌跌撞撞的来到镇城外。

当李邦华与随行的缇骑与京营兵士见到镇城外车水马龙的样子后起初是不敢相信,这还是一个颓废的边镇城吗

当下李邦华等人便要习惯性的策马入城,但却在此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一行人被守城的一名振威营把总拦住。

“入城需下马,勿要惊扰了城内军民”

随行的一个缇骑头领可没有李邦华的隐忍,当即便是大怒,一把抽出随身佩戴的绣春刀,指着这振威营把总吼道。

“放肆”

“你可知道本大爷是谁得罪大爷我,难道不想活了不成”

不料前脚刚拔刀,翁城上便传来一阵梆子声,城上的垛口出现一列鸟铳手,举起手中黑洞洞的鸟铳就对着这一行京师来的人。

这还不止,周围正巡街的振威营兵士起码赶过来了五六队,七八十个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将这些人围了个水泄不通,看着周围密密麻麻的枪尖,这京师来的锦衣卫千户也是冷汗直冒。

李邦华则是没什么紧张的神色,他只是观察着周围行人的表现,令他意外的是,发生了这种事往往在京师都要引起一阵惊慌,但这里的行人不仅没有任何惊慌,照常通过的时候居然发出阵阵嗤笑声。

“这是京师的人吧,撒野怎么撒到这大同镇城来了。”

“谁知道呢,让这些振威营的好汉好好教训他们也好”

“哈哈哈”

眼前被刀指住的振威营把总毫无惧色,一脸寒光,冷喝道:“在这大同镇城,我不管你是从哪里来的,不遵守大帅的规定,杀”

“杀”

话音刚落,周围聚齐的振威营兵士便整齐的一喝,引得路边行人纷纷叫好,就连城外的酒肆中都有人边喝酒边叫好。

那锦衣卫千户在京师自然是飞扬跋扈惯了,不过却也不傻,这种情形已经明摆着,要么服软,要么死在这。

这锦衣卫千户还没有为崇祯、为大明尽忠效死的想法,当下的表现是大跌眼镜,最后收刀嘿嘿一笑。

“误会,都是误会,这位是京师的李御史,来大同镇探亲访友的”

说话间直接将头引到了李邦华的身上,见那一脸凶恶的振威营把总目光被成功吸引过去,这锦衣卫千户才暗自松了一口气。

闻言,李邦华直接下马,整理了下官服,不卑不亢的道:“本官是左都御史李邦华,此来不是为政务,只是探亲访友,如此而已。”

只见那振威营的把总摆了摆手,周围密布的军士立即回归原状,巡街的巡街,站岗的站岗,好似刚刚什么也没发生一样,令那些京师来的勋贵更是惊讶。

那名把总上前,也给足了李邦华的面子,言语中缓和了些,抱拳道。

“原来是李御史,请进城吧,帅府在鼓楼以北大街。”。。

第四百三十六章:哪里来的野狗

进城后的所见所闻更是让李邦华等人吃惊,谁又能想到,京师里达官显贵们避之不及的穷酸之地、苦寒之地,如今竟能繁华如此。

李邦华一行人经过了两层瓮城,走了许久才到一处名为月城的瓮城形似弯月,故得名月城。

这三座瓮城都很大,内中集市、寺庙、街巷错综复杂,但这并不算什么,让李邦华一行人吃惊的是,这大同城里三成外三层的严密防守。

城墙之上,女墙周围,街巷之中无不是一队队顶盔贯甲的兵士。

仅仅是经过一条大街的途中,李邦华等一行京师的人就遇到了五六队身披灰黑色衣甲的兵士,由此可见大同城防卫之森严。

通过瓮城后这才走到大同城的内城,也便是原大同城,按李邦华一路的估算,得到的结果让他不敢相信。

这大同城的繁华已经与京师相差无几,街头上人头攒动,到处都是沿街叫卖的小商小贩。

路边几乎都是中原各大商号的分铺,许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