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商品,其次才是艺术
不能赚钱的电影,即便艺术性再怎么强大,也不是好电影
当然,反过来讲,如果艺术性特好,肯定是能卖出去的
至于文艺院线
呵呵
王晓帅在上影节公开说过:“艺术片需要政府支持,建立专门的艺术院线,所以我一直呼吁政府兴建艺术院线,对艺术电影进行扶持”
这个就是做艺术电影一帮人的德性
早年间,他们高喊,政府你不准管我们,我们要创作自由;
后来呢,商业电影时代来了,他们又喊,政府你为什么不管我们,我们是艺术啊,你要掏钱养我们
人格分裂
如果拿着政府的钱,又在那里高喊自由,不觉得没有底气吗
就好像娄火华,颐和园之后,被禁拍五年,这五年,娄火华转战地下,拍了两部电影。
一部是入围戛纳金棕榈的春风沉醉的夜晚,还有一部则是花
花是一部非常纯粹的探讨人性的电影留洋女文青堕落的性爱史。
塑造了一个高级文艺婊的形象她寻找自由,有一种自由在她的内心驻扎。那种自由,与伦理、道德、社会地位,都无关。
简单来说就是想挨炮
这样的电影,张俊生敢投资吗
他脑子有屎才会投资这样的电影
至于墙外开花墙内香
得了吧,墙内都开不了花,还指望墙外开花
一帮人整天把中国电影挂在嘴上,动不动痛批中国电影,骂国产大片没有质量,骂影视制作稀烂,骂电影人圈钱,好像很忧国忧民似的,但实际上他们想的不是做大做强中国电影,而是希望国家划个圈子把他们保护起来,让他们能够轻松的赚钱。
国家如果真的扶持艺术电影,那每年的扶持资金会被谁拿走
想都不用,肯定是已经混出名声的文艺大导演呗
“电影人的最基本操守就是帮投资人赚钱,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关注边缘人物,除了一句电影人的良心之外,真的一无是处,主流的声音永远占据主流”
很奇怪的谬论,似乎在文艺圈看来,良心这东西就代表了赔钱。不赔钱、不边缘、不小众、不深刻就不够良心。如果这些影片真的代表良心的话,那么我们华语电影的良心也忒贫乏了
娄火华摇了摇头:“我还是擅长拍一些有情怀的东西”
张俊生不置可否,许多文艺导演其实不是不想拍能够大卖的商业片,他们真拍不好
他们怕不好,就只能说自己擅长的是“情怀”。
谈情怀才有格调。
无独有偶,之后的一堆电影人也开始贩卖情怀,爱情公寓情怀、赌片情怀,圈钱圈出新高度
简单聊了几句,结束了跟一帮赔钱货的会面,张俊生扭头走了出去
京城的夜景很美,道路上车灯闪烁,高楼大厦也被五彩霓虹照亮
其实这样的夜最好是站在高处欣赏,站在窗前静赏繁华之都,最好胯下骑着小马
说起小马,张俊生有段时间没有开荤了
他也很久没有追过女孩了
其实,追求这个东西本来是少男怀着对爱情的憧憬,在遇到心仪的姑娘后,心花怒放,小鹿乱撞,坠入爱河的高级感觉。
走心太费劲,还是走肾吧
为什么男人都要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