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年轻真好”一向冷漠的张无忌,难得的附和了一句。
看着武秋生,他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思绪也伴随着回忆,回到了年轻时代。
不同于圆通和张无忌的悠闲,郑和以及姚广孝二人,并没有因为到达埋伏地点,而松懈下来。
在到达山海关的第一时间,他们就找来了此地的守将,让这守将,带着他们,前去查看红衣大炮、摆放的位置。
这一查看,又是半日时间。
两人刚刚忙完,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
两人抬眼望去,但见马上之人,身穿飞鱼服,腰间系着一条丝带,丝带后绑着一根小黄旗,正是八百里加急的标志。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得是驿站,一般每隔 20 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就必须按规定以每天 300 里的速度传递。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传送的速度可达到每天 400 里、600 里、最快达到 800 里。
所以,所谓的八百里加急,就相当于现如今的特急件。
400里、600里、800里,送不同级别的文件,所用的马匹也不同。
在这当中不换马,每到一站换一次,人的吃喝全在马上,当级别达到八百里的时候,基本上是跑死马的结果,往往将消息送到目的地以后,送信人本身如果体质差一些的话,也会因为劳累过度而亡。因此,非到万不得已边关告急、大规模的聚众造反不会用八百里加急送信。
“老祖宗,我们收到急件,需要向您禀告”还没落马,马上之人便扯开嗓子大喊。
郑和听到这称呼,不由再看了对方一眼,发现这人居然是东厂锦衣卫千户,心里立刻咯噔了一下,生出一种不妙的感觉。
到了千户这个级别,手下能人无数,根本就不用他们亲自送信。
如今,这千户居然亲自前来,可见这信上的内容,非同小可。
而那千户又说,有急事向自己禀告。
如今对郑和来说,能称得上急事的,唯有刘伯温的下落。
“莫非刘伯温那出了什么变故”
郑和的心脏猛地一颤,和姚广孝对视了一眼,立刻从城墙上一跃而下,来到了那锦衣卫千户的身边。
第216章214章,最后的努力
“什么急件,竟然要动用锦衣卫千户亲自押送,快快与我道来。”因为着急,郑和人还没落地,便动用了传音入密之法,开口喝问。
锦衣卫千户看了一眼郑和,以及同样从城墙上跃下的姚广孝,察觉到老祖宗并没有避着对方的打算,利落的翻下了马背,将怀中的信件交到了郑和手中。
趁着郑和撕开信件阅读的功夫,这锦衣卫千户,简单的复述了一下信件中的内容。
信中所写的内容十分简单,说的是刘伯温突然抛下了他的八个轿夫,独自离开,足足消失了三五日,都没有出现的事情。
本来,这并不算什么大事,毕竟刘伯温和他的八个轿夫,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在一起的,之前也有分开的先例。
但此时此刻,正值郑和对付刘伯温的关键时期,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关注,一件小事,也会被无限放大。
曹少钦在收到信件后,不敢有丝毫怠慢,忙吩咐自己的心腹锦衣卫千户,前往山海关送信。
后世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的事情,在这个通信极度不发达的年代,却差点让人跑断了腿。
即便锦衣卫千户武功高强,日夜兼程的赶路,一路上跑死了三匹马,但在他将信件送达之时,距离信上落款所留下的时间,也已经过了足足半个月。
“刘伯温的突然消失,是否是因为我们安排在他身边的人,露出了马脚又或者他在施展什么计策”郑和一边在心中思忖,一边询问这个锦衣卫千户:“得到消息后,曹少钦可有派人搜查那人的下落。”
锦衣卫千户恭敬答道:“那是自然,督主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把能派出去的人手,都派出去了。
特别在无锡龙山,湖南大熊山两处,各自分派出去了不下千人。
只是那铁胆神侯朱无视,似乎不愿意让我们的人,过于顺利的找到那人的下落,屡次三番阻挠我东厂行事,所以”
郑和也知道,这千户是在恶意抹黑朱无视,不过他却没有拆穿对方,而是冷哼道:“朱无视他蹦跶不了多久了,只要刘伯温一死,到时候将他搓圆捏扁,都是由你们。”
“多谢老祖宗”得到了郑和的保证,锦衣卫千户不由心中大喜,就连弥漫在脸上,那浓浓的疲惫之色,也因为这句话,散去了几分。
在一旁聆听消息的姚广孝,眼见锦衣卫千户说着说着,又把事情往政治斗争上引导,便没了继续听下去的打算,开始分析起了刘伯温这次消失的各种可能性。
作为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黑衣宰相姚广孝的智谋,可非同一般,即便手中线索相当有限,却并不妨碍他,推测出刘伯温的意图。
微微思考了片刻,他的心中就有了计较,同郑和打了个招呼,便一个纵身,重新回到了城墙之上。
此处是边关重镇,城墙上站着无数士兵,姚广孝随意指派了其中一个,吩咐这名士兵,去寻张无忌、圆通二人,共同议大事。
这名士兵身手灵活,人也机灵,不多时就把圆通、张无忌,都找了过来。
挥了挥手,喝退了士兵,姚广孝道:“张教主,圆通大师,我们这次怕是中了那刘伯温的调虎离山之计。”
“调虎离山不知姚大人的意思是”圆通和尚皱着眉头问道。
姚广孝长长一叹,道:“我们想要在此处守株待兔,怕是不可能了。刘伯温放出的那三个地点,怕都只是幌子。
此时此刻,他或许已经在破坏第九条龙脉了”
“什么”张无忌闻言大惊。
他从小受太师傅大恩,当年他中了玄冥神掌,如果不是张三丰损耗自身内力,为他祛除体内寒气,他根本没机会活下来。
后来,如果不是张三丰耳提面命,不断提点他,他也没可能从开窍之境,突破到凝真境界。
可以说,没有张三丰,就没有今天的张无忌。
救命之恩大于天,在再上张无忌和武当,本来就有一份香火之情,他这才会主动坐镇武当。
后来,听说刘伯温断天梯,他甚至放下了心中的芥蒂,不惜跟屡次三番算计于自己的朱元璋后代合作。
其目的,就是为了保住太师傅创下的基业,并看着它长远的传承下去。
可没想到,合作来合作去,却依然没有阻止刘伯温斩龙脉,这让他怎么不怒
和张无忌一样,少林圆通大师之所以和刘伯温作对,也是因为不想看着龙脉被断,不希望自己的门派走向没落。
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惊艳才绝的人物,也出现过无数强大的门派。
但这些门派,都没有少林长久,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门派,后继无人,自祖师爷后,便不再有凝真。
龙脉一断,凝真不存,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连先天高手,都将不复存在。
这样的门派,如果遇到一支强军,就只有被碾压的份。
没了凝真,这世上就再也没有超然的门派。
圆通青灯古佛多年,心境早就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程度,但在听到这事关少林存亡的大事时,古井无波的内心,也不由惊起了波澜:“姚先生此言可属实,你们是否查到刘伯温现在位于何处
眼下,我们尚未感觉到天地灵气的溃散,若能及时阻止刘伯温那厮的行为,则还能补救的机会。”
姚广孝摇头道:“我若是知道,就不会是刚刚那番做派,而是直接通知两位,前去那个地点杀敌了。
不过我虽然不能肯定,却也有三四成把握,猜到那刘伯温的去处。
正所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兵法之道,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