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有监控,回头调取监控看看也能知道真相”,唐枭叹息着说道。
他们能想到的,分局那边的同事在调查的过程中自然也能想到。
种种线索和证据串联在一起,得出的结论就是孙晓军系自杀身亡。
楼顶的监控证实这一结论正确无误。
休息一天再去上班,唐枭便跟负责孙二财孙晓军居住地那一片儿的民警打听情况,同事叹息摇头,告诉她缘由。
孙晓军决定自杀后给孙二财写了一封信,昨天下午孙二财才在家中看到那封信。
原来,孙晓军已经接受自己不久于人世的事实,决定放弃治疗,又担心父亲不同意,死活都要在他身上花冤枉钱,到最后病没治好钱又都花光剩下老父亲一个人孤苦无依,所以决定用这样的方式解决问题。
他要把手头上的钱都给孙二财,让老来失子的老父亲回老家安度晚年。
他在信中说,“以前我虚荣、冷漠,觉得您是累赘,觉得您只会给我丢脸,直到自己陷入低谷,陪在身边的人只剩下您,我才知道这么多年我都错过了什么。儿子不能为您尽孝,唯愿留下的钱财能让您晚年不必为生计发愁。儿子不孝,先行一步,父亲您好好生活,不必为不孝子伤心难过”
他的想法很好,可他也只是一厢情愿的想问题罢了,直到死,他都不知道对他的父亲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孙二财病倒了,还挺严重的,唐枭抽空去看了他。
原本就清瘦的老头儿又瘦削几分,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躺在病床上瞅着窗外的暖阳只知道发呆。
唐枭不知道该怎么劝慰他,只静静地陪他待了一会儿便离开了。
孙二财在医院住了几天,出院当天的晚上正好又赶上唐枭和二师兄值班,俩人就一块儿去了家里看他。
“这边的事情都处理好我就回家了,家里虽然也没有儿子,好歹还有街坊邻居。我儿子舍了自己的命让我好好的活,我咋能辜负他的孝心啊”,说完,老头儿又抹起眼泪来。
“大爷,您这边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我们说,京都这地儿我们比您熟,办个什么事儿也方便”,二师兄实实在在的说道。
孙晓军的后事处理起来说不上多麻烦,可细碎的事情也不老少,孙二财刚出院,不一定有精力去处理。
老头儿谢了他们,擦着眼泪说道:“多谢警察同志了,今天也有俩警察过来要帮忙,我寻思我自己能忙活过来就不麻烦你们了,反正也不着急,我慢慢来呗。”
二师兄还想再劝,唐枭忙给他一个眼神,让他把话都收回去。
陪老人家坐了一会儿俩人才离开。
“你干嘛不让我劝了”回所的路上,二师兄不解的问道。
唐枭叹气,“让他忙活忙活也挺好的,省的静下来的时候胡思乱想。等他忙活完,事儿也过去一阵子了,总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难过。”
二人回到所里,也就喝口水的工夫,指挥中心那边就有任务分配下来。
辖区内一九十多岁的老太太离家出走了,这大晚上的磕着绊着可咋整,家属急的不行,报警希望警察帮忙找一找。
整个小庄桥辖区内九十往上的老人唐枭和二师兄都知道,离家出走的这个老太太他们自然也认识。
说起来,这也是一位非常有故事的老人,当初老赵给唐枭讲老太太的故事的时候,唐枭还着实唏嘘了一番呢。
第358章 哭笑不得
老太太姓曹,原先没有大名,小名叫山妮儿,后来落户登记的时候就把小名当成了大名。她老家在北方农村,生长在战乱年代,斗大的字不识一个。
她十七岁嫁给同村一小伙儿,婚后没多久丈夫便去参军了,她一等好几年,战争结束可以安享太平的时候还是没等到丈夫回来。
乡里的领导都跟她说她男人战死了,她不信,说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一个人收拾了小包裹颠颠的离开家去找丈夫去了。
这一找又是好几年,找到的却是简陋的登记在牺牲兵将名录上的丈夫的名字。
她不识字儿,人家说那是她丈夫的名字她就信了。
伤心绝望的回到家,把这消息告诉公公婆婆。公婆看她还年轻,都劝她再嫁一个,她不同意。
不几年公公婆婆离世,大姑姐小姑子看她不顺眼她就回了娘家,娘家爹妈早些年就去了,有个嫂子对她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她受不得气,又收拾个包裹走了。
这一走,就再没回去过。
她在外边吃了不少苦,后来遇上一个三十多岁死了老婆有仨孩子的残疾退伍军人,跟他过起日子来。
婚后第二年,她生下自己的儿子。
孩子还没长大,她的第二任丈夫就没了。
她根本没工夫伤心,家里大大小小四个孩子都要指望她呢。
坏事一件接着一件,赶上ji荒年,全国都缺粮,饿死不少人。家中有口吃的她都先紧着继子继女,结果饿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大儿子和大闺女陆续成年,家里的条件也渐渐好起来,就这个时候,她在外边捡了个长得有些奇怪的男性弃婴。
这男婴也就几个月大的样子,脑袋大额头特别突出,别人都跟她说这男婴很可能是个傻的,让她别管,可她实在不忍心,就把弃婴留在了家里当亲儿子养起来。
孩子一天一天长大,不仅不傻还很聪明,除了长得丑点儿没别的毛病。
曹山妮也是个有想法的女人,她自己大字不识一个却不想自己的孩子还这样,所以只要有机会就让家里的孩子去读书。
捡来的孩子学习好,她就一直供他读书。孩子也争气,考上国内最好的大学,入学后又成为国家某科研单位重点培养的人才。
后来,他在京都安家落户,把已经年迈的养母接过来养老。
曹山妮在京都生活二十多年,在这边有相熟的街坊,有谈得来的老姐们儿,只是说话依然带着乡音,逢年过节也依然保持着老家的习俗。
老赵走的时候,曹山妮也跟着哭了一场,后来有一次见着唐枭还说起老赵来呢,可见这老太太是个重感情念旧的人。
去到老太太家里,只就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在家,是老太太二儿子的孙子,她的小曾孙,父母在京都打工他就一直在京都上学。
首先跟孩子了解一下老太太为什么离家出走。
结果孩子给出的原因叫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