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1(2 / 2)

诸天我为帝 兴霸天 6000 字 2019-09-09

只是此时的张角身形虚幻,双目茫然,山风一刮,好像就要随风逝去。

“时光回溯,命运倒流给我现”

“火”早有准备,往上一扑,漩涡浮现,其内流转出重重光影。

顾承凝神细看,就见到一位位或峨冠博带,或仙风道骨的人物出现,扬了扬眉:“这是”

“火”傲然道:“殿下,此乃彼岸命火之效,逆转过往,是最高明的搜魂法,我们能从中看出,张角所见所闻,元神之秘”

大汉护国的无上炎龙,乃是光武帝刘秀以天下九大奇火炼就,彼岸命火就是其一。

“火”作为炎龙的化身,自然能掌握九大奇火之力,它在穿梭世界时耗损太过严重,如今得龙气补充,终于展现神威。

顾承动容:“我们能看到张角的详细计划”

这可不是小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旦得知黄巾兵力布置,战术安排,那这历史上席卷天下的大乱,反手可平。

然而他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发现张角这具元神化身的记忆中,并没有涉及军事方面,全是与一位位身居高位的大人物见面,种种许诺,利益分配。

“汝南袁氏、颍川荀氏、弘农杨氏、太原王氏天下八大世家,居然都跟张角有交易”

“火”看得勃然大怒,在虚空中狂舞:“该杀统统该杀”

“不对这不对”

顾承目光幽深,脸色一沉。

他是来自于未来的穿越者,熟知历史是最大的优势。

哪怕仙武三国和普通三国有许多差别,但从先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历史的大致进程是没有变化的。

那么黄巾之乱,背后或许有南华老仙的仙道势力支持,却不会有多少世家首肯。

原因很简单,张角所代表的农民阶层,与世家代表的士子阶层是相冲对立的。

黄巾军想要与朝廷抗衡,粮草军备从何而来靠抢靠夺

抢夺谁的自然是地方政府与世家豪强的

黄巾之乱初步席卷天下时,那真是攻城掠地,势如破竹,不知多少世家被毁,中后期也是蝗虫过境,寸草不生。

八大顶尖世家除非是想跟大汉皇朝同归于尽,否则绝不可能齐齐支持张角

“张角以元神化身,闯入皇宫,最终的目的,正是故意求死为的就是让大汉皇室搜魂,查看到这份记忆,灵帝一旦误以为八大世家与反贼有联系,又惊又怒下,定然与世家反目,自毁城墙”

顾承感到心惊动魄,这些仙武层次的高人玩起苦肉计来,实在可怕。

而想得更深远些,黄巾之乱中,灵帝下达的最昏庸命令,就是州牧制,由宗室或重臣担任州牧,拥有地方军政大权。

此举本来是为了加强地方政权的实力,更有效地进剿黄巾,可如此下放权力,却是助长地方拥兵自重。

很难讲仙武世界中,这日后的政令,与张角现在实施的苦肉计有没有关联。

灵帝要压制世家,却导致没有世家支持的大汉军队,被黄巾军连连击败,最终无可奈何下,选择退步放权。

当然,那也是张角预料不到的,州牧制度时,张角早死好几年了。

顾承将所思所想与“火”一说,“火”也有些糊涂了,迟疑道:“殿下,万一八大世家真的与张角联合,想要左右逢源,坐收渔利呢”

“那就来验证一下,到底是对是错用真火炼了它”

无论如何,顾承都不准备留下这份证据,命令一下,“火”扑去,瞬间令张角三魂熊熊燃烧起来。

真火炼魂,是最粗暴的手段,正常情况下,如果张角的元神化身被镇压了,大汉皇室的高手绝对是用各种方式搜魂,不会直接炼化。

但往往再精巧的布局,也都会毁在这种一力降十会的简单粗暴下。

“那里”

三魂飘摇,飞速炼化,片刻之后,“火”隐隐感到了什么,突然调转枪头,向着不远处巨狼尸体扑去。

它化作一道火焰箭矢,直接破入巨狼腹中,从胃里带出了一块灰不溜丢的石块。

那石块有珍珠大小,毫不起眼,可在“火”的煅烧下,一道极为灿烂的光辉从中徐徐浮现。

在顾承震撼的注目下,这枚小石块突然迎风而涨,变为了一个圆形光轮,中央有一轮明光烈日,照耀四方,条条火焰吞吐之间,把天地照得一片金黄,虚空扭曲,似乎要崩塌下去。

“日精轮这是仙道至宝日月精轮的一半,残缺的玄器啊”

“三仙教真是下了血本,竟交予张角,以此物炼成元神化身”

“殿下说得没错,我们受骗了,张角三魂记忆根本是假的,日精轮才是他的核心怪不得最后的命魂要藏在狼身中,原来是要守护日精轮德助我”

毋须“火”示意,同为一体的“德”已经催动山河社稷印镇压了下来。

轰隆

虚空震荡,风云涌动,蒙古和大宋军队一阵骚乱,铁木真更是看着巨轮,露出惊恐之色。

他以为是顾承示威,再联想到之前军气龙气的运用,越发感到眼前的大宋太子深不可测,某些异心深深压下,虎目隐隐露出悲怆。

看来此生此世,入主中原,是没有希望了。

“天意,你就任由这轮子在你的世界兴风作浪”

顾承此时却探出神念,与天意沟通。

轰隆

霎那间,又一道怒雷劈下,正中日精轮,这玄器隐隐发出哀鸣,沦落此世本就没有外力补充,现在更是被三方围攻,内外镇压,终于不支,坠落下去。

“天意,多谢了,看来我们还是能和平相处的”

顾承探手,将日精轮握入手中,眉头一耸,突然得到天意的回应:“我登基为帝,泰山封禅,你就愿意归附我”

宋,绍熙九年,春。

太子亲征,败蒙古大军于贺兰山脉,蒙古祈降,让出西辽半壁,尊宋天子为天可汗。

宋军得胜,攻入兴庆府,西夏覆灭。

自此,中原一统,疆土辽阔,甚于隋唐。

太子班师,帝携百官相迎,表人君之德禅让。

太子三让,终受,登基为帝,尊称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年号定天,迁都中都,改名北平。

宋,定天元年,秋。

帝率文武百官,入泰山封禅。

第七十四章 泰山封禅 南华法仪

顾承身着帝服,立于祭坛。

天子用大裘冕,配十二旒冕冠,玄衣纁xun裳。

上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纹,下裳绣藻、火、粉米、宗彝yi、黼fu、黻fu六章纹,共十二章。

泰山封禅,自古有之。

报天之功曰封,报地之功曰禅,祭祀天地,是为封禅。

实际上,这也是帝王在有了功绩后,向天告太平,对佑护之功表示答谢的仪式。

讲白了,就是增加皇权受命于天的概念。

所以顾承原本是不准备搞什么泰山封禅的,但既然天意妥协,他也不介意走一个形式。

顾承率领文武百官,自泰山之阳登山,在岱顶行登封礼,立石颂德,自泰山之阴下山,行降禅礼于梁父山。

然而刚刚登上泰山之巅,就见旭日东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