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宣祖和朝鲜上下对杨镐寄予厚望,并且,之后他们积极配合杨镐,并且从一开始杨镐就肆意插手朝鲜事物的不满中,很快就因为汉城保卫战和稷山大捷,而被杨镐折服。
丁酉九月初,日军三路进攻汉城,先陷南原府,府使任铵、判官李德恢、兵使李福男、接伴使郑期斌,皆被害:明将杨元仅以身免,全州府尹朴庆新、明将陈愚衷先期弃城逃跑。
是时,“两湖州县尽被陷没。丁壮削发,以益其众,老弱及妇女无遗斩杀,积尸如山,兵祸之惨,甚于王辰。”
朝鲜京师震动,汉城危在旦夕,杨镐接报,由平壤紧急驰援,九月初三日,抵达汉城。
杨镐与宣祖匆匆一见,宣祖十分担心日寇进攻,对杨镐说:“大兵未集,戴势如此浩大,今感已到公州:将有直冲之患,未知前头防备,何以为之”
杨镐回道:“贼若犯突,则当观其势,量其众寡,可战则战,可守则守。”
看样子,杨镐似乎对于打日军,并没有准备一样,令朝鲜君臣担心无比,然而,其实他们都被杨镐忽悠了
401、稷山大捷
丰臣秀吉发动第二次对朝战争,日军吃了上次入侵朝鲜的亏,可谓是做足了准备,水陆共计约十五万日军,带着复仇的怒经理,恳告请停。”
不过,战前,令朝鲜君臣十分恐吓的是原本没透露怎么对付日本人的杨镐,突然率数十骑潜出城。
这让朝鲜君臣不明所以,他们亟盼杨镐能够出良策,以解汉城之围,可是杨镐竟然在敌强我弱的时候,直接偷偷出城,难免不让朝鲜君臣认为杨镐怕了,要逃亡。
直到九月十四日,宣祖接到杨镐的咨文,咨文中,杨镐分析当时敌我形势,强敌当前,杨需要求国王“出公私帑簿,犒享士卒,以作背城借一之气”,这样加上明朝大军,方可抵御日军的攻击,捍卫汉城的安全。
然而,对于杨镐这般命令,朝鲜上下并不太满意。
毕竟,要是按杨镐所说得犒军,朝鲜的贵族们都得把他们家里的钱财粮食报给杨镐,而因为私心作祟,不少人即使知道可能要亡国,但还是不愿意把家里的钱财粮食拿出来。
只是,无论他们怎么有异议,向来胆大爱冒险的杨镐,可不会管他们,一朝权在手,敢违抗他命令,杨镐可是会毫不手软的杀人的。
作为明军援朝军务经略,杨镐也是明朝钦差,手中的权利必然大的很,杀起人来,可以这么说,除了当时的朝鲜国王,其他人敢违抗杨镐的意思,杨镐都能第一时间杀了他。
靠着这些权利,以及朝鲜宣祖和其他臣子的信任,朝鲜上下,只能拿出金银粮食,按杨镐说得犒赏汉城内守军,并做出背水一战的样子,等待日军到来。
日军得知此事,轻敌不已,为求赶在明朝后续援军入朝鲜之前占据有利形势,日军在名将黑田长政率领下的第三军团前锋精锐,不顾一切向汉城挺进,迫近稷山。
而这一切,无论朝鲜和日本,其实都中了杨镐的计策,因为胆大疯狂的杨镐早就安排好了对策,那就是就在稷山组织战斗,给日军狠狠一击。
九月己丑,杨镐突然请宣祖出视汉江,增加军队士气,“上不得已而行,人心汹惧,士庶皆荷担而立,内殿避兵西幸。”
杨镐自来汉城后,一直在朝鲜君臣面前做出没什么实际应对的样子,这些都让朝鲜君臣倍感恐惧,以为杨镐是个花架子。
然而,就在当日,杨镉收刹了前方捷报,原来杨镉早就部署了作战
计划,那就是借助稷山的地利优势,发挥军队中骑兵的特点,出奇制胜,伏击黑田长政和他率领的第三军团一万人。
这一战,明军靠着杨镐的大胆谋略,利用日军的大意,创造了奇迹稷山大捷
一万名精锐的日军前锋,被两千明军骑兵揍得仓皇撤退,若非是毛利秀元和日军后续的二万五千人赶到,明军知不敌,只能退去。
“先是,贼自陷南原,乘胜长驱,进逼京钱。经理杨铺在平壤闻之,驰入京城,招提责不战之状,与提督定计,密选骑士之精勇者,使解督生、牛伯英、杨登山、颇贵领之,迎击于稷山,诸军及我人皆莫知也。解生等伏兵于稷山之素沙坪,乘贼未及成列,纵突骑击之,贼披靡而走,死者甚多。又遣游击摆赛,将二千骑继之,与四将合势追击,又破之。”
明军只有两千人,却在日军十五万兵马的眼皮子底下,差点把日军先锋一万人团灭了,稷山大捷的影响是深远的,因为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即使日军兵力上一直占优,可是日军却愣是不敢和明军野战。
可以说,日军在稷山被打怕了,而一直到后世,都有研究这段历史的日本学者,为了面子,都死咬说黑田长政是跟十万明军交战,而不是几千人,这才败的如此之惨。
若非是杨镐以弱兵拖得日军不敢冒险,成功拖到明军援军的到来。
换而言之,如果不是杨镐的胆量,保住了朝鲜,要不然现在的朝鲜,说不得就长成了日本的了。
朝鲜君臣在想着怎么逃亡时,不声不响间,明军取得了稷山大捷的胜利,汉城之围遂解。
而事情到了这一步,朝鲜君臣如何会猜不出杨镐早有计谋,但是他对朝鲜君臣只字未提,致使朝鲜君臣整日在惶恐之中度日。
不过,伏击捷报传来,杨镐谈笑之间,运筹帷幄的解了汉城之围,朝鲜君臣这才喜出望外。
十月二十日,汉城之围已解,宣祖在宫中接见杨镐,宾主双方行揖礼坐定之后,宣祖对杨镐保卫汉城之功,心表感激之情,曰:“顷者贼逼畿辅,都城几不守,人民散亡,无以为计,不得已奉宗社,于外,姑避寇虐矣。今则天兵大至,凶锋少退,故奉还宗社,再安京城。此莫皇灵之远畅,又实由大人威德之致,不胜感激皇恩,仰拜大人之赐也。”
言语之中,宣祖把所有汉城保卫之功,视作杨镐的功劳,也正因为杨摘解汉城之围,致使以后朝鲜君臣世代皆传诵杨镐有“再造”之恩。
那之后的一百多年后,英祖二十六年,朝鲜英祖过素沙,望桥南平原浅草,问此处是否杨镇破倭之处,承旨黄景源答曰:“经理密道牛伯英、杨登山、解生、颇贾等,击矮奴于此,又遣摆赛将二千骑,为继援矣。”
英祖闻言,遂“立马慷慨久之”,可见稷山之战在历史上,对朝鲜影响深远。
402、蔚山之战的真相
后世中国,对于万历援朝之役的战事经过,极其简略,流传下来的,也都是篡改居多,各种史料里,几乎只有重点提及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