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当撤侨行动的导演”陈晓眼睛微微睁大,他惊讶的看着军方代表赵诺上校。
赵诺有头利索短发,中等身材,或许长期接触文化宣传,外表有些粗狂的他给人很儒雅的感觉:“是的,我们相信您的执导能力。”
陈晓沉默。
“我们相信你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陈晓继续保持沉默。
“相比于林导,我们真心希望您来执导这部电影。”
沉思了一会,陈晓幽幽说道:“我怕搞砸。”
赵诺:“”
赵诺来之前,想了很多,比如主旋律电影拍摄经常被束手束脚,比如里面的约束行为,比如不能拍摄下流、涩情等内容等。
可是,他没有想到陈晓居然是怕搞砸。
陈晓自然知道撤侨行动,这名字就是红海行动的前身。
此事改编上年3月份的撤侨事件,当时某门发生内战,当时华国海军立刻撤销亚丁湾巡航,前往那里撤离所有的华侨。这篇新闻让当时的国内公民们的荣誉跟认同感大增。
陈晓也在此事件发生后就联系了军方,以求获得这部事件的改编权。
剧本他也亲自参与编写。
“你们想要用这部电影放给海外所有的观众”
“是的。”
“林朝先导演更加适合这个题材。”
“但他的影响力跟您无法相比。”
陈晓沉默。
等待的赵诺足足等了三分钟,正待他打着说服陈晓的腹稿的时候。
陈晓叹了口气:“我答应了。”
陈晓接受了这个任务。拍摄一部主旋律电影。
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每一个崛起的大国都曾留下作为自己标记的文化产品。
文化市场上,电影产业的影响力已经得到了证明。现如今的人口红利华国给电影票房带来的增长正在接近尾声。
最多八年时间,电影业增长点就会达到新高。
而拍腻味了米国科幻电影的陈晓,决定换个口味。华国国电影闪耀新的亮点“主旋律”如今可是在高歌猛进啊
何为主旋律电影
作为华国非常具有特色的电影样式,主旋律电影作为一种有话国特色的电影样式。
主旋律的核心很简单,就是“一切宣传真善美的都是此类型电影”。
随着经济建设,时代的发展。在愈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好莱坞跟其他国家的竞争从业者的对战中,华国的主旋律电影因各种应陷入了漫长的低迷期。
千篇一律的颂扬已经让看惯了这些电影的观众厌恶无比。
当承载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取向与愿景,歌颂祖先遗产与平凡人的伟大的主旋律电影呗观众所厌恶的时候。
自然,影响力自然极具下降,而网络上充斥着大量谩骂主旋律电影的键盘侠。
主旋律影片制作严谨,制作中十分考验“讲故事”的能力。
面对快速发展的华国电影市场与更具审美能力、更挑剔的电影观众。“主旋律”电影因为限制巨大,如今遭受质疑太多了,它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与观众审美的产生割裂。
实际上,歌颂美德的主旋律电影不是高高在上的宣传片,而是与大众流行文化形成一种默契。
主流电影首先是类型电影,类型电影是一种流行文化的样本,赋予它主流价值观,再用一流的水准进行制作。
当年三爷制作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这样的主旋律影片之时,他就为了摆脱僵化与说教,电影中加入很多新鲜元素。
虽然让当时的故事略微调动,但是跟彻底符合大众审美还有很多可以改变的。
电影的本身是故事,当电影人用故事、人物、情感打动观众之后,遵循了电影的自然规律发展下的主旋律自然可以再次回归大众市场。
长期以来,国内电影市场只是盛产喜剧片与武侠片。
破晓曙光独树一帜的类型制片风格加上投资大、制作精良的电影人让破晓在极快的速度中积累的口碑。
华国历史上,2010年前后,小成本制作的文艺、青春、怀旧片类得到市场的喜爱。
而最近,随着i电影迅速崛起,电影市场似乎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传统的家国视野之下的故事已经变得极为稀少。
小成本影片虽然拥有不俗的口碑和票房,亦从一个侧面呼应了当下观众的某种审美需求。
当狂暴巨兽、智取威虎山和湄公河行动等贴着主旋律色彩的电影出世。如今的主旋律类型的电影发展势头良好,现已经受到众多影视公司的关注。
这些重塑红色经典或源于真实事件的电影题材如果成功,绝对可以沟通了几代观众的情感并重塑英雄形象。
电影需要反映时代的价值与理念,也需要更真实的英雄形象。这些反映现代军事、外交的影片,在坚持了电影艺术创作的同时,更加接近观众的认知感。
而不论是海外,还是国内的观众们,他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自然可以通过这个宣传的窗口认识当代华国。
新类型的主旋律大片点燃的不仅是观影现场,更是朋友圈,乃至全球的社交网络。优秀“主旋律”的社会效应,包含着大众对正向价值的认同和社会情绪的满足。
当一批批年轻观众走进电影院,成为电影消费的主力,观众年龄结构在发生变化。
伴随着90后乃至00后的成长,后代的教育自是重要无比。
这些正能量的电影,多多益善
第368章0371 接手红海行动
军方在华国导演圈子中最信任的是陈晓。
军方想让海外人士看看国内军人的伟大的形象。
这些年来,海外的媒体们一直都是刻意抹黑华国军人的形象。
随着陈晓连续几部电影的成功,自然,他受到了关注,军方认为陈晓接手红海行动绝对是最佳选择。
陈晓的影响力很大,尤其是00后跟90后这批观众心中。
随着时间沉淀,90后至00后是目前走进影院的主体观众。相比于60后至70后观众,新一代的观众对米国电影已经没有那么崇拜。
因为见识多了,出国的机会也多。
这些年来,反而是华国本土文化的优势更加凸显,这都是知识结构不同所引发的关注层次的变化。
相比看西方的史泰龙跟各种超级英雄,华国观众一直期待看到代表本国、本民族英雄的形象。陈晓拍摄的电影很尊重他们的观影体验。
主旋律电影是一个好类型,虽然上个世纪中建构的一些形象,曾经与审美存在冲突。
比如描述英雄的凡人化,过去一般不会让主人公存在缺憾,而是尽力十全十美。
但今天,随着阅历的增加,人们相信并没有真正的“超级英雄”。
英雄之所以区别于凡人,不在于他完美无缺,而是能在危险面前挺身而出,表现出对于正义以及国家、民族、个人的责任感。
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观众的知识的广度与对信息获取、分析的能力超越了任何一个时代。
互联网加速了电影营销与宣传的力度,但同时也让公众评价迅速传播,轻而易举地影响人们的观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