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宴上共有三十余桌,也就是每道菜都得准备三十余道,每一桌吃一点儿,他们看不出来的。
唐宁和方小胖在厨房里一道道的试味,鹿鸣宴上,董刺史示意过众位考官之后,站起身,高声道:“开宴”
宴席正式开始,无数的随从衙役向厨房的方向涌去。
方鸿看了看下方的某桌,眉头微拧。
水部郎中张昊的目光也望向了那个方向,皱眉道:“唐解元跑到哪里去了,本官还有很多问题想要问他呢”
同一桌,钟明礼瞥了那个空了的座位一眼,有些无奈的揉了揉眉心。
楚国那位中年使臣看了看方鸿,问道:“听说唐解元还未曾加冠,这次是第一次参加州试”
方鸿面色不变,心中却已经提起了几分警惕。
楚国能被遣来出使的使臣,哪一个不是八面玲珑的人物,唐宁虽是灵州州试的解元,但即便是对方真的欣赏他的才华,也不至于在这种场合多次提及。
这其中,怕是还有什么别的原因。
“唐解元的确是第一次参加州试。”方鸿点了点头,说道:“至于他的年纪,本官还真的不太清楚,这就要问钟大人了。”
中年使臣怔了怔,问道:“钟大人”
“钟大人便是唐解元的岳父。”方鸿笑了笑,目光望向钟明礼,问道:“如果本官没有记错的话,唐解元今年,应是只有十七岁吧”
钟明礼点了点头,说道:“还有数月才满十八。”
中年使臣用诧异的目光望了钟明礼一眼,赞叹道:“小李大人去年连中三元之时,也是十七岁,原以为小李大人就已经是我楚国数十年不遇之人才了,却是没有想到,在这灵州,也有此等人杰。”
包括方鸿和钟明礼在内,桌上之人看向那俊美年轻人的面色都发生了变化。
十七岁的状元,这在陈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就算是唐宁能够得中状元,那也已经是十八岁以后的事情了,也还是不如这位小李大人。
“唐”中年使臣欲要再次开口,身旁的那位俊美年轻人目光似是不经意的看了他一眼,他便立刻闭上嘴巴,再开口时,脸上已经露出笑容,说道:“今日能参加贵州的鹿鸣之宴,实在是有幸”
此时,下方某处桌旁,有一道人影走上前,端着酒杯,走到方鸿身边,恭敬的行了一礼,说道:“方大人,学生敬您一杯。”
对于州试的考官来说,虽然州试学子并不算他们的门生,但有这一层关系在,也能算半个学生,尤其是排名靠前的几人,说不得几年后便能与自己同朝为官,考官对于这些人,都是愿意亲近的。
方鸿对此人有些印象,这位学子名叫曾子楼,州试成绩不错,排在甲榜前十,闻言点了点头,举起酒杯,轻轻的抿了一口。
曾子楼却没有就此离开,目光望向那位俊美的年轻人,微笑道:“小李大人既是楚国状元,学识必定渊博,在下前些日子偶得一联,苦思冥想也想不出下联,不知可否请教请教小李大人”
楚国与陈国虽然互为友邦,但国与国之间,哪有真正的友谊
读书人说话向来都十分委婉,在座的诸位官员也都是心思缜密之辈,焉能听不出来,这不是请教,而是考校。
多半是曾子楼心中不服气这位楚国的年轻状元,心中生出了比较的心思。
“胡闹”董存义瞪了他一眼,大声道:“还不快快下去”
“哎,董刺史这是做什么”中年使臣怔了一瞬之后,脸上便露出笑容,摆手道:“年轻人之间,互相交流请教,实属正常,董大人又何必认真呢”
话已至此,董刺史再坚持反倒是失了礼数,目光隐晦的瞪了一眼曾子楼,不再言语了。
第八十一章 略懂而已
曾子楼站出来的时候,周围数桌的视线都被他吸引过来。
原本互相交谈,略有嘈杂的场间,也变的有些安静。
更远一些的地方听不到这边的动静,却也发现了异常,纷纷向临桌询问。
陈国官员虽然对曾子楼如此贸然的行为不满,但事已至此,他们也都不好再说什么。
那位小李大人望着他,问道:“不知那上联是什么”
“前几日读诗经时,看到这样一句,“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曾子楼看着他,笑道:“凤凰非梧桐不栖,看到这里,在下心中忽得一联,小李大人且听好了。”
他脸上露出思忖之色,清了清嗓子,说道:“我这上联是,“凤落梧桐梧落凤”。”
曾子楼的上联一经说出来,便由相邻的几桌迅速的传到后方。
在场的灵州举子,听到上联之后,下意识的思索起来。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对联,这是一个回文对。
所谓回文对,便是对联无论是顺读还是倒读,都是同一联,除了要对出平仄意境,下联也必须是回文对才行。
这几点加起来,便不是那么好对的了。
靠前的一桌,有人看向徐清扬,问道:“清扬,你擅长对联,此联如何”
“不好说。”徐清扬摇了摇头,说道:“回文联虽难,但也算不上是绝对,还要看那位小李大人。”
那人又问道:“你对出来了没有”
徐清扬点点头,说道:“只对出了一个。”
此言一出,众人望向那小李大人的目光,顿时就变的紧张起来。
这可不是平时众人比试诗文,这是楚国与陈国读书人之间的比试,若是他的对联没有难住对方,丢的可不仅是曾子楼的面子,还有在场的灵州举子,陈国官员,甚至是陈国的面子。
曾子楼看着那小李大人,见他表情平静,没有一丝为难的样子,原本安定的内心,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很快他又重新平定,回文联难便难在回文上,他想了许久,也没有想出一个合适的下联,也根本不信,对方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出一个下联来。
他想到这里的时候,耳边已经传来了那小李大人的声音。
“凤落梧桐梧落凤,珠联璧合璧联珠。”俊美年轻人想了想,又道:“山连水月水连山;舟随浪潮浪随舟;风摇柳絮柳摇风”
“来而不往非礼也。”小李大人看着他,说道:“不久前,我也偶尔一联,苦思多日,不得下联,今日在座的,都是灵州学子中的佼佼者,不如且听听我这一联”
对方不仅对出了他的上联,而且一次对出了四个,曾子楼声音有些发颤,说道:“你,你说”
“我的上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