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2 / 2)

宣玑想:也可能是混战时期皇帝死太快了,换过不少临时工:您大名就叫灵渊吗?

灵渊是师长所赐的小名,大名甚少有人提及,之前一时记不得了,盛灵渊顿了顿,朕名曰潇,在位二十余载,除了杀业深重,无甚作为,寸功未立,那些谬赞不要再提了。

刚调整完心态的宣玑脚底下踉跄一下,差点跪下古人谦虚起来都这么大喘气吗?

盛灵渊随和地一拂袖:免礼。

宣玑:不,等等,您说我的剑是那赤渊下,阴沉祭召唤出来的那个又是什么?

大约是我久伴之物,落下的头发,戴过的玉,经年日久,沾了人气,都能充做遗体。盛灵渊说,否则过去找不到遗骸,人们为何要立衣冠冢呢?这是一个道理。写阴沉祭文的人不明内情,想是认错了。应该是你家先人捡走了遗骸,又将我随身之物埋下收殓,充当尸骨吧?他那里倒确实有不少我的东西。

宣玑一顿,脸上惯常的嬉皮笑脸突然就消失了,缓缓地说:您知道我家先祖是谁?

盛灵渊好像没看到他变脸,抬手在宣玑头顶上摸了一把:我身边曾有一只毕方,我走时,那小雀儿也该长成了,你就是他的后人吧?为何不早报家门,要知道是故人之后,我就不欺负你了。

宣玑神色微闪,没吭声,算是默认了这个说法,勉强没躲开他的手,站姿有点僵硬。

这里的人不讲究体肤直发受之父母,一个个都把头发剃得很短就算了,这小妖还不知往头上倒腾了什么东西,发丝不自然地梗着,手感极差。

盛灵渊碰了一下就嫌弃地缩回了手,表面不动声色,心里暗想:他不是毕方。

当年他身边那只小毕方,看着威风,实际就是一只家养的雀儿,胆子小得很,绝没胆子把自己的骸骨挖出来,还炼成剑,插在后脊招摇过市。要是没猜错,很可能是赤渊火灭之后,那毕方回去收尸,但没找到他的尸骸,于是埋下了他随身的东西,聊做寄托。

南明火南明火说的,似乎是朱雀离火。

盛灵渊有些不情愿地想起朱雀这个词,忍不住伸手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可最后的朱雀早就已经魂飞魄散,哪来的后人?

就算朱雀是妖族,盛灵渊也不得不承认,朱雀是妖族中最有神性的一族。

盛灵渊总觉得这小妖虽然看着疏阔豪放,一身真火驱邪镇宅,但身上总是隐约带着点挥之不去的邪气。

这时,一阵喧闹打断了他的思绪,山下传来骚动,有人用巫人语叫道:来了来了!

接着,一伙人举着火把,疾步上山,拥着一个汉子,汉子背着什么人,老远就叫道:快,伤得太重了!快叫圣人出来看看!

全族都被惊动了,那些人风风火火地沿着山路跑上来,两侧人家都点起了灯,远远看去,灯火从山脚一路爬上半坡,睡眼惺忪的人们纷纷披上衣服,探头出来看。

静谧的夜色破了,就像一个隐喻。

宣玑:那是

是我。盛灵渊轻声说,那领头的是当年的老族长,他背的人是我。

这时,旁边树丛中响起窸窸窣窣的动静,宣玑一低头,见一个小脑袋从树丛中钻了出来,那是个七八岁的孩子,正是狗都嫌的年纪,瞪着双葡萄眼,梳着一头小辫,被自己滚得乱七八糟的。

宣玑连忙往旁边躲了一大步这小崽子分明是那个诈尸的阿洛津。

这时,那背着人的汉子从他们身边经过,宣玑看清了他背着的少年。

那少年手长脚长,身量似乎还没跟上,单薄得像三根筋顶着个脑袋,身上被人用一个大斗篷裹住了,只露出半张苍白的脸,血顺着他垂下的手指尖不停地往下淌。

半坡最高处的木屋里,一个老人迎了出来,打扮得非常隆重,宣玑猜他是巫人族的大圣,类似宗教领袖之类的角色,双手将受伤的少年接过去。

巫人们窃窃私语着,小阿洛津好奇地从大人们脚下钻了进去,踮着脚张望,问:是那个小皇子吗?是真的吗?

