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6(2 / 2)

然后,主任教师就在自己的书架上翻来翻去,最后找到了一张试卷,放到墨菲面前摊开。

接着,他又拿了一个怀表放在桌上,示意墨菲有120分钟的时间来答题。

然而实际上,墨菲只使用了20分钟就写完了。

主任:“”我是拿错试卷了吗

他抄起试卷就进行批改,小题对得相当快,墨菲没有错任何一处。然后他翻到背面,就发现所有的大题都没有写步骤。

墨菲懒洋洋地说:“这个步骤是显而易见的,没必要写出来,我就略过了。”

主任在震惊中对完了所有答案,见到最后一题中,墨菲除了给出数值,竟然还给出了正负误差量。

他抬头看着墨菲,眼睛瞪得溜圆。

墨菲说:“所以我说这些题目不严谨。像这个问题,它给出了普朗克常量,但却没有说要不要考虑时空变慢因子,我就顺便估算了一下。”

主任戴上了自己的单边眼镜,然后说:“稍等一下,我查一下资料。”

然后他翻出了一本讲时空场论的书,现场查证了一下,一下子就看出墨菲给的思路是正确的。

但是问题来了:这上面的公式,主任他不会解。

墨菲给出的数值,他验算不出来对不对呀

这就很尴尬了。

主任踌躇了一下,跟墨菲大眼瞪小眼。

墨菲叹了口气,看出了他的难题,很怜悯地说:“不会做就算了吧,回去多看看书。“

主任:“知、知道了。”

墨菲又说:“有好奇心是好的,不过不要太好高骛远。这本书你可以先放着,时空场论的初学者适合从宇宙演化简史开始看起。”

主任:“哦,好的,谢谢”

办公室里安静了两秒钟。

总感觉好像哪里不对。

“咳。”墨菲说,“那我先回去了。”

摆平了一个追着人要作业的主任教师,接下来还有一个注定每周都要被逃课的任课老师。

因为这节吟唱分析课的时间刚好和以诺的课程冲突了,所以每当老师准备上课的时候,就会发现墨菲从教室里直接溜了。

上次反应过来了之后,这位老师也是气到火冒三丈,这回终于当场逮住了墨菲。

“站住”他说,“我知道你有免做作业的特权,但是在我眼皮子底下直接逃课,你也是胆子太大了”

教室里所有的学生都在看他们,都带着好奇又惊讶的目光。

墨菲就站在门口,叹了口气说:“你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我的,说实话”

“那也不是由你来说了算的”老师气得脖子都红了,“你给我回到座位上,乖乖听课”

“好吧。”墨菲很无奈地说,“我给你出道题吧。”

老师一下子怀疑自己听错了:“你说什么”

“你们不是都爱给学生考试么,那我也出个题好了。”墨菲说,“我以前解决过的一个实际问题,你如果能给出答案的话,我就回来乖乖听课。”

哇哦

教室里发出了整齐的惊叹声,这些乖巧的学生崽们从来都没想过:还能有这种骚操作

但是挑战权威的事情他们是很乐意围观的,连表情都变得超兴奋了。

老师也是冷笑了一声:“你写吧,我倒要看看有什么题是一个高级部的学生能做,老师反而做不出来的。”

墨菲顺手抄起水笔,就在白板上写道:论精神元在反希格斯场下形成重力势阱时三种可能存在的情况。

静。

所有人:“”

无数脸懵逼,没有人知道这些字儿连起来是什么意思。

墨菲在这行标题下面,又给出了一套初始的方程组,然后说:“我也不为难你,问题的模型直接给你了,你如果能解出来一个非平凡的解和一个平凡的解,就算你赢了。”

这个时候,老师已经看着这行字,陷入了老僧入定般的出神状态。

然后,墨菲就随手转着笔,径直出了门。

就因为出门的时候耽搁了一下,所以墨菲比预计的时间晚到了几分钟。

以诺已经开始在讲课了,从门外就能听到他磁性的声音。

这次上课是在一个小得多的教室,看来真正敢选“魔鬼烧脑课”的勇士还是不多的。

墨菲打开后门的时候,有几个人回头看了一眼。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贝塔型精神元的第一阈值受到很多影响,包括”

以诺的声音也突然停顿了一下。

于是学生们就马上又把头转了回去,等讲台上的教授把“包括”给说完。

但是以诺停顿完后,好像是忘记了自己刚才说到哪里,就淡淡地说:“这一部分你们可以回去背书。我们进入下一个单元。”

底下顿时哀鸿遍野

以诺的讲课风格就是这样的,简单易懂的部分他是不会浪费时间的,全部交给学生自学,十分钟就可以过掉一整个单元。课上的时间基本就用于解决书上语焉不详的难题了。

但是

以诺的“简单易懂”显然和学生们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当课程进入到实验阶段的时候,所有人就都疯了。

一个小时的时间,他们别说实际动手得到结果了,就连将“简单易懂”的问题搞明白都很勉强。

这个时候,唯一一个已经画出魔脑图的墨菲就显得非常引人注目了。

旁边的几个学生本来只是瞥一眼他的实验进度虽然他们不认识墨菲,但没人觉得一个这么年轻而且还没有谢顶的小伙子能够做的出这种难题。

万万没想到,他们统统被打脸了。

墨菲用了五分钟时间来进行先期准备,将所有的题目都解出来,还将答案整整齐齐地抄写在题目旁边。

于是旁边的学生们瞥着瞥着,就变成了围成一圈偷看他的答案。

没过多久,又变成了将答案小心地拿起来进行传阅。

最后不知道为什么,这份答案就变成了人手一份的“参考文献”。

唯一可惜的是:墨菲不喜欢写解题过程。

所有人:“”我们有一个说着“显然”然后跳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