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6(2 / 2)

余刘氏一家子正忙着准备晚饭,厨房准备了不少大鱼大肉,知道余老头一家子也就这几日要回来了,余刘氏让王阿菊日日备着,人一到就能做上好饭菜。

马车一在余刘氏家门外停下,正在院子里铲雪的余东来几人就瞧见了,双眼睁大,满脸喜悦。

“娘,小弟他们回来了。”余东来高兴的直接丢了手里的铲子,往余刘氏屋里跑去去。

“真的,人呢,人呢”余刘氏激动的眼睛都红了,在余东来的搀扶下快步走出去。

“娘,您慢些。”余老头已经下车,一见余刘氏从屋里出来,眼眶酸涩,忙上前扶住余刘氏。

“我的儿啊。瞧着好像瘦了,也黑了。”余刘氏有些哽咽说道。

“娘,儿子本来就黑,也没瘦。”余老头红着眼眶说道。

“瞎说,本来白着呢,不然大伟几个能这么白。”余刘氏“噗嗤”一声笑了。

“娘我好想你们。”余何氏已经落泪了。

“阿妹,来,到娘这来,哭啥,傻孩子,这不还没半年呢。”余刘氏眼带泪花,笑着说道。

“娘,这大冷天的,进屋说呀。”王阿菊过来低声说道。

“对,对,瞧我这记性。”

“呼啦”余老头一行人都进了屋。 。一家子跟余刘氏她们见过礼后,余大伟、余中伟夫妇带着邬潜一家子先回自家整理屋子,晚上可是要入住的。

余刘氏和王阿菊一人抱了一个娃儿,高兴的直逗趣。

“娘,这娃可比一般的静多了,以后肯定是个坐的住私塾学习的人。”王阿菊怀里的糕糕正安静的睁着眼,打量四周的人。

余刘氏怀里的包包有些好动,不是摸摸这,抓抓那,就是扑腾着手脚乐呵呵的笑。

余刘氏没抱多久,就被余何氏接过抱了,没得累着余刘氏。

“这娃气力大着呢,以后肯定是个机灵的。”余刘氏满面红光的夸赞,“来,糕糕让太嬷嬷抱抱。”

王阿菊小心的把人儿放到余刘氏怀里。。抱了会儿,余老头才接过去抱。

“娘,小弟,你们聊,我先去张罗饭菜。”王阿菊笑呵呵的起身,有眼力见的出门去厨房了。

余刘氏关心的问了余老头一行人在临川县的生活,一听他们说得顶好,心里也放心。

“那一家子是”余刘氏对于邬潜一家子来这过年有些疑惑。

“娘,他们本是青香斋做活的,因着只有他们一家子,没什么亲戚朋友,也不想在村子里呆了,要一直跟着我们,所以卖身给我们,那俩小子很是聪颖,家里落败前也是念过书的,以后就让他们跟着小伟,一家子人是不用说,都是好的。”余老头解释道。

余刘氏一听是给余小伟准备的,了然点头,以后小伟是要走仕途,当官的,身边当然得有得用的人,想来都是看过的,都说好,那自然是好的。

“以后他们想脱籍,我们准没二话,一早就说定的。”余老头说道,“本也没这打算买下他们,是他们主动提出来的,我们之前帮了他们,他们心存感激。”。

第四百三十五章 接去县城

余刘氏感慨,一家子都是知恩图报的。

然后余刘氏开始说道河山镇青香斋这近半年的情况,“虎虎账本都带来了,挣得银子在我这,等等你们都带回去。”

余刘氏起身从衣柜里把一个荷包拿出来,鼓鼓穰穰,“这边是整银两百两,零散的还有十五两并三百九十八个大钱,都是你们去县城后铺子里挣的。”

“这么多”余何氏惊讶说道,比之前估算的多了好几十两。

“主要是腊月这段日子,着实挣了不少,来买糕点的实在多,所以就有这么多了。”余刘氏乐呵呵的说道,“生意好,年底给他们分了年礼的时候,我做主给他们一人加了一匹棉布。”

“是该加。”余何氏笑呵呵说道。

余刘氏把荷包给余何氏。余何氏推拒了,眨巴着眼说道,“娘,你这边放着,以后有个什么急用能应急,我们家底厚着呢。”

“娘,因着果酒还有之前青梅画了一款给娃子用的木制工具花样子,家里攒了不少,就在临川县附近的村子里买了两处庄子,一处叫碧湖庄,另一处是水梨庄,那里啊”

余何氏拉着余刘氏念叨叨的开始讲述那两处庄子,余刘氏在一旁听得眉开眼笑,心里柔软的不行,自家小儿子一家就算去了县城,就算已经有了那么多的产业,但性子还是一如从前,不卑不亢,不骄不躁,真好。

“哈哈。 。好,是该买,这些可都是出息。”余何氏很高兴说道,“但这钱还是要收,应急的银子,之前给的那一百两,一个铜板都没用,有呢。”

“娘,你就拿着吧。”余老头满眼温和的神色。

余刘氏也懂,小儿子一家子给自己钱,也是变相的补贴老大家。

“娘拿着,但只拿五十两,最多了,不然我就不要。”余刘氏认真说道,“青香斋是你们开的,铺子是你们买的,就算想补贴,铺子租金也得要吧。”

余老头和余何氏听了也不好再推拒,收了一百五十两,零散的就当做过年给余刘氏的孝敬钱。

“都带来那么多年礼了,银子给什么。”余刘氏说什么也不要。。最后妥协的给余老头他们十两整银,零散的算孝敬钱,普通人家一年到头来个,给个五百个大钱就很好了,余刘氏总觉得五两并三百九十八个大钱多了。

“娘,这趟回来,希望您和大哥他们能跟我们去临川县,在铺子里做活,想去庄子那也行,这样我们住在一起或住得进,也方便,还能互相照应。”余老头期待的看着余刘氏说道。

现在自家在临城县有三处产业,娘和大哥一家子都去,完全不成问题,每个人都能落实活干,而且自家打算给他们买处小宅子,大哥一家子有了自己的宅子,想来在县城定下来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了。

“西来,娘知道你孝顺,知道你关爱你大哥,但我们不去了,河山镇做做铺子,村里种种地,这样的日子已经非常好了,这么久,家里攒了不少银子了,加上你们陆陆续续给我的,给几个小的嫁娶完全不成问题,家里吃得也好了,在整个上余村都是头几份的,这样很好了。”余刘氏满脸慈爱的说道。

“娘,去了临川县也是这样的日子,就是换了个地儿而已,庄子里多的是地,还有成片的果树,如果大哥他们想过安定的日子,就守着这些地里的活;如果想做铺子的,青香斋里的活计跟河山镇的一样,大嫂他们也是做惯了的,虽然离了家乡,但跟我们近了。”余老头说道,“住得地方,我会给大哥他们在铺子附近买座小一点的宅子,有了住处,不需要担心其它的了。”

“西来,人的心是不一样的,有些意志坚定,无论身边的事物发生什么变化,仍能坚守本心;但有些见过了更广阔的天地,这心就会不一样了,会变坏,会不知足。”余刘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