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方会谈【上】
胤礽这次的奏折写得很爽快,他写了不到一个时辰已经里里面面的分析了一遍他对沿海防御错落百出的问题,以及在分散在大清四周的国家的虎视眈眈。大清现在,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删删减减的拼凑着他想说的话,原本还有好多话想在里面说,但是想了想他还是放弃了。一下说里里面面批判所有的东西,真的不是太好。从沿海防卫和国界防卫开始说起,起码不会让康熙太过反感。
而八旗的事,这几年康熙一直都有整顿,只是整顿的力度还是不够。整顿八旗之事,基本上交由胤褆跟胤祐两人负责,说真的胤礽认为远远不够。要是整顿八旗能那么简单,就不会困扰了这么多年了。
胤礽虽然想提,但是他知道他不合适。
这几年,他与胤褆的关系渐渐地有些微妙,不同于之前的感觉。也许是胤褆与他争的心思慢慢变多,胤褆的动作明显变多了。再加上整顿八旗之事,胤祐一直都与胤褆有争吵,胤祐主张从根本的差事以及年幼的子弟开始整顿,而胤褆主张从表面整顿,先是让所有人都有差事,再做后面的事。
胤祐与胤礽素来关系都很好,所以胤褆认为胤祐之所以会如此,有胤礽的意思在里面。他也很清楚胤褆是认为很多时候都是他刻意为之,他心里知道一旦有了这种根深蒂固的想法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变得很糟糕。
隔日,胤礽就将写好的奏折就呈上去了。
康熙看胤礽的这一份奏章看得十分认真,里面的一字一句,他都可以感觉出胤礽的细心以及坚定。原本他以为胤礽只不过是片面的说说罢了,么有想到这本奏章侃侃而谈,分析得虽然不是很透彻,但是绝对是做足可功课。
胤礽看着康熙时而皱眉头,时而点点头,他知道康熙大概是认真地在看他的奏折,而且还在思考他里面说所的是否可行。
没等胤礽多想,康熙便让魏珠以及梁九功去请康亲王、恭亲王以及裕亲王,还去请了几位常年在边关,刚刚回京述职的将士。胤礽知道康熙大概是想要好好的详细谈谈他这一本奏章,再加上康熙本来就是极其重视边关之事。
“保成,这本奏章说得很全面,跟朕说说你的想法吧。”康熙看了看胤礽,他发现他的太子真的长大了不少了,不是那个围在他身边,奶声奶气的喊着他皇阿玛的保成了。
看着已经长得玉树临风,一副翩翩公子的胤礽,康熙的心里有一丝吾家有儿初长成的骄傲心思。胤礽多多少少都与他有些相似,不管是做事还是平日里待人接物,他都能感觉到胤礽的成长。从最开始的生涩,到现在的游刃有余。
胤礽说:“皇阿玛,这几年倭国一直都派船只在大清附近徘徊,此国必然是动了心思,大清的海上防御还是欠缺了。保成以为,大清应该成立一支海洋军队才是。”
“海洋军队?”
“是的。这几年保成跟着传道士学了不少洋人的东西,保成以为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工部已经在秘密研究大炮,虽未曾是发一枚炮弹,但是威力是不容小觑。”胤礽想了想说:“若是想要攻战大清,除了是在沙俄那进攻,还有一方式就是海上。”
“继续说说。”
“洋人这十几年来,发展速度快速。光看他们传进来的火铳以及火绳枪这些极具威力的武器就可以知道他们的野心并不小。大清虽然是泱泱大国,但是若是多国联合,大清并不占据任何的优势。”
康熙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他知道胤礽大概不止这么点话想要告诉他。
“据保成与传道士接触了如此长时间,也打探了不少洋人的事。”胤礽想了想说:“早在明朝覆没之前,英吉利人吉尔伯特便发明了验电器,而世祖在位期间德国的居里克便制造了摩擦起电。若是皇阿玛问保成这是什么,保成只能回答未来世界都会因这些而疯狂。这些就是洋人藏着掖着的事,他们大概是想创造更多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