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暗访
常宁与关榕祺一同负责工部的武器研制制造的全部过程,不得不说常宁对关榕祺的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原本,宗人府内的人一直都称关榕祺做事如何了得,办事如何雷厉风行,说真的常宁没有见过他不会相信。
现在一同办事,常宁终于见识到了什么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隆禧若是还在,恐怕也比不上这个孩子。做事果断细心,不拖泥带水。而且看得出来,关榕祺对洋人的事物很是了解。他也暗中派人调查过关榕祺,原来关榕祺一直都有与洋人接触,难怪会如何了若指掌对洋人的事物。
关榕祺不怕常宁也不怕康熙查他,他自从掌握了纯亲王府的一切之后,他一直都抹掉不少他的事。从小到大,不怕他们不查,只要一查都只会得出世子聪慧过人,饱读诗书之类的评价。
当然,康熙不可能不派人调查关榕祺。纯亲王的遗腹子是有本事,但是他不查心里还是无法肯定下来,查了他的心里安心多了。若说福全与常宁两人之中,他信任谁比较多?无疑是常宁。常宁不如福全年纪大,而且常宁不像福全那般,当年有资格与他争夺帝位。
常宁和关榕祺一同负责工部武器的制造以及研究,还有秘密招揽人才的事。康熙时经过深思熟虑的,常宁不如福全那般时常带兵出征。说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好,他就是不放心福全。
他信任胤礽,所以他派胤礽与福全搭配一同处理福寿膏之事。那天,他也发现了,福全大概是一早就知晓福寿膏的事,只不过福全没有料到福寿膏的危害会如此之大。
福寿膏,还有个美名就是芙蓉膏以及长寿膏。只是在美丽的名字也无法掩盖福寿膏的危害,若不是关榕祺的奏章一再强调福寿膏的危害,以及他暗中查探了吸食过福寿膏的人如今的状况,康熙也不曾晓得有这么危害大清子民的事物。
康熙一直致力于稳定局势,开拓河山。他不允许任何一丝一毫动摇大清的立国之本,那就是将士。
康熙命人暗中的在福建以及广州地区找了些福寿膏回京,再由太医细心的研究此药。太医院的太医期初还不晓得他的意图,试药之人都是死囚犯,他们也无一丁点怜悯之心的在试药。不出三个月,他们都为之震惊。
这些死囚犯一旦吸食了福寿膏就立即上瘾,只要不给福寿膏他们吸食,他们便四肢无力,以及自残身体。福寿膏经过他们层层推敲,他们也终于发现是有罂粟制成。本来剂量轻对人是无害,但是福寿膏是经过提炼的高剂量,只要一碰就上瘾。
大清上上下下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烧烟事件,但凡有那些福寿膏的烟馆统统都被查封了,而家里私藏福寿膏的都一一被搜刮出来销毁,若是抵抗者,立即收入天牢。而且凡是吸食过福寿膏的人,都要带往戒烟所戒烟。
大清开始逐一颁布了禁烟条例,一旦发现家中私藏福寿膏便抄家严惩,若是私自开设烟馆,灭三族。一开始还有不少的人对禁烟条例有反对之声,但是胤礽立刻在后补充了吸食福寿膏的危害以及吸食福寿膏的下场。
戒烟所收治了大约有二三千吸食过福寿膏的人,大多都是家中富有的人,其中还有不少的八旗子弟。康熙对此十分震怒,更是命福全和胤礽加大力度打击举国上下的福寿膏。
胤礽更是命人将大清禁烟条例手抄了一份给在大清的传教士,一旦发现从其他国家带福寿膏进入大清,一律收入死牢。
英吉利没有预料到大清会如此雷厉风行的实行禁烟条例,不到三个月的时候,大清上上下下便已经清理得七七八八了。而且,大清更是扬言只要有人敢制造福寿膏或者从其他国家带福寿膏入大清,便打入死牢。他们一下子少了许多动作,也不敢偷偷而为之。
英吉利怎么会不知晓福寿膏的危害呢?只是福寿膏价格昂贵,可以套取大清不少的白银,何乐而不为呢?现在,不少的商人都在为那堆积的福寿膏有些苦恼,英吉利根本无法全部消耗这些福寿膏,他们只能再想办法运到别的地方赚钱。
关榕祺看到大清上上下下都在为禁烟条例感到新奇,他的笑意就更加弄了。何止是福寿膏呢,还有很多新奇的事还在后头。他估计现在戒烟所大概有不少的人都开始发狂,已经没有了福寿膏供他们吸食,若是能熬过去就是一个好人,若是熬不过去那就只能那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