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唐僧的心态,猴子负气出走(2 / 2)

这也是先前猴子打杀猛虎,唐僧没有丝毫不满,反倒夸赞猴子勇武,但这一回杀伤人命,却是让唐僧打心里害怕。须知道,物伤其类,猴子的举动让唐僧认为他自己其实与那被猴子打杀的几个强人在猴子严重其实并无分别,若是没有佛祖安排,自己又有搭救之恩,猴子对自己是不是也像是那几个强人一般?

诚然,这些念头,此刻自是不会出现在唐僧的脑海之中,但潜意识里却的确是这样的认知。这种突如其来的恐惧蹦碎了唐僧吃斋念佛修来的心境,在这种生命的威胁之下,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确定自己安全不会受到威胁之前,是怎么也难以再与猴子好生相处了——无怪乎后来唐僧纵然心生不忍,。却也眼睁睁的看着猴子戴上了紧箍咒,还要念诵一遍确认一下,然后才与猴子继续西行,演绎一段师徒的“佳话”。

这个时候的唐僧自然想不到那么多,潜意识的恐惧使他忍不住要凭借着“师徒”的“名分”来约束猴子。因此,唐僧看着走过来的猴子,先是退了两步,随后才壮着胆气道:“你十分撞祸!他虽是剪径的强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该死罪;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这却是无故伤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早还是山野中无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时冲撞了你,你也行凶,执着棍子,乱打伤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脱身?”

这却是慌乱之下,已经顾不得面皮了,说出来的话尽显市侩,不负大德高僧模样。好在猴子别的不说,对于那个“义”字倒是颇为看中。他此时只道是唐僧慈悲心肠发作,便又道分辩道:“师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却要打死你哩。”

奈何唐僧此时心智丧失,见猴子说的似有道理,但他却不能认同,便道:“我这出家人,宁死决不敢行凶。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却杀了他六人,如何理说?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过去。”

猴子心中不忿,只觉着这和尚像是在针对自己挑刺儿,便也赌气道:“不瞒师父说,我老孙五百年前,据花果山称王为怪的时节,也不知打死多少人。假似你说这般到官,倒也得些状告是。”

若是说别的,唐僧或许慢慢便冷静了下来,但猴子这么一说,却好似火中浇油,更是放大了唐僧潜意识中的恐惧不安,一时间情难自控,怒声道:“只因你没收没管,暴横人间,欺天诳上,才受这五百年前之难。今既入了沙门,若是还象当时行凶,一味伤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恶!忒恶!”

猴子是什么样的心性?岂能受人几次三番指责,还是一个没什么本领,只会咕咕叨叨的和尚?他本就一生受不得人气,此刻终于爆发了:“你既是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也不必惩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说完这话,他也不等唐僧应答,便自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