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2 / 2)

位面大轮回 梅花糕儿 5977 字 2019-09-20

更为重要的是,有了这两本通俗易懂的蒙学教材,孩子开蒙读书识字将会变得简单。

以澹台仲元的眼光,这样两本足以称得上是“蒙学之冠”的著作,对于儒道的传播,绝对有着难以想象的好处。

“既然伯父已经决定那便放手去做吧”

三字经、千字文,对于武秋生来说,只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如果真的能用这两本书,换取好处,他绝对会举双手赞成。

“既然秋生也同意我的做法,那么明日中午,就随我一起前往圣院吧。”

“好”

时间不知不觉的流逝,等两人谈完,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陈国丰平县,虽然是个相对太平的小县城,但也如同大多数城市那样,实行宵禁。

为了不被捕快抓去衙门问话,武秋生在看到窗外的天色暗了下来后,就匆匆回了家。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武秋生刚准备起床练功,就听到门外一阵喧哗。

出去一看,发现自己的父母,以及几个乡亲,正兴高采烈的簇拥着媒婆,走向澹台家。

媒婆的手里,还拿着一只活雁。

按照陈国的规矩,男方头一次上门说亲,并不要采办聘礼,只需带一只大雁上门就行。

如果女方同意,那么经过问名、纳吉这两个步骤后,就轮到男方置办彩礼,正式求婚。

“左右只是订婚,等我十六那年才正式完婚,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的道理,武秋生不是不懂。

可是他面对的是自己的父母,从小和自己一起长大的澹台梓萱,拒绝的话到已经了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唉”长长的叹了口气,武秋生不再去想这件烦心事,重新回到院子里,练起了拳。

穿越之前,他也经常锻炼身体,因此对于儿子突然在院子里打拳,武爸爸武妈妈,倒也不觉得奇怪。

练了足有半个时辰,之前出去的媒婆,喜滋滋的跑了回来。

从她那充满笑容的脸上,武秋生就知道,他的亲事,算是成了。

“恭喜两位得偿所愿,给小郎君找了个好媳妇。”果然媒婆一进门,就大声嚷嚷起来。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虽然双方早就商量好了,但媒婆肯定的答复,还是让武爸爸武妈妈心中大喜。

一上午的时间,就在街坊邻居,以及七大姑八大姨的恭贺声中,悄悄逝去。

中午,匆匆吃过了午饭,武爸爸武妈妈,各自忙去了。

武秋生抬头,看了看天色,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便朝着圣院走去。

圣院,早年间名为曲阜书院,万年前孔子封圣后,才得以改名为圣院。

陈国只是九州大陆,无数个国家之中的一个,地域还算得上广阔,但国家的实力并不强大。

孔圣并非出生陈国,陈国又不强盛,不够资格成为圣院总部,因此这个国家的圣院,只能算得上是分院。

分院没有大儒、虚圣坐镇,有的只是能够和真正圣院沟通的法阵。

武秋生抵达圣院的时候,这里已是人山人海,不少人在圣院外面议论。

“你听说了吗,我们丰平县出现了一个奇人,他的文章通过了层层筛选,得以进入圣院,测试才气。”一个蓝衣少年,一边摇着手里的扇子,一边向同伴确认事情的真伪。

“对对对,我也听说了这件事。

我还听说,本县知县大人,在看过这篇文章后,高兴的大笑了一刻钟。

我们知县大人,可是九州联考中,排名前一万的举人。能让他高兴成这样的文章,定然是极好的。”蓝衣少年的同伴,说出了自己打听到的消息。

第64章062章,叶添龙

“不知这次献上去的文章,是杂文、策论、诗赋还是经史类的典籍”

“我觉得是经史类的,不然知县大人,怎么可能高兴成那样”

“对对对,杂文、策论、诗赋虽然同样受重视,但毕竟只是小道,能够得到的奖励有限。

只有经史类的典籍,一旦被大儒认可,才会赐下大机缘。

几十年前,邻国大楚境内,就有一次先例。

那位前辈,写下的经史典籍,获得了当时坐镇圣院大儒的认可。

为了答谢这个地方,出现这样的名篇。

大儒们,在圣院中,挑选了一位教授,前往那位前辈的家乡授课。

圣院出来的教授,至少也是长生境界。

这样一位大人物,来到楚国,不但惊动了当时的楚国国君,更是惊动了一些隐世不出的老怪物。”

“你说的是楚国的叶添龙大人吧。

他的事迹,我也有所耳闻。

锡山县,原本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因为圣院教授的到来,使其变成了国内数一数二的文治大县。

据说,当年锡山县的县令,因为推举叶添龙大人的经史有功,不但得到了圣院教授的指点,更是进了楚国帝君的眼,一路加官进爵,几十年后的今天,他已经成为了楚国数一数二的重臣。”

“经你这么一说,我总算明白,县令大人为什么会如此高兴。”

“是啊,圣院教授的指点,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得到的。如果再能入国君的眼,日后加官进爵,那更是喜上加喜。”

“嗯,县令得到了好处,我们也不是全然没有收获。如果我丰平县,真能成为文教大县,我们修炼起来,也会变得简单一些。”

“李兄所言甚至”

“希望这次进入圣院的东西,能被大儒看中。”

丰平县圣院周围,几乎被读书人占领。

武秋生的耳中,也都是类似的议论声。

不过他并没有过多的理会,只是一步一步的,朝着圣院靠近。

随着他距离圣院越来越近,周围的人逐渐少了起来。

那些在外围的,大多是寒门子弟。

他们的消息渠道并不灵通,只能靠一些零星的消息,去推测。

而这些靠近圣院的,都是豪门望族的公子哥。

这些人的消息十分灵通,早就在知县口中,得知了文章的内容。

虽然知县对于文章的作者,三缄其口,但这却不妨碍他们结交这么一位,有潜力的读书人。

“少爷,您看,武秋生居然也来这个地方。莫非他也想和那位写出三字经、千字文的大人,攀上关系。”

说话的,是一个穿着青衣小帽的小厮。这人,乃是纪平的陪读。

和纪平一样,他也跟武秋生一起,在纪氏族学学习了半年,所以一眼就把武秋生认了出来。

“武秋生这个靠着奇技淫巧混入读书人行列的败类,居然还敢来这里,看我不收拾他。”纪平朝着小厮所指的方向看了一眼,愤愤道。

昨天的事情,让纪平长了个心眼,在没有足够底气的情况,他绝对不会去招惹武秋生。

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