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3(2 / 2)

“信呢,还是我给淑敏拿去,顺便把这些事都给她说道说道。”方媛媛坐不住了,还是自己去跟闺女说,按着陈正平和陈淑敏的性子,什么有意思的事被他们一聊都索然无味了。

“好,我去趟青香斋,跟余大哥他们说说涂涂、牛牛念书的事,他们心里准惦记着。”陈正平说道。

“好,等你回来开饭。”方媛媛点头。

青香斋,余老头一行人正忙着检验新成员的手艺。

今儿晚饭就是青香斋卖的早点和糕点,这些全部都是王阿菊、余莲花、余荷花她们做的。

“小弟,你们快尝尝。”余莲花紧张又期待的等着余老头他们尝味道。

“大姐,你们不要这么隆重,坐下一起啊,就算不吃,可以喝喝水啊,你们这样我也要紧张了,哈哈。”余老头看着面前站立成排的人,自己坐在她们面前真是不自在。

“嗦,快吃啊。”余莲花催促。

“好,好。”余老头笑着夹起油条咬了一口,蓬松酥韧,“好吃。”

闻言余莲花几人都笑开了,“是吧,是吧,我吃着跟弟妹她们做的味道差不多。”

“嗯。”余何氏也夹起一块油条,“大姐,什么差不多,就是这个味儿。”

“哈哈,太好了,再尝尝其它的。”

余青梅则叫了余虎虎、石坚和小玉。

“虎虎,你这几天记得账我都看了,完全正确。”余青梅笑着说道。

“哈哈,都是青梅姑姑教得好,法子简单易懂。”余虎虎摸着脑袋憨笑。

余青梅按表格形式记账,日期、收入、支出,然后一个月汇总总结。

收入就是青香斋一天总共收入的钱;支出就繁杂些,一应吃食成本,因为现在粮食都是田里的产出,没有买入的价格,就记数量,按市场价算一天的成本,还有每天的吃饭开销,其余的调料等价格,有买的日子记录则可,然后每个月汇总的时候扣除买入的价,每个月下发的工钱也一月一结,这样一个月的账目就明确了,可以算出纯收入。

“那也是你下功夫学。”余青梅笑着夸赞。

“石坚哥哥。”

石坚抬头看向余青梅,等着她的后文。

“我就是想问问你,你想认字吗”余青梅问都。

石坚闻言愣了一下,然后回答,“我现在就把青香斋的活儿做顺手,以后越做越好,不想念书。”

第三百十七章 打招呼

书谁不想念,但石坚更想挣钱,想立起来,自己立起来了,才能护住家人,让娘和弟妹依靠。

“没让你去念书。”余青梅说道,“就是你想不想识字,虎虎和小玉都学过些的,虎虎掌握的蛮好,基本的字都认识了,所以我才让他记账的,如果你想学,可以让虎虎教你,能识字、会写一些简单的字,总好些,就是你要花费些时间。”

石坚瞪大眼露着惊喜,“真的吗,可以教我吗”

“哈哈,当然可以,我和小玉也都是青梅姑姑他们教的。”余虎虎笑着说道。

“我想学。”石坚眼睛亮亮的说道。

“好,虎虎那你抽空教教他。”余青梅说道。

“没问题青梅姑姑。”

石坚闻言笑得开心,能来青香斋真是太好了。

“虎虎,以后青香斋的账册你一月一结,次月初十左右我会来镇上查账的。”余青梅说道。

“好的,青梅姑姑。”余虎虎笑着应答。

石坚刚来青香斋没几天,刚来第二天余青梅就去县城了,对她一点不了解,今儿一见,没想到青香斋的账册都是她做的,瞧着白嫩小个的,年纪也比自己小好几岁,想不到这么厉害,自己用功学应该也能这样吧,以后还可以教给弟弟妹妹,石坚暗自下了决心。

青香斋就算没有余老头、余何氏等人在,也已经正常运行了,接下来的几天余老头几人就忙着办妥河山镇的一切事宜,为搬去临川县做准备。

六月十四,余老头拿着余何氏准备的礼,去了地保张常存那,说了自家要去县城开青香斋,镇上的交给别人继续开门做生意。

“余大哥,你们真是厉害啊,这青香斋都要开到临川县去了,我先在这恭喜你了。”张常存作揖恭贺。

“常存,谢谢你了,哈哈不过我每个月都会回来镇上一趟的,到时找常存喝酒。”余老头笑呵呵道。

“那我可等着了,余大哥你这拿来的这坛子酒啊已经勾起我的酒虫喽。”张常存看着桌上放着的一小坛子酒说道。

今儿余老头拿了五斤一坛子果酒,一食盒自家糕点。

跟张常存又闲话家常后,余老头告辞了。

张常存颇多感慨,从第一次见余老头一家子,到现在,还没两年时间,从最开始的摆摊卖恭桶,到现在的青香斋,这以后更加不知道会做多大生意;从地地道道的乡里人家,到如今跟大户人家的称兄道弟,以后余老头一家子的社会圈子还看余小伟的发展了,只怕会相当厉害啊。

余老头出了张常存家,就前往乔府了,不过先回家拿礼,这次准备的礼都是一样的。

这段时间陆续收上来的虫梅足有一千一百多斤,捡去不够新鲜的,其余王阿菊都给酿成果酒了,足有七百斤。

余何氏可高兴了,只花了五两多一些的钱就酿了这么多,这些能卖八百多两呢。

不过这个想法被余青梅阻止了,自家得留些果酒,以后能办事,这县城自家不熟,不像河山镇,有张常存等人护着,以后这关系得重新打通,到时送礼什么的,这果酒可是好东西啊。

而且不能去县城了,这镇上的关系网就扔了啊,镇上的这些都已经是朋友了,朋友的关系那是要时常维持的,不能在需要求人办事的时候才拎礼上门吧,那也太虚了。

余老头听进了,深表赞同,大力夸赞了余青梅,想不到小小年纪想得如此周到。

最后果酒自家留了两百斤,五百斤明儿就拉去食味轩。

除了果酒,蘑菇收上来的更多,足有两千斤,想来河山镇内的大山都给摘遍了吧。当六月十三,余老头等人刚到铺子的时候,整个后院能见光的地方都晒着蘑菇,那数量实在惊人。

不过这个不是长久法子,这样叠着晒,下面的蘑菇时间久了准烂掉,余青梅让每个屋的每张炕都烧起来,把蘑菇烘干。

晒跟烘原理一样,就是要去除蘑菇的水分,这样才能存储的久一些。

一时间,青香斋的后院整个热火朝天,大热天烧炕的也就这独一家了吧。

余大伟和余中伟忙回上余村砍柴去了。

乔府。

乔老爷接待了余老头,听了余老头一家子要去县城新开铺子,笑呵呵的直道喜,“余大哥,那我家的那小子要麻烦余大哥你们照应着些了,我们离得远有时总不能顾忌到。”

“哈哈,尽管交给我们,显仁和小伟住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