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俄国内战(2 / 2)

俄国欧化进程初期出现的这些矛盾反映了俄国近代发展道路的基本特点和俄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独特模式,长久地影响着俄国社会及文化的发展。但是,与沙皇政权的初衷相悖,欧化有其自身的逻辑,欧化的范围不可避免地超越表层生活而进入到更深的领域。

18世纪末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改革和19世纪初亚历山大一世的贵族自由主义改革表明,西方文化对俄国的渗透逐渐影响到了意识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层面。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度,使俄国农民获得了人身解放并成为享有权利的公民,传统的等级关系出现松动,阶级关系逐渐形成。1860~1870年代,沙皇政权在地方管理和自治、司法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陆续把资产阶级国家因素引入了俄国社会政治生活。

1860~1870年代的改革因其渐进和妥协性质而引起革命派别的激烈反对,而俄国政治制度对不同政见的压制和排斥促使革命者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一时期的革命民粹派经历了从宣传派到暴动派、密谋派再到奉行革命恐怖主义的民意党的激进化过程。

沙俄在各种内外因的影响终于走向了倒台,温和派和布尔什维克组成了联合政府。但是两派之间更是各种明争暗斗,本时空温和派之间没有大规模的内斗,他们甚至将沙皇一家救了出来并暗中保护起来。

过了不久,布党发动暴力革命想要建立独裁政府,结果没有啃下团结一心的白俄政权。两者之间的战争进行的也更加的残酷,双方都杀红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