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2 / 2)

胤礽列出了不少的条件以及好处,胤禟跟胤原本都没有考虑那么多,只想着如何赚钱,反正康熙不亏待他们,胤礽也不敢怎么亏待他们。只是一见到胤礽的这份条约,他们也确实有些吃惊和高兴。

一股浓厚的信任感,让胤禟跟胤两人都是十分高兴和兴奋。他们真的没有想过胤礽会如此放心将大清第一皇商交由他们全权负责,而且还表示每年若是赚到的白银只要超过一百万就可以领到分红,越多分红则越多。打着大清第一皇商的招牌,领着亲王的月俸,还有年末就能领到分红,他们的心里倒是有了许多的想法,但是唯一相同那便是努力赚钱,打造个金灿灿的房间。

跟着胤禟时间久了,胤不少的看法和态度都与其相似,尤其是金钱观。黄白之物,有谁会嫌弃多呢?何况看着府邸全是他们喜爱的古董以及钟爱的藏品,心情怎么看怎么爽。

胤礽过了几个月也将胤褆放了出来,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还是派了三名太医到了胤褆的府邸为他诊脉。胤褆自从在养蜂夹道出来之后,心境与之前已经浑然不同。之前他还会想很多,但是现在他真的已经没有了什么想法了。

养蜂夹道十来如一日都是那般,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在那里待上了几年之后。原本那个意气风发,总是想着与胤礽一较高下的胤褆已经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是一个想要求安宁和平静的胤褆。

胤礽既然放了胤褆出来,就不会让他如此清闲。胤褆虽然说不上有勇有谋,但是对兵部的了解还是不少。所以他打算让胤褆以及胤祐两人于福全、常宁和图哈尔一同管理兵部。原本他没有这个打算,但是看到清闲的兄弟,再看看他现在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他怎么都,没有办法开心起来。

胤礽才不指望他的兄弟能帮到他多少,但是清闲那可是绝对不可能的。看着胤褆一直都举步维艰的做事,说起来他的内心都有不少的感触。他是相信胤褆的,胤褆是不可能有心叛变的。他知道胤褆有多么在乎康熙的感受,胤褆最希望就是让康熙见到他的努力,也最希望能够打败他这个皇帝。

胤褆在兵部还是慢慢地开始融入到里面去了,本来已经在兵部待了这么多年,他也很清楚里面的事。同时,跟着他,胤祐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胤祐天生就有足疾,所以他一直都很不自信。

胤祐现在却开始慢慢地有了底下,他一直的愿望就是能够成为一名将军。现在加入兵部,跟着胤褆,他也学到了不少他曾经不敢奢望学到的事。他心里那一股火焰瞬间被点燃了,而胤褆也被他的热情所震惊到。

由于胤礽大力推行建立学堂,本来醉心于撰写书籍的胤祉也只能从中抽出时间来帮忙办差事。胤祉并不是反对胤礽,而是他十分不解,胤礽究竟想干什么。先是在京城和沿海七省开始创办学堂,不管是满汉蒙还是非大清子民,皆能上学堂,只是唯一的要求便是学成必须为大清办差至少二十年。

本来关榕祺最开始只打算坑那些优秀人才十年,只是没有想到胤礽却那么狠直接说要二十年。二十年是个什么概念?岁月催人老,这二十年内为大清办差,那就估计不会有人离开了,只要过了那个最有野心的时期,一切都回归平静。而且要是没有办差到二十年,大清将收取五十万两白银作为学堂读书的费用。

这一桩生意,之于胤礽来说是稳赚不赔的生意。而之于大清来说,那是留住人才的好时机。只要留住了那一帮学子,那就是留住了大清未来的栋梁。而且这学堂是三年才选一批人,所以暂时还不存在学子过多的情况。

而较于其他兄弟来说,胤裪算是比较看起来清闲的履亲王。只是,那都是表面上而已,胤裪现在除了要负责宗人府,还要负责盯着黄河治水的账薄。黄河治水,每年大清都会投入不少的钱财,为的就是想方设法的治理好这天灾。

只是,投入的钱财就如同打水漂一般,是有在治理,但是却达不到预期的成效。而胤裪主要的任务就是监督者,监督这些钱财的流向,配合这廉政部一同打击那些想要贪污受贿的人。

目前,工部还是有着关榕祺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胤礽不想管太多,想到那些每日只有增多,从不曾减少过的奏章,他只能暗暗地抑郁,努力的看着那些奏折。

大清的改革还将持续,只要一稳定下来。胤礽便打算投入钱财打造个牢不可摧的边界线,他不可能让大清沦陷,更加不可能让那些虎视眈眈的国家有可乘之机。现在,他才登基不久,一切都还在稳步向前,他目前还是求稳不求快也不求变。

不过,胤礽很快就知道,那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

作者有话要说:31号将双更完结。届时关注,想写肉但是怕被禁,有人想看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