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意义上的好莱坞八大影视公司有两个是专门只负责制作电影的,一个是米高梅,还有一个就是联美影业。
再加上黄金时代的雷电华,一共三家
号称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公民凯恩的出品方就是雷电华,然后,雷电华破产了
联美影业由由四位著名导演及演员卓别林、范朋克、毕克馥、格里菲斯出资创建创建的,卓别林的大部分电影,淘金记、摩登时代、大独裁者、舞台生涯,当然还有007系列电影。
1981年被米高梅买下
很尴尬的,米高梅在好莱坞八大里面属于敬陪末座,是一家独立电影制作公司。
什么叫独立电影制作公司
广义上讲,区别于八大电影公司制作的电影都算独立电影。
上世纪五十年代,八大电影公司垄断美国主流电影圈,一部电影拍摄的运作遵循步骤严谨的“制片人制度”。
这种“制片人制度”的目标完全瞄准市场,期望获得最大的利润,因此,尽管这种制度为电影事业带来的大量资金,但也限制了电影创作者的发挥空间。
于是,一批电影人摆脱“八大电影公司”的控制,自筹资金,甚至自己编写剧本,自己担任导演,拍出了许多与商业电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强的电影,被人们称为“独立电影”。
但是,如果细分,所谓的独立电影就是只能指望票房收回利润的公司
1996年,北美颁布了新的通信法,鼓励通信市场整合,然后出现了今天的大型通信集团,比如时代华纳、康卡斯特、新闻集团、迪士尼
他们不仅都拥有影院、电视台、有线网络、电影、电视剧、真人秀制片部门,还早已在出版,乐园,戏剧演出场地甚至还有主题公园等等各种大文娱领域完成给了布局
这就是文娱全产业链
米高梅吃亏就吃亏在这。
没有任何有线电视频道、电视网络或宽带管道,像米高梅这样的独立制片公司自然处处受制于人。
“火车头效应”压根开展不出来。
虽然米高梅后来试图与电视机构合作,比如与bc亚太公司组建合资企业,开播电影卫星频道等等,但是它进入市场太晚,占据市场份额太小,根本还来不及施展,公司就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更尴尬的,米高梅这样的拥有老牌i的公司,想要甩卖自身都乏人问津
张俊生可不想重蹈米高梅的覆辙,所以,必须得拥有电视台。
回到酒店,张俊生跟徐侠客见了一面,他带着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来了威尼斯
搞不懂狄仁杰怎么就入围了主竞赛单元。
这踏马完全不符合威尼斯的主旋律啊,狄仁杰彻彻底底的商业片
张俊生直接问道:“卖的怎么样”
徐侠客笑了笑:“还行,南美那边有不少武侠迷,巴西、阿根廷都是看了片花就出价了”
“武侠电影很难做到全球同步上映,欧洲这边我只能让他们尽量安排放映,票房,我也不敢估计”
武侠文化属于东方文学,这玩意西方人压根不接受。
卧虎藏龙也只在欧洲刷下了接近600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
比较起北美本土121亿美元,差的实在有点多
大部分情况下,北美本土大卖,欧洲票房应该能持平除了特别主旋律的,比方说美国狙击手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