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数日的功夫,江东南各府各地处处烽火,掀起一股抗清的狂潮,在各地乡绅名士带领下,无数百姓揭竿而起,于满清大军展开誓死的搏杀。
与此同时,与南直毗邻的浙江也爆发的抗清的浪潮。
闰六月初九日,明原九江道俭事孙嘉绩起事于余姚,杀清委任知县王玄如
初十日,生员郑遵谦起兵于绍兴。
宁波府,鄞县生员董志宁首倡反清,和生员王家勤,张梦锡,华夏,陆宇鼎,毛聚奎等商议,决定起兵。
然而邀请宁波各乡绅时,却遭到杨家屠家为代表的拒绝。众人商议,决定推举原刑部员外郎钱肃乐为盟主,十二日邀请各乡绅到城隍庙开会。
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好,被邀请而来的众乡绅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连清知府朱之葵,同知孔文语也来凑热闹。
董志宁等当即立断,撕掉朱之葵孔文语名刺,宣布拥戴钱肃乐起兵反清,几千围观百姓欢声雷动,当即簇拥钱肃乐到巡按署任事。鄞县城内隶属海防道的两营兵和城守兵也都表示支持反清。宁波府城鄞县重归大明。
驻守定海的明防倭总兵王之仁此时本已经降清,闻知宁波全城反清,也举兵响应,重新举起了大明的旗帜,总兵方国安在杭州失陷时,带兵退到钱塘江东,此时他手下兵力还有一万余人。方国安和王之仁两部是浙东抗清的主力。
整个浙东一带风起云涌,掀起了反清的浪潮。慈溪县沈宸荃、冯元骝起义,石浦参将张名振带兵前来会合,定海知县朱茂华、奉化知县顾之俊、鄞县知县袁周佐、象山知县蒋欣纷纷提供粮饷,招募义兵。
浙东各地反清运动之后,明原任戎政兵部尚书张国维和在籍官僚陈涵辉、宋子普、柯夏卿等商议,认为急需迎立一位宗室出任监国。当时在浙东的明朝亲王郡王唯有在台州的鲁王朱以海未曾降清,闰六月十八日,张国维等人奉筏迎朱以海出任监国。
江南各处的反清浪潮引起了豫亲王多铎的震撼,他停止了裁军的步伐,从南京派出大量军队四处镇压。并且命令赶赴吴淞的绿营兵李成栋部,放缓攻打崇明,掉头就近镇压嘉兴的叛乱。
第四百一十九章 大雨
闰六月六日,一场大雨突然而至,连下了数日,整个江南一带陷入雨幕雨海之中。雨滴如注落入大江之中,映现出万朵涟漪,却很快被滚滚江水往东带去。
淅淅沥沥的雨声打在棚屋顶上,发出令人心烦意乱的噪声。扬州移民江小善拿着木盆去接屋顶漏下的雨水,棚顶有数处缝隙,不停地往下漏雨,屋内地面上已经湿了一大片。
他的妻子坐在粗狂的竹床上做着针线,一边做一边对他抱怨着。
“什么都没有,连个丝线都买不到。酱油醋都用光了,每天的饭没个滋味。还是扬州好啊。”
江小善闷头端起一盆接满的水,推开屋门泼到了外面,就这一开门的功夫,飞溅的雨水溅到屋内,打湿了一大片。
八岁的儿子江小鱼和六岁的女儿江小月笑闹着扑倒门口,要伸手去够外面的雨滴。
“快回去,别把衣服弄湿了。”江小善慌忙呵斥道。
“这里的空气太潮了,夜里蚊子贼多,点了蚊香都赶不走,我胳膊上被咬了几个大包。唉,从家离开时怎么就没想起拿蚊帐啊。”妻子马氏继续絮叨着,“要是还在扬州的家里就好了,虽然穷可是家里啥都不缺啊。”
“要还在扬州,说不定现在咱们坟头上的草都长多高了。”江小善忍不住刺了她一句,想想扬州城内被清兵杀死的数万百姓,马氏这才闭上了嘴巴。
“咚咚咚,咚咚咚”铜锣声隔着雨幕传了过来,然后是甲长冯平那破锣嗓。
“各家都听着,每户出一个男丁,立刻集合,拿着工具,去往南面江堤。”
“甲长叫人了,我得赶快去”听清楚了外面的声音,江小善慌忙披上衣服,摘下来挂在墙上的斗笠。
“他爹,啥事这么急啊难道说是清兵打过来了”马氏慌忙从床上起来,为丈夫披上蓑衣。
“胡说,有都督的水师在,清兵哪里打的过来。我猜可能是江堤有危险了,你好好看着家,哪都不要去,看好小鱼和小月。”江小善说着匆匆出了家门。
大雨如注,街道上积水形成了河流,每一户的家门打开,走出来一个个手拿铁锹等工具的男丁。
仔细数了数,本甲的人数到齐,甲长冯平一声招呼,领着众人往南面走去。
冯平三十来岁,算得上是个读书人,可是连续多年科举连秀才都没考中,只能在江都县衙里做个帮闲的书吏。从扬州逃到崇明后,崇明官府大量招募读书人为官府做事,冯平便积极报名,当上了这个甲长。别小看甲长,也是从九品的文官,告身上盖着都督府的大印呢,而且要是这个甲长做得好,以后还能往上升,乡正县令都有可能。所以冯平很爱惜眼前的一切,凡是都督府发来的命令都一丝不苟的执行。
一行人冒着大雨,往南走了三四里,便来到了江堤边。大雨使得江水暴涨,汹涌的江水一波又一波的冲刷着江堤。
崇明岛是个沙岛,全岛都是有江水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这么大的洪水若是任由江水冲刷,很可能造成地面的塌陷,危机岛上的安全。
虽然上个月在梁九的带领下,在东西两面各修筑了一道石制的江堤,可那两道是为了抵挡海潮和上游而来的江潮,每条也就二十来里。崇明岛这么大,方圆长度加起来有数百里,每一处都有可能被江水冲塌。
崇明府众官员在任思齐的带领下奔赴各处,严防江水造成的陆地塌陷。岛上的士兵被抽调了一万多人,连同紧急召集的三万余壮丁,同上江堤防守。
江水汹涌澎湃,声势骇人。沈廷扬亲自指挥,负责这段最为危险的江堤。本身就是崇明人,沈廷扬对于岛屿防洪工作最为熟悉,他紧急指挥着士兵百姓,在有危险的地方打下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