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中诸将中包含不少与萧亦在困难时期走到现在的老兄弟,听到左妙才的话后皆是不断点头,这些话简直说到他们心里去了。
萧亦神色略有动容,不过有些事还不能他亲自去说,于是便看了一眼一侧沉思的史路。
见萧亦眼神过来,聪睿的史路立即便明白了用意,当下出列对着左妙才一抱拳,微笑道。
“鸿鹄先生所言甚是,不知这次又有何策献与我家大帅,吾等洗耳恭听。”
石刚哈哈一笑,对左妙才敌意消散去不少,道:“史将军说的正是俺老石心中所想,在俺们永安军的大堂之上,有什么话都说出来,不必藏着掖着”
左妙才见到周围永安军将官们态度明显的转变,心下也是暗自点头,这萧帅麾下将官与朝廷就是不一样,都是真性情,敢杀敢为的真汉子。
如此,才值得他效力。
当下,左妙才清了清嗓子,正色道:“鸿鹄不才,敢请大帅移兵京畿,静观天下之变”
杨利清最年轻,听到这话已是热血澎湃,他是永安军中第一个营官级别的将领发表意见,只听他说道。
“末将杨利清愿率五营弟兄,随大帅入驻京畿,救万民于水火,以成大势,天下人需要一个真英雄”
紧接着,哨长顾三麻子出列,抱拳沉声道:“敢请大帅率我等杀入京畿,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左妙才见堂中众将纷纷出列,忽然想起了什么,继续说道:“大帅乃是忠贞之人,我等自知晓,此皆是那朝廷步步逼迫之为,召入京师乃是驱虎吞狼之计,足见其对大帅,对永安军之惧,朝廷已先失正朔。”
“龙兴之地凤阳被毁,足见天怨朝廷之举,天下万民尽知”
史路与黄阳沉吟许久,两人与石刚、王大勇、刘通几人换了个颜色,紧接着齐齐出列,带着永安军满堂数百名将官,半跪于地吼道。
“末将等敢请大帅移兵京畿,静观天下之变”
“末将等敢请大帅移兵京畿,静观天下之变”
数百名永安军将官整齐的喝声传出正堂,淡淡的余威围绕在大同城上空。
忽然,上一刻还是阴云蔽日的天空,转瞬间乌云尽散,吉瑞阳光泼洒大地,城内百姓皆是惊叹不已,流传甚广。
左妙才一脸震惊的看着天空,这等变化多年以来闻所未闻,当下也是哈哈一笑。
“阴云数日,得知大帅将入主京畿便即云开雾散,此正是龙脉将兴之兆,当传之以天下。”
崇祯八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的二月二十日,征西前将军、山西总兵萧亦上疏。
“朝有奸佞,谄媚而孤蔽甚多,臣萧亦请诛祸首温体仁,授晋王世镇山西,以此,天下复平”
上疏的同时,萧亦军令通传山西,一时间各地大兴战备,云集永安军十万有余,聚齐大同城蓄势待发,天下为之一寂。
第四百四十一章:誓师 北上
二月十一日,大同城外。
萧亦独自登上控军台,身后是高耸的望云阁,身上披着的是银光闪闪的铁甲,城下则是衣袖相接的十万余永安军各营将士。
看着城下钢盔铁甲的兵士,萧亦心潮澎湃。
最开始求活便是自己心中唯一的想法,更没想过让历史改写,甚至对大明这个汉家最后的朝代,萧亦一直都是心存希冀。
想到这里,萧亦不经意间攥紧双拳,但崇祯却一次次的触碰自己的底线
一次次的让全天下失望,让为之奋战的永安军将士失望,后知后觉的,萧亦发现自己竟然已经掌握了足以摆动历史进程的力量。
那么,自己还会甘于做一个任人摆布的普通武夫吗
答案是不,没有人会在手握大权的情况下仍是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即便是李自成,在手握几十万大军时也曾做过那改朝换代的美梦。
自己手中虽然没有若干年后李自成的几十万草寇,但却有十万余历战精英,从辎重营到车炮营应有尽有。
萧亦不禁反问自己,他李自成凭几十万贼寇就能做到的,我萧亦手握十万精兵为何就做不得
猛然间,萧亦抽出那柄陪伴他近六年的戚家刀,在那军旗朔朔飘扬下挥向北方,那是大明京师所在的方向。
所有的永安军将士皆是热血沸腾,这是改朝换代的时刻,萧亦的这一刀,让他们所有人见到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朝,只要这最后一战打胜了,他们都将是功臣
“奸佞就在眼前,众将士,你们可愿意随我萧亦杀进京师,留名青史,开创千古功业,扬我永安军威之万年”
萧亦一只脚稳稳的踏在城墙边上,手中挥着亮闪闪的钢刀,话不多,但却字字铿锵有力。
见到那如同战神般的身影,所有永安军的将士情不自禁的举起手中虎枪与腰刀,齐齐发出那震天动地的吼声。
“永安军万年”“永安军万年”
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将士们,萧亦心中居然冷静了下来,忽然意识到,自己今日这只是第一步,要想成就一番霸业,让汉家在这风云变幻的十七世纪再次崛起,不再落后于世界,自己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就在农民军举起古元真龙皇帝的大旗后妄图抢占舆论先机后不久,山西放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崇祯八年二月二十一日,也就是萧亦上疏的后一日,山西总兵、征西前将军萧亦亲率永安军九营战兵十万余,自大同城挥师北上。
萧亦听取左妙才的建议,一方面在各地散布谣言,这些谣言将使类似“皇陵毁,气运消”的歌谣更迅速的传遍南北。
另一方面放出清君侧,诛奸佞的口号,以雷霆之势兵压京畿。
永安军是什么军队,天下人已经是共知,号称不败的永安军将要北上,目标直取京师,但眼下的大明京畿之地可谓是空虚至极。
不断的征战抽调,使得兵员连年逃亡,前不久三省总督洪承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