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啃的骨头。
胡思乱想的张怀仁不想坐以待毙,“启禀王爷,英水治理困难,是有原因的,非县衙所能左右。”
“说说看。”
“其一,本县贫瘠,县衙财政本就紧张,每年赈灾之后,衙门已经是捉襟见肘,实在没有多余银两用于整修河道。”
“其二,本县位于边境,每年妖国大军来犯,百姓都要服战争徭役。如果再征调徭役疏通河道,等于是一年两征,百姓怨声载道。”
“其三,英水有河伯掌管,本县连年水患,上游的英水县却平安无事,定是河伯对本县祭品不满,绝非人为。”
张怀仁一口气说出三条理由,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乾元听了,眉头微微皱起,前面两条理由倒没什么,确实有其客观因素,可第三条就有些牵强附会了。
不错,在禹余天,神鬼确实是存在的,像什么山神、土地神、河伯、城隍之内的鬼神,年年都受祭祀。
县衙设的阴曹一职,也正是用来沟通阴阳两界的。
问题是,翼泽县每年祭祀河伯的规格跟英水县并无不同,为什么会出现河伯在翼泽县逞凶的情况
民间百姓倒是有谣言,说是县令无德,故而河伯逞凶。
这么看来,张怀仁是想把黑锅甩给已经调任的县令赵承,更恶毒一点,如果明年水患依旧,是否意味着,乾元也是那无德之人
主簿曹温看了张怀仁一眼,右手食指在座椅扶手上轻轻敲了一下,这意味着,张怀仁在他心中加了一分。
既然在心中认定乾元是要借机发难,张怀仁自然不甘心,以十二分的智慧,将皮球重新踢了回去。
大家都在看,王爷如何接招。
张怀仁一派的官吏,脸上更是露出戏虐的笑意,等着看乾元出丑。
坐在乾元身边的忠叔见了,眼中闪过一丝忧色,这次议事是殿下从幕后走向前台的关键一步,不容有失。
如果殿下应对失当,那么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威信,立马就要打折扣。
面对张怀仁的发难,乾元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是一嗤,在禹余天,关于“主官失德”这种问题或许很难解释清楚,但是在地球,早就有了答案。
乾元环视一圈,问:“诸位以为,什么是德”
“”
官吏们面面相觑,张怀仁却是心中一松,甚至有些不屑,看来,这位王爷到底还是年轻,竟然想通过简单的反问来蒙混过关。
他自然不会让其得逞,正要反驳,乾元已经自问自答。
“平等是德。对治下百姓一视同仁,没有任何偏袒,就是有德;对百姓跟族人区别对待,甚至鱼肉百姓,就是失德。”
“尽职是德。在其位,谋其政,为百姓做实事,就是有德;在其位,不谋其政,只为家族捞尽好处,就是失德。”
“担当是德。出了事,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就是有德;出了事,不想着怎么解决,只顾着推卸责任,不敢担当,就是失德。”
乾元越说越快,在座诸位却是越听,额头越冒汗。
尤其是张怀仁,他总感觉王爷的每一句话似乎都意有所指,把他的伪装一一剥离,脸上火辣辣的,屁股底下更是感觉有东西膈应,坐立不安。
乾元才举了四五个例子,在场官吏就已经招架不住,眼见如此,当即总结说道:“因此,如果说河伯是因失德而逞凶,那么绝不是原县令赵承一人失德,而是整个县衙,是在座诸位一起失德,才有今日之祸。”
“”
张怀仁等人哑口无言。
经乾元这么一捣鼓,失德还是失德,对象却从个人覆盖到集体,如此一来,谁也无法拿失德一事对乾元做什么文章。
等于是绝了后患。
乾元还不就此罢休,看向张怀仁,严厉说道:“张大人,你身为本县县丞,主管水利,英水河治理不善,你难辞其咎。”
原本乾元并不打算挑起事端,但既然张怀仁这么紧张兮兮,乾元也不介意顺势而为,当场给张怀仁一棒子,敲打敲打他。
也算是为之前的事出一口恶气。
张怀仁吓得赶紧起身,躬身行礼,也不辩驳,一脸沉痛说道:“下官失职,还请王爷责罚,愿意引咎辞职。”
他这是以退为进呢,果然是老狐狸。
“罚自然是要罚的。”
乾元也知道,仅凭扣上治水不利这一顶帽子,还不足以把张怀仁彻底打下去,最多就是渎职,毕竟这不是张怀仁一人之错。
可乾元也不愿放过打压张怀仁的机会,“英水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趁着冬季枯水期,现在就必须行动起来。”
“张大人,你身为本县县丞,理当肩负起责任来,本王就罚你,限期半月之内,筹措齐治水经费以及调配完治水劳役,你可认罚”
轻飘飘的,乾元就把最难的两项工作压给张怀仁。
“下官认罚”
张怀仁满嘴苦涩,这一棒子,他是不接也得接。
剧情反转的太快。
刚才还凌厉反击的张怀仁,转眼就成了王爷的手下败将,在场官吏看得津津有味的同时,不觉悚然而惊,看向王爷的目光已满是郑重。
张派官吏更是变成一群斗败的公鸡。
忠叔摇了摇手中羽扇,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至今日起,殿下终于在县衙树立起个人权威,再不敢有人无视。
拿住了张怀仁,乾元跟着说道:“治理英水,衙门还需要一人具体牵头负责,有谁愿意主动承担此重任的”
“这”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目光闪烁。
有乾元关于德的论述在前,这些人是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答应就是自找苦头,不答应就是无德。
这可太难为人了。
乾元见了,脸色一沉,“怎么,没人愿意为本王分忧吗”说着,目光有意无意扫了张怀仁一眼,让后者心都在跟着打颤。
为了不一个人背锅,张怀仁得找个替死鬼。
找谁呢
第二十章 开支巨大觅钱途
不用细想,张怀仁已经把目光锁定他的亲信工房典吏胡金生,当初就是这位仁兄,负责在城门口迎接乾元一行。
胡金生被张怀仁目光这么一扫,心都凉了,可他不敢不从,只能起身,哭丧着脸,硬着头皮说道:“启禀王爷,下官身为工房典吏,理应负责此事。”
乾元将两人的交流看在眼中,似笑非笑地道:“如此甚好。”
胡金生被王爷这么一看,差点就要哭了,王爷指定还在记仇呢,这事但凡有个差池,王爷非剥了他的皮不可。
“治理英水,人人有责,本王捐献一千两白银,以尽微薄之力。”乾元难为张怀仁,却也不愿将此事搞砸。
其他人见了,一一表态,捐款从一百两到五百两不等,总之,就是要既表忠心,又不能超出王爷的标准。
前番查抄李府,光现银就收缴三万余两,还不包括其他收益,乾元干瘪的腰包一下鼓了起来,就算再多捐一千两也没什么负担。
可乾元身为藩王,就不能把下面的人压榨得太狠。
凡事都得适可而止。
只要乾元带了头,下面的官吏,包括那些士绅豪族还能不表示表示吗想来,张怀仁有的是办法从这些人手中筹措到足够的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