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蔡晓静的到来(2 / 2)

草根侠医 三中五中 3866 字 2019-05-15

蔡晓静这个无所事事的大小姐在家闲着也是闷得慌,磨了一阵嘴皮子,蔡勇与路青青终于答应让她带人来杜塔找孙玉郎来了。

“哥,我在这里投资建设一个制鞋基地。”蔡晓静发出豪言壮语。

不同于国家的大工程,长工期项目。民间力量趋向于轻工业,短平快的项目。在镇海,制鞋业就非常发达。镇海也被称为中国鞋都。而这几年,因为中西部地发展,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镇海的许多制鞋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用工荒。有钱也招不到工人啊。

这有很多因素,比如没有自己的品牌意识啊,都以为别人贴牌加工为主啊,受国际市场影响大啊,知识产权侵权严重啊等等许多原因。

比如很多内地打工者在镇海打工几年后,回去创业了,抄袭镇海的制鞋款式,完全没有产权意识,国内也是基本没有打击力度,这样就形成了冲击。

但是抛开以上这些,在伊利丹建个制鞋厂倒是很不错的主意。这里饱经战乱,大家都在饥饿边缘苦苦挣扎,对于工资的要求当然极低了。

有活干,有饭吃,加上又不是笨人,唯一就是语言沟通上稍微差点。但基本与改革开放初期,内地到沿海的打工者类似,也是有活干有饭吃就行。

这么好的劳动力不利用起来多亏。

所以青山制鞋基地在杜塔地区也是成功落户了。大阿訇也很高兴,因为这些工厂都是能帮助杜塔地区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大杀器啊。

然后蔡晓静来了这边之后也是能赚什么都行,奥丹姆的毛毯也是被采购一空,运回国内就大赚一笔。

这样,就更刺激了杜塔,奥丹姆的毛毯加工业,广大伊利丹妇女也有了干劲。毕竟以前织了卖不出去,勉强卖了,价格也低,这样,杜塔与奥丹姆的公路建设也有了呼声了。

而国内的重庆力帆摩托车也是大举进入伊利丹市场,尤其在杜塔,道路交通不怎么方便的情况下,力帆摩托倒是真好,适应性极强。

这样一个接一个中国制造的商品,一个接一个中国人创办的工厂,一个接一个的中国支援项目,让杜塔开始迅速繁荣起来,仅次于首都奥玛。

两个女人一台戏,本来跟孙玉郎形影不离的阿依莎明显感到了竞争。她中国话学的很好,听得出是哥哥妹妹,但这蔡晓静看孙玉郎的眼神明显不是哥哥妹妹啊。

“去塔纳沙漠看风景吧,在那边,夕阳就要落下,在黄沙之上,那晚霞渲染着傍晚的天空,黄的,桔色的,淡蓝的各种色彩交织,很美的。”孙玉郎对蔡晓静说到。

“好的,哥,我们坐力帆摩托过去吧。”然后蔡晓静对阿依莎说:“不好意思啊,摩托就2个人骑,阿依莎你在家里休息吧。”

阿依莎气得直跺脚,但也无可奈何,人家哥哥妹妹出去玩,都是中国人,也不需要翻译了。要是以前让干爸爸强迫他娶了自己多好,后悔了。

不过她现在也很满足,头发重新留长了,爸爸的债务也还光了,而且爸爸虽然不能做重体力活,但是轻体力还行。爸爸与哈桑叔叔都是制鞋厂的管理人员呢。想起这个又有点窝火,那个蔡晓静是工厂负责人,爸爸与叔叔都归她管呢。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