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8(2 / 2)

至于武侠周刊,凄惨的销量继续下滑,从周一的可怜数据来看有可能直接跌落五万册。

五万册是一个分水岭,一本杂志的销量在五万册以上就可以盈利。但跌到五万册以下的话,刨去所有的编辑运营推广成本就只能利润持平甚至亏本。

从巅峰时期的将近二十万销量,转瞬就跌落到五万册,武侠周刊坐了一个大大的过山车,已经成了圈内人的笑柄。

周霖却没空理这些事情,他一边忙活着给丁慧写我要复仇的分镜头剧本,一边忙着对白夜行进行最后的校对。

终于在19日晚上,周霖完成了白夜行的最后一行字的校对。

“她一次都没有回头。”

这是白夜行的最后一句,决绝,冷漠,充满了对世界的嘲讽和失望。

唐雪穗走了,袁亮死了,白昼还是那个白昼,黑夜还是那个黑夜,谁得到了救赎谁拥有了希望谁获得了新生谁明白什么是爱情

周霖把稿子发送给了杨慕侠,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抄袭白夜行的这段时间里,周霖必须审读每一个细节,必须把故事完整的重现在今生的华国松江,他因此沉浸在情节之中,就像是陪着袁亮和唐雪穗完成了一场绝望的旅程。

之前周霖改名字的时候还没想太多,直到此刻他才想起,袁亮就是“原谅”,这个名字的内涵里充满了一种对于命运的嘲弄。

谁能原谅谁

谁能救赎谁

谁能保护谁

谁能在白昼里昂首的行走,谁又在黑暗里无助的哀求

周霖给不出答案,东野圭吾不想给出答案,唐雪穗不屑于答案,袁亮用死亡给了答案。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答案,正如面对命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

白夜行,一部写给所有人看的推理,又不仅仅只是推理。

郑重和各位推荐白夜行,小强写的这部每一首抄袭的歌,每一部抄袭的小强喜欢的,推崇的,爱不释手的,这部白夜行不是网络字字句句震撼人心,值得一看。

第0217章 不仅仅是推理

杨慕侠年纪虽大,却有着少年人的心性。

跟他同龄的人早都退休,含饴弄孙去了,他却跟年轻人一起敢打敢拼,花了足足十年时间从无到有的把文化日报副刊搞的有声有色,成为整个华国文艺界举足轻重的一个阵地,相当于文艺圈的一个风向标。

不仅仅是做副刊主编,杨慕侠也没放下文艺评论的老本行,他特别喜欢接受新鲜事物,什么互联网什么手机软件什么新概念的乐此不疲,愿意倾听和研究年轻人喜欢什么东西。

每当有充满新元素新概念的文艺作品问世,当别人还在质疑还在嘲讽的时候,杨慕侠总是会充满热情的以年轻人的眼光去欣赏去评论,他的评论虽然不乏毒舌,主要却以鼓励和推广为主,深得年轻作者的感激。

十年来,不少年轻作者都是在杨慕侠的鼓励下成长的。

比如武侠古天风,虽然成名很早却因为写的有浓浓的推理味道而被一些读者抵制,认为他写的不是纯粹的武侠

在古天风最困难最无助,差点就要放弃武侠候,杨慕侠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并且提出了“新武侠”的概念。

杨慕侠认为,武侠不该困于江湖之中,武侠的重点在于侠而不是武,真正的侠不仅仅在古老的江湖,也可以用其他的元素来体现。

在杨慕侠的支持下,古天风重新振作起来,写出了名侠古风系列和江湖侦探手册系列,一举奠定了他在武侠地位,被人称为“武侠界写推理人,推理界写武侠人”,没几年的光景古天风就凭借在武侠的创新晋身成为武侠天王之一。

不仅仅是古天风,还有很多很多作者也受到过杨慕侠的鼓励和提携,就连最近几年如日中天的郭伟思最早也是杨慕侠发掘出来的。

文化日报副刊转眼就度过了十年光阴,杨慕侠也准备退休了。不过他在退休之前希望能够完成一桩大工作,那就是出版一系列的丛书,纪念和庆祝这十年。

这套丛书被命名为“异想天开”,由武侠、推理、灵异和言情四种类型的。一共二十册。

二十册慕侠邀请的二十位作者分别完成,最奇特的是,所有作者都选择了不擅长的领域来创作。

比如古天风,他最擅长的是推理和武侠领域,但这一次偏偏写的是言情

再比如言情界的天后沈妮。她这一回居然选择了灵异题材。

还有“鬼王陈”,他是华国最有名气和市场号召力的鬼故事作者,这回写了一部武侠

再就是周霖了。

跟其他十九位作者比起来,周霖的名气最小。尽管他刚刚以一部连城诀获得了侠客奖的提名,依然只是个小字辈。

杨慕侠却非常坚定的选择了周霖,邀请他写一部推理甚至从来没问过周霖是不是有信心。

跟周霖约定的交稿日子是10月20日,到了19日晚上杨慕侠正打算发个邮件“调侃”周霖几句,却在信箱里看到了周霖发来的文稿。

白夜行

从这个书名看不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杨慕侠怀着好奇心把文档下载到电脑上。鼠标双击打开。

文字朴素,这是杨慕侠的第一感觉。

和连城诀的古拙感不同,白夜行的文字类同于素描,用简单的文字快速的描绘出环境,人物,时间,地点,不多用哪怕一个形容词,也不多表露任何一点情绪,就像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淡漠的记录着看到的一切,没有半点情绪波动。

这样的文字不能说不好,却让杨慕侠有点失望。因为他一直觉得周霖在文字方面的功力绝不逊色于武侠四位天王,即便类型从武侠换成了推理。应该也不会退步太多。

但从头几段的文字来看,这篇推理字能力明显有些收敛,不像是周霖的手笔。

“难道他身后真有个团队”杨慕侠这样想着,继续往下看。

故事突兀的插入进来,死者,谜团。孩子,白描的文字下面蕴藏着的力量还没爆发,却已经像是一颗悬挂在人脖子上的定时炸弹,令杨慕侠有点喘不过气来。

他被故事吸引着往下看,海面没有波澜,却处处都在提醒着他海面下的浪潮起伏,每一个文字,每一处细节,好似都在揭示答案,却又不肯明白的告诉,让人不断的去猜测。

过了六十岁,杨慕侠的精力不如以往,很少会再熬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