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年会,其实不如直接叫小型演唱会更好一点,路晓风依然让于飞负责组织,特别是涉及到美院楼顶场地,还需要提前跟学校方面沟通。
梁小白则负责演唱会的美术设计。
路晓风给小白姐交待了好几样任务,演唱会电子邀请函,宣传海报等等,这些物料都需要提前做好。
至于王怡彤,她感觉自己更像是被拉壮丁拉进来的。
本来她答应路晓风,演唱会当天,可以过来唱几首歌,可是路晓风厚着脸皮,求她再鼓动一些会唱歌的朋友过来撑场面,至少要分摊掉十首歌。
这次跟上回“我要当麦霸”不一样,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上台,否则就不能叫演唱会了。
但这对王怡彤来说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她自己有个小圈子,圈子里都是热爱音乐的一帮朋友,既有南大的学生,也有校外的人,在群里一问,立即就有好几个愿意参加的。
路晓风约了时间,把三个人都叫了出来,先吃了顿饭增进一下彼此之间的感情,然后才聊具体的筹备事项。
这种演唱会当然不能指望不花钱,路晓风也不能白白透支王怡彤的人情,凡是上台唱歌的,都会拿到一笔相当丰厚的报酬。
对南大的学生来说,路晓风的名气要远大于晓风工作室,所以他准备借助这个机会,以年会的名义举办演唱会,既有娱乐的目的,同时也能宣传一下新公司。
……
穆清欢的“清读”公众号也在逐渐走上正轨。
经过这几周的尝试,穆清欢笔耕不辍,按照路晓风的指点,每天晚上10点准时发布推送。
“清读”公众号以阅读为主题,她涉猎范围极广,文学、历史、哲学、心理等等,她都能深入浅出地写一些导读和评论类的文字。
有时候是一本书,有时候是一篇散文,穆清欢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打动着越来越多的读者。
后台数据显示,“清读”的粉丝数已经接近6万,而且每发布一篇文章,都可以带来几百的新增读者。
不过,穆清欢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发现,如果某篇文章写得过于文艺,阅读量很低,而那种通俗一点的、带有情感因素的稿子,反而很受欢迎。
穆清欢求助路晓风,问他这两种方向该如何把握。
路晓风没有直接告诉她选择哪个,两条路都可以走,只不过方向不同而已,这是穆清欢自己应该去研究的问题。
不过,对于如何引起共鸣,路晓风倒可以帮她出出主意,这是他从公众号“新世相”那里学到的。
这也是穆清欢一直搞不明白的,为什么路晓风的选题可以刷屏,而她埋头写了这么久,只能说差强人意,离刷屏还有很远的距离。
“其实写这种情感类的推文,重要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这个故事想传达出来的共鸣。”
路晓风解释说:“比如对于‘蜗居’这个选题,一般的做法总喜欢深挖某一个案例,反而不具有普遍性……你完全可以在读者里面做一个征集,收集他们在大城市生活的真实的小事,整理在一起。”
“这也能算一篇文章?”穆清欢从来没接触过这种写法。
“不信你可以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