宣玑忍不住问:您这是受伤了吗?

嗯,十岁之前,这都是家常便饭,盛灵渊站在人群外,远远地望着经年前狼狈的自己,我父皇战死赤渊,家国倾覆,皇城变妖都,妖行天下,人族衰微,人们要一个希望,于是不知怎么的,传出来一个预言,说百万怨魂中出生的帝子,会背着父兄的血,亲手诛灭群妖。我就是妖王的眼中钉,所以从小被他追杀。

十岁的时候,我和我师父走散,被同族出卖,三大妖追杀我到东川,身边十二个侍卫都死了,行至绝路,被巫人所救。

巫人族是世外桃源,我在这桃源里躲了六年。

第28章

桃花源里的记忆开始缓缓地往前推动。

小皇子伤还没好, 靠在窗边闭目养神, 忽然, 窗外飞进来的一只怪模怪样的大虫子,直接贴在了他的额头上,淘气的小孩子们压抑不住的笑声传来。

盛灵渊十岁, 已经在无止境的恐惧中逃亡了十年,杀戮和背叛与他形影相随,童心就好像从来没发育出来过。他既没跟熊孩子们一般见识, 也懒得敷衍他们, 淡定地把虫子捏下来,他伸手探出窗外, 把它放了,冷淡地用不熟练的巫人族语说:再闹, 我还告诉你爹。

窃笑声消失了,片刻后, 树上冒出阿洛津的脑袋,气鼓鼓地瞪了他一眼,带着他一堆小跟班溜下树, 跑了。

阿洛津对新来的盛灵渊充满了好奇, 又想跟他玩,又不会主动讨好他是族长的独生子,被族人娇惯得不像话,从小众星捧月,族里的孩子都跟在他屁股后面跑, 在他脑子里,根本就没有放下面子,主动结交的概念。他觉得自己在谁窗根底下走一圈,就已经算给了别人天大的面子了,盛灵渊理应受宠若惊地加入他们,谁知道这个人给脸不要。

阿洛津气坏了,但恼怒的同时,越得不到越想要的心理也见风就长,于是天天领着一帮熊孩子来纠缠盛灵渊,把大圣的小木屋闹腾得鸡犬不宁。小皇子的心性早就被磨出来了,不惊不怒,烦了就施展告诉你爸爸大招,百试不爽。

阿洛津挨揍的频率于是直线上升,单方面地对盛灵渊爱憎交织,咬牙切齿。

能下地之前,盛灵渊已经基本能用巫人族语简单交流了,甚至学起了巫人族的文字。

史书上说,武帝通悟早慧这是废话,乱世里当皇帝是没有保险的高危行业,缺心眼肯定干不了但史书没说,这位陛下学舌学得比鹦鹉还快。

宣玑一开始以为盛灵渊只是天生过耳不忘,就是天才,没办法,跟那帮背诵语法十多年,连英语都说不明白的大学生不是一个物种,直到这时,他才恍然,这只是为了生存。

九州混战的年代,没人有闲心去普及普通话,各族、各地的语言天差地别,有些甚至都不像一个语系,在这种乱世里颠沛流离,快速掌握一门方言,融入陌生环境,这是少年时的盛灵渊不得不会的,他得活命。

然而就算是这样,盛灵渊学起巫人族的文字还是很吃力,这里的文字是写在当地特产的一种树叶上的,乍一看,有点像古代埃及文,字形都是大圈套小圈,没有汉字的笔锋,跟他们的房子一样憨态可掬,但非常复杂,能看得出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

山顶居然还有个类似于现代图书馆的地方,里面有大量典藏,只要愿意,外族人也能随意进出,在现代人看来,这个古老的民族开放和文明程度有点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