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端王与户部尚书,已经在朝堂上僵持许久了。
僵持的原因在于扩大武举一事,陛下命端王负责此事,但武举并不是说扩大就能扩大,扩建场所需要银子,考官的酬劳需要银子,安排比试需要银子,为了吸引人才所设立的奖金也需要银子,这些银子,都需要从国库里出。
但想从户部那里拿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需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还只能拿到最低的数目。
若是在以前,康王和端王为了能争到在朝的话语权,是从来都不在乎银子的,户部给的少,他们自己会补足剩下的。
但今时不同往日,端王一系,曾经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变的七零八落,端王依靠的唐家,也被人抢了在江南的钱袋子,如今的端王一穷二白,怕是拿不出多少银子了。
户部尚书看着端王,为难道:“殿下,两千两银子不能再多了,如今西北战事吃紧,陛下连内府的银子都捐出来了,国库的余银,更是全都用在了西北,拿不出太多的银子来”
端王看着他,皱眉道:“本王做的,难道不是支援西北的事情,扩大武举,才能为军中输送更多的将才,钱大人难道连这一点都看不清”
看到端王连几千两银子都要和户部尚书争论这么久,康王脸上露出笑容,说道:“皇弟也不能怪钱大人,国库吃紧,每一笔银子都要用到刀刃上,我等身为皇子,为父皇、为朝廷分忧是应该的,不过是几千两银子而已,皇弟自己从府里拿出来就好了,若是皇弟手头拮据,不如从皇兄这里先拿五千两,如何”
众官员面面相觑,康王这番话说的,明为相助,实为嘲讽。
他是在嘲讽端王连区区的几千两银子都拿不出来,再次揭开了端王的伤疤。
众所周知,端王的倚仗是唐家,唐家的财源大部分都来自江南苏家。
前些日子唐宁下江南,直接将苏家抄了家,家产全都归于朝廷,唐家丢了钱袋子,端王自然也没钱了。
康王却不同,他的背后站的是京中的中小权贵,虽然在过去的日子里也被处理了一批,但比起端王的情况,无疑是要好的多了。
端王自然能听出康王话语里的深意,若是他接受了康王的馈赠,岂不是说明自己连几千两银子都舍不得出,反而让康王落了好处。
他看着康王,淡然道:“这件事情,就不劳皇兄费心了,若是拮据一些,两千两银子足矣”
康王摆手道:“都是一家人,无须客气。”
端王看了他一眼,说道:“皇兄的心意皇弟心领了,这点小事,我还是能办好的”
百官们对康王端王在朝堂上装出这一副兄友弟恭的样子早已习惯,又有几名官员上前禀报了一些事情,便看到有一人从最前方的人群中走出来。
朝堂上的站位是有规矩的,站的越前的官员,官职越高,权力越大,当众人看清站出来的人影时,不少人心中不由的“咯噔”一下。
唐宁出声,鸡犬不宁。
这是他行走六部以来,百官总结出的一个规律,只要他主动开口,就定然没有什么好事,大概率是某些人要倒霉了。
连靠在龙椅上的陈皇看到唐宁站出来时,都忍不住坐直了身体,问道:“唐爱卿有何事要奏”
唐宁拱了拱手,说道:“回陛下,臣奉陛下之命,暂代工部侍郎之职,然臣在工部却意外发现,有人在工部的权器了做了手脚,打造的军械缺斤少两,送往各地盐场矿场的权器,又有一定的加重,臣怀疑有人中饱私囊,侵吞了朝廷大量的盐铁之利,请陛下明察。”
唐宁此言一出,朝堂上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工部是六部之中,油水最充足的衙门,这一点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平日里修桥铺路,修缮宫殿,户部或者内府拨银,工部官员私下里克扣一点,也是常事,只要不出什么大问题,连陛下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他们连军械都敢缺斤少两,胆子可是太大了,那是视边关将士的性命为儿戏,已经触及到了朝廷的底线。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他们居然将手伸向了盐铁,朝廷盐铁专营,为了便是将这巨利的产业收归国有,他们倒好,竟然直接在这上面动手了
谁都清楚,这件事情,绝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做成的,拎起源头抖一抖,或许能抖出几十上百人出来
端王站在殿中,对于这个消息有些意外,康王喉咙上下动了动,抿了抿干涩的嘴唇,感觉到一阵阵的眩晕。
“好大的胆子”陈皇沉着脸,从龙椅上站起来,厉声道:“给朕查,一个都不要放过”
第六百三十二章 康王之忧
工部今天很热闹。
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官员齐聚,当着工部诸位官员的面,将所有的权器都重新检验了一遍。
工部官员看着检验结果,抿了抿嘴唇,皆是难以置信。
与朝廷规定的标准权器相比,工部的权器轻的轻,重的重,如果不是制造权器的工匠不认真,便是有人在这上面动了手脚。
前者的可能性几乎可以忽略,工部的工匠就算是再不认真,也不可能出这么大的差错,更何况,每一只权器磨制完成之后,还要经过层层检验,除非有人买通了每一关的检验人员,否则这种不合规的权器,根本不可能被送出去使用。
于是,负责制作权器的工匠,以及所有的检验官吏,全都被刑部和大理寺拿下。
权器的制作是工部司负责,检验的人也都是工部司官员,这一次,工部司上到郎中,下到工匠,几乎是被一网打尽。
至于崔侍郎,朝廷也已经发下了诏令,召他回京。
工部尚书闻讯,匆匆从家中赶来的时候,工部郎中、员外郎、三名主事,五名掌固、书令史,十余名工匠,正排着队被官差从工部押出去。
工部尚书看着这一幕,大惊道:“怎么回事”
屯田郎中抿了抿发干的嘴唇,走上前,说道:“工部司制作的权器出了问题,陛下下令严查,工部司的同僚都被带走了,朝廷也发令召回崔侍郎”
“权器”工部尚书听到这两个字,就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工部造的权器,不是给工部用,而是运送到各地的盐场,矿场,等任何需要计量的地方。
工部的权器出了问题,牵扯到的,是整个陈国
唐宁以前在御书房见过工部尚书,走上前,拱手道:“尚书大人的病情好些了吗”
工部尚书看了看他,下一刻便扶着脑袋,说道:“大夫说还要休养几个月才能痊愈,这段时间,工部就麻烦唐大人了。”
“这是本官的职责。”唐宁笑了笑,说道:“尚书大人放心,工部就交给我了。”
工部尚书看着他,嘴唇抿了抿。
放心,他怎么能放心,怎么敢放心
他才不在工部几天,工部四司就只剩下了三司,离开的这几个月,他的工部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虽然心里有些生气,但他却也不想再留在工部了,扫把星自己惹下的烂摊子,还是交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