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反叛(2 / 2)

武行诸天 依稀去年 3660 字 2019-11-15

周芷若奇道:“为何?十万大军一动,每日耗费粮草无数,一直拖着于我军何益?”江渊道:“若我所料不错,此时造反的右布衣应为朱元璋,我说过,此人有大气运,常遇春与徐达虽说能力不俗,却不见得真能战过朱元璋,再一个利用朱元璋反叛,看看能引出多少意图谋反之人,好一网打尽!”周芷若恍然大悟,忙道:“那我赶紧下旨召两人前往御书房觐见,免得大军已经开拔。”说完纤足轻点,又忙纵掠离去。

看到一边的张安,江渊吩咐道:“张安,传令雄一,命雄一为新任天雄星主,让他隐蔽起来,先补满天雄分楼编制,将右布衣之事暂且放下吧。”张安道:“属下遵命!”说完同样离开国师殿前去传令。望着殿外天际,江渊吁了口气,“一年后解决了朱元璋等人便能离开这里了。”

这大军征战自古以来都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十万大军仅是筹备粮草,便少不得十天半月,况且还需征调民夫运粮,但右布衣反叛实是太过突然,所谓军情如火,若待到一切就绪,只怕沂州府早已失陷,一旦沂州失陷让反贼站稳了脚跟,那再想剿灭便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因此徐达请为先锋,先率一万大军轻装从简,火速南下相援沂州府,常遇春则率余下大军随后跟来。

徐达率两千水军同八千陆军,先从燕京走水路至天津卫,过天津卫至渤海,由渤海乘海船南下至芙蓉岛,再换河船直奔沂州府,终在沂州府岌岌可危时率军赶至。徐达自接到平叛旨意便有意从水路进发,走水路一是可顺水而下最大限度的减少行军时日,二是可节省士卒体力随时能战,为此他所筛选的士卒除过水军,那八千陆军即便不通水战也不至晕船,省的士卒还未与敌接战便因晕船倒下一片。

当徐达率军赶至时,沂州知府终于松了口气,面对右布衣的汹汹攻势,沂州府数次都险些失守,还多亏他是原明教教众,也曾上过战场厮杀,这才能亲登城头激励士气,打退右布衣的攻城大军。徐达本欲率大军在城外安营扎寨,与沂州府互为犄角牵制叛军,只是看沂州府守城士卒各个带伤,相对于他们此时来说叛军又人多势众,说不准叛军一个猛攻沂州就会失陷,那样他留在城外也就失去了意义,况且临行前陛下也命他们只需守住沂州府拖延一年既可,因此他便入城驻守防备叛军攻城,只要等到常将军大军到来,那就轻松得多了。

自此徐达便依托沂州城与右布衣连战数场,双方各有胜负。叛军方并非不知朝中定然还有大军赶来,只是沂州城眼看便要攻破,却被赶来的徐达从后路突袭,使得攻城功败垂成。之后徐达借助地形掩护偷进沂州城,自此这沂州城便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刘基虽计谋百变设下诸多妙计,可徐达乃是沙场宿将,眼见便要中计却总会及时醒悟过来,使叛军的埋伏不得不提前发动,而徐达已极小的代价便又退回城中,如此三番五次,徐达干脆只在城中加固城防,任他如何诱敌都巍然不动不予理会。而他们虽说号称十万,其实可战之兵也不过五万余,其余的均是民夫罢了,想要先行攻占周边镇县却显得力有未逮。沂州城又依托地势,叛军亦无法通过四面合围使沂州城断粮失陷,这么一拖便是十余天。

这日江苏军军帐中,右布衣与刘基、汤和正在议事。右布衣皱眉道:“先生,如今我们已反了有近月时日,但仅仅一个沂州城便久攻不下,如之奈何?”刘基在帐中转得两圈,道:“沂州府三面环山,向南却是一马平川,本欲打通沂州府与我江苏连成一片,没想到沂州知府竟如此难缠,硬是挺到了朝廷援兵,这来援的徐达更是非同寻常,这……”右布衣听徐达之名若有所思,汤和却忍耐不住粗声打断道:“我说先生,如今说这些又有何用?当初我哥俩可是听了你的话反了朝廷,如今该当如何你倒是拿个主意啊。”

刘基沉吟片刻,道:“朝廷兵发十万,这可不是我们号称的十万,而是实实在在的十万,如今咱们已没有多少时日可耽搁了,不过主公莫慌,明日约徐达在城下相见,某为主公说降此人便是,即便事有不谐,也能退回江苏,再谋后事。”右布衣神秘一笑,道:“一定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