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2 / 2)

这是违反《限制令》的,可以看到,已经有大帝虚影在天上出现。

但是,没有人打扰他们,大帝虚影也没有。

这是他们这一生最后一次战斗。

也许是死在这里可以赎罪。

他们的杀孽太重。

没有多余的手段,没有华丽的招式,只有至简的出手。

大道至简。

每一举一动都符合大道。

刀光剑影。

不久,许多人已经难以看下去,因为他们对大道的理解太过浅显,难以承受这种高层次大道对决的冲击。

空间已经支离破碎,却又好像没有动静。

看着他们的所在,仿佛自己就像是他们眼中的一张纸。

这种空间上的感觉让无数人色变,让大帝虚影也有些吃惊。

他们仿佛还在这个世界,又似乎已经脱离了,谁也说不清。

终于,他们停手了,也说不上是停手,只是他们快要化在大道之中。

他们本就已经快要成就大帝,只是从神仙突破到大帝有一个危险的过程:与大道相合却又要脱离大道。

太难太难。

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神仙,但能够突破到大帝,少之又少,无一不是悟性极高之辈。

他们是失败了,但也没有什么好失望的。

在秦汉大军面前,他们化作了飞灰,消失不见。

大帝虚影随之消失。

这一幕不知会影响多少练气士的心性。

就在这一刻,秦国的精锐部队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汉国转入防守态势。

双方主将都是熟读兵法之辈,对各自的想法都有所揣测,且都是八九不离十,这场战争在名将的指挥下,不发生意外,必定是一场“拉锯战”。

这些想必双方也都有料到,所以,接下来的胜负,就看对兵力的运用。

如果一个将领知道怎么做更好,然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那么就已经落了下风。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

秦国公孙起指挥了七十余场战役,歼灭了一百余万人,被尊为“杀神”,不就因为他对双方的兵力足够了解,又能够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计划嘛。

双方自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都另外派遣了诸多人作为军师,这些军师,基本上都是国公或者侯爵。

秦国的进攻策略,暂定为一个“引”字,而汉国的防守策略,暂定为一个“稳”字,都要看对面的反应。

谁先忍不住,谁就是输家,虽然不能说一定就能决定胜负,但毕竟能让某一方占据主动。

如此一来,秦汉边境就成了“绞肉机”,每天几千人死在这里。

与汉国接壤的,只有秦国和晋国,而现在晋国司马氏的两位王爷刚刚起兵造反,国内根本没有力量反攻秦汉。

而与秦国接壤的不只有汉晋两国,还有唐明两国。

所以,汉国能够动用国内大部分兵力集结在西南边境,而秦国只敢动用二分之一的兵力。

但秦国还是展开了疯狂地进攻,没有人知道到底秦国执政者抱着怎样的想法。

本来汉国想请唐国作为调停国,但是唐君拒接了。唐君的理由很充分:对于秦国执政者,只要是他们认准的事,绝对要施行。

而琮,早已伪装成一名士兵,潜入益州。

他之所以不从秦国东部、南部进入晋国、唐国、明国,是因为他怕再回到秦国的话,会被秦国的“执政派”暗杀,所以,还不如趁乱潜入汉国来的安全。

况且,汉国可是有他的老朋友的。

只是,还活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