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86(2 / 2)

沈淮所处的角度却和刘雯不一样,许多应届毕业生甚至工作了好几年的白领选择进入智网世界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羲和的出现已经让一线城市的失业率开始增加了,随着羲和的普及,这种情况还会更加严重。

“小雯,你读过世界近代史和共和国近代史吗”沈淮的话题无关羲和带给公司的惊喜,这让刘雯有些意外。

刘雯是文科出身,当然对历史非常熟悉,说道:“当然看过。”

沈淮提问道:“1765年到1894年这一百多年的时间,世界发生了什么,还有印象吗”

刘雯蹙眉想了想说道:“1765年到1894年这是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欧洲开启资本主义浪潮。到达十九世纪时,在工业生产力达到极致,欧洲市场饱和后,垄断资本注意诞生,就是我们说的帝国主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欧洲以外的国家进行扩张以销售本国工业产品,殖民主义横行着整个世界,亚洲、非洲、美洲的人都遭受了巨大的苦难。”

沈淮点点头,“那共和国呢”

刘雯想了想说道:“1765年共和国应该是在清朝的乾隆年间,共和国高层和民众都陶醉于康乾盛世,殊不知道危机已经来临。”

共和国的近代史,刘雯还是相当熟悉,“到了十九世纪初期,英国和清朝的贸易中,清朝向英国出口大量的茶叶,却进口很少的英国工业产品,获取了大量的贸易顺差。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更是为了打开共和国的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开启了共和国近代史上最屈辱的开端”

“我想起了”刘雯说道:“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朝经过三十年的洋务运动后依然惨败”

沈淮在桌上画了一个圈,说道:“如果将国际国内的事,全部串起来是什么”

刘雯思索着说道:“工业革命提高了欧洲的生产效率,加速了工业产品的生产,欧洲市场饱和后,帝国主义为了保持产品的输出,向世界进行扩张,共和国只是其中的一环。”

沈淮换了个思路问道:“要是欧洲资本不对外进行扩展,会有什么后果”

刘雯自然而然回答道:“科技带来更好的生活水平,民众出生率增加,劳动人口增多。因为劳动人口的增加和科技的革命又带来工业产品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工厂关闭,民众失业率上升,经济陷入死循环,除非发生内部动荡自我消耗,才能重新开始,不然永远是个死局。”

沈淮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历史总是惊人的现实,如今混沌生物引领的生物革命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都影响广泛,和前几次科技革命相同的事,新科技将会直接完全取代大部分人类的劳动力。和前几次不同的事,智慧生物和羲和取代的职业范围更加广泛,取代的人群更加多”

刘雯尝试着用历史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被生物科技取代的那些劳动力怎么办啊现在世界早就已经全球化,哪儿还有别的地方给资本扩张”

沈淮的一番话,让刘雯更加难以置信,“其实脑力工厂根本就不需要人,混沌生物可以通过技术制造出和人类大脑,通过制造的人类大脑进行思维空间计算,依然可以保证羲和的运行。但这项技术公司一直没有公布这项技术,就是要为更多人创造岗位。”

“可是当失业的人越来越多呢”沈淮反问道:“智慧生物的学习能力可以在一瞬间之内完成,人类或许要花上一生的时间。人类的基数太庞大了,已经超过了社会科技进步需要的总数。”

刘雯试探着问道:“生物智慧可以提高人类的效率,也可以帮助人类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科技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是节约了人类的学习时间。传统的工作被智慧生物或者羲和代替了,但是更多的人类可以选择科技研发,可以选择创新啊。”

沈淮笑了笑,“愿意创新探索未来的毕竟是少数。”

沈淮向刘雯详细的解释了混沌生物对未来的计划,“现在依照混沌生物的能力,伊诺生物能量块可以保证全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有饭吃额,树屋的发展会让每个一个家庭都会有住房,宇力生物能源的利用会让每个家庭都有能源。那么人类的未来在哪里”

:,,

第615章 以史为镜下

智慧生物以及羲和的普及势必会在未来代替人类的大部分工作,这些工作不仅仅包括简单机械重复的工作,也包含部分复杂甚至创造性的工作,人类将不再是不可取代。

大量的人员失业势必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产能输出,伴随着产能输出的是战争和殖民,在不断的增长和消耗后,人类的发展和科技进程达到了某种意义上的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也顺利完成。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互联网和计算机为标志,让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同样科技的进步也给全球带来了产能过剩,人类的工作大量被计算机代替,这个时候以战争消耗科技进步的成功已经不是理性选项。在这个阶段,欧洲进入低生育率高福利社会,过剩的科技成果向第三世界国家输出。共和国大量帮助非洲修基础设施工程就是这个道理,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人类在某种意义上也和科技达成了平衡。

与前两次不一样,混沌生物引导的生物科技革命将会彻底取代人类繁琐的工作,人口基数和科技发展将会达到前所未有的不平衡。

沈淮向刘雯出示了一则复杂的公式,说道:“这是智网世界中的人类社会学专家通过复杂的验算和模拟得到的一则公司,科技指数和人口基数比例,当比例高于1时,科技产能过剩,需要减少人口。当比例低于1时,科技较为落后,需要发展人口。”

刘雯问道:“那现在了”

沈淮写出一个数字,“按照现在的科技指数,全球只需要四十亿人口,才能保证科技和人口基础的相对稳定。”

“我的天,那多出来的人怎么办总不可能”

“当然不会成为世界末日。”沈淮肯定道,“很多人将当初人工智能取代人类,人类走向灭亡这个老调子放在智慧生物身上,这是完全不正确的。”

沈淮开玩笑道:“当重生的技术出现之后,人口还会更多,多出来的人全部进智网世界玩儿去。”

刘雯吓得捂住了自己的小嘴巴,“总不能叫他们全部带着头盔躺在家里在智网世界里玩儿吧。”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问题,人类的未来在哪里”沈淮已经给人类未来下了定义,“未来人类只有四种闲人、工作者、创新者和探险者。

闲人就是什么都不做,国家将保证他的基本生活,如饮食、住房等等,工作者就是刚刚我定义的四十亿人,他们通过工作获得相应的报酬,当然也会有更好的生活。而创新者就是类似于现在的科学家,他们通过对未知为题的探索,提高人类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也会提高生物智网世界的智慧程度,他们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掌舵人。”

“最后一种呢”刘雯好奇问道:“探索者是什么意思难道不是对科技的探索吗”

“探索者是人类未来的勇士,他们将向大航海时代的水手一样勇敢的迈向宇宙甚至定居外星球,成为人类在宇宙的第一批拓荒者。”

沈淮对未来有着前所未有的向往,“宇宙如此浩瀚,却创造了想法设法想去理解它的人类,难道我们不应该按照宇宙的旨意大踏步前进吗星际移民,是千百年后人类唯一生存方式。我们现在必须要提前做准备。”

沈淮起身,拉开了办公室的窗帘,春天的夕阳通过窗户轻洒在办公室。

“太阳终将会死亡,地球也终将会毁灭,人类是否会因为智网世界不死不灭思维是否会永存于世未来谁又会知道”

沈淮怅然道:“或许当我们在宇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