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王从床上坐起来,精神看上去好了许多,只是还有些憔悴,面无表情的望着某个方向,心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怀王妃缓步走进来,与他并排坐在床边,也不说话,便只是静静的坐着。
怀王沉默了片刻,说道:“这次的事情之后,我让人送你离开京师吧。”
怀王妃看着他,问道:“去哪里”
怀王想了想,问道:“楚国如何”
怀王妃问道:“那殿下呢”
“我还有些事情要做。”怀王看着她,笑道:“等到做完了这些事情,我就去找你。”
怀王妃摇了摇头,握紧他的手,说道:“你在哪里,我在哪里。”
怀王病了之后,唐宁才意识到,少了怀王,他需要做的事情陡然多了起来。
他要提前一日去看看,祭坛祝版上的文字写得够不够工整,对具服台更衣幄次所设的坐褥够不够整齐,按照规定,祭坛上的天灯是不是悬挂了三盏,有没有多一盏或者少一盏
祭祀的祭品数目也有讲究,牲要用二十八头牛,三十三只羊,三十四口猪,两只鹿,十二只兔,虽然唐宁不知道这些数字有什么意义,但多一只少一只,若是被查出来,必定有很多人要倒霉。
此外,祭坛上神幄,祭品,乐器的摆放,也都有他们自己的位置,一步也不能错。
跟随皇帝一同参加祭典的官员,提前三天就要沐浴更衣,焚香斋戒,唐宁这两日,一点儿荤腥都没有沾。
以至于他检查已经宰杀完毕,煮熟的祭品,也有一种拿起来咬上一口的冲动。
当然,身边有很多人都在看着,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盏天灯,再向左一些,再左,过了,再往右一寸。”
“这件编钟缺了口,换”
“这块地砖不稳,让人来垫一垫”
唐宁站在西山祭坛内,听到某处传来声音,转头望了望,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正在对场内的工部小吏发号施令。
康王自从被削了亲王位之后,就像是变了一个人。
具体表现在他不仅拒绝了陈皇的再次封王,还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本职上,尽心尽责的连唐宁都有些诧异,最近这一段时间的康王,堪称是朝中官员的典范,感动陈国十大劳动模范,像唐宁和怀王这样的人,想到他便会感到羞愧。
这次祭典,可以说是康王一手筹办的,在没有现成的先例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让人挑不出一点儿问题,足见他的用心。
连唐宁都不确定他到底是装的,还是诚心悔改想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似乎是感受到了唐宁的注视,康王回过头,对他微微一笑,随后便转过头,继续忙碌。
不知道是不是唐宁的错觉,他总觉得康王刚才的笑,怎么都透着一种邪魅的感觉。
他将这种感觉暂时抛出脑海,又在祭坛内转了转,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时,便准备下山回家。
西山是京畿附近最高的山,算是京畿附近具体上天最近的地方,这也是皇室将祭坛设在这里的原因。
上山的路算不上陡峭,但也绝对称不上平坦,明天朝中那些体弱的官员,怕是要受苦了。
祭坛在山上,借着山道之险,易守难攻,一旦上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极难支援,这也是陈皇这么小心的选择护卫的原因所在。
如若不是山路不适合大军行进,祭坛附近容纳不了那么多人,明天禁卫从山上上来也会耽搁很多时间,他想来会让羽林卫也一起跟来。
唐宁下山进了城,走到家门口的时候,一道身影从远处跑来。
一名孩童将一封信塞进他的手里,便飞快的跑开。
“又来”这似曾相识的一幕,让唐宁微微有些错愕,他打开信封,看到信上的内容时,表情一怔,脱口道:“卧槽”
第七百九十四章 安排
唐宁虽然已经在这个世界很久了,但某些时候,源自灵魂深处的习惯还是没有改变。
比如在陡然听到某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时,他下意识便会带上前世的习惯。
不是他大惊小怪,实在是这信里所说的事情太过惊悚,让他看了也觉得不寒而栗。
“明日祭典,西门二心,康王将反。”
信的内容很短,但却说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要发生的事件。
明天早上祭典之上,康王联合西门卫,想要造反,这里的西门,指的可能是右西门卫,也可能是左西门卫,还可能两者都有。
明天是陈皇为数不多离开皇城的机会,届时,他身边带的亲卫最多过百,祭典的安全,是交给右西门卫的。
禁军本来就是皇帝的亲卫,他会怀疑亲卫造反吗
显然不会,负责皇帝和大臣安全的禁卫变成了造反者,这是要将满朝文武,皇帝,以及皇子们一网打尽。
如果康王明天成功,那么陈国的历史就将改写,他只需要擒住陈皇,将怀王端王润王全都干掉,京中就再也没有人和他争皇位了。
到时候他只需逼迫陈皇下一封传位诏书,他就是新的皇帝。
唐宁手里拿着这封信,丝毫不怀疑它的真实性。
信上的字很丑,这样的信唐宁之前见过两封,虽然他不知道送信的人是谁,但数次提醒,他显然对自己没有恶意。
只是这一次他提醒的时机,也拿捏的太准确了。
京师马上就要宵禁,距离祭典开始,也不过区区五个时辰,他怎么不等到明天早上再提醒他
这关乎他的身家性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哪怕只有一成可能是真的,唐宁也不能有丝毫马虎。
唐宁面色严肃,正要踏进府门,忽而从街边跑过来一名小姑娘,将一封信递给他,之后便飞快的跑开。
唐宁拦住她时,小姑娘一问三不知,只是说有人让她送信给他,代价是一根糖葫芦。
他放任那不知情的小姑娘离开,四下环顾,打开信封,表情有些愕然。
这封信更加精简,信上只有六个字。
“康王欲反,小心”
两封信一份工整,一份潦草,用的纸张也不一样,明显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同一人也没有必要提醒他两次。
但此人又是谁
唐宁有些不能理解,康王要造反,他们不禀报朝廷,不禀告陈皇,告诉他有什么用
虽然不知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