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回沈炼主演的好莱坞电影在北美都是票房口碑双丰收,但是中国电影观众的哀嚎从来没有降低过,因为电影在中国的上映时间真的是要推迟很久。自从《第九区》这种小成本制作因为沈炼的缘故都能在贺岁档掀起血雨腥风,广电总局就坚决限制一些黄金档期好莱坞大片的进入。在广电总局的高层们看来,贺岁档的票房冠军被好莱坞电影占据,打的国产电影不成人形对他们而言是很丢脸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是不知道好莱坞电影如果占据贺岁档这种黄金档期,到底能刷多少票房。
但是几大发行商还是在不懈努力的争取,尽早引进《碟中谍4》,华谊,橙天,博纳都针对派拉蒙报出了高价,希望得到《碟中谍4》的发行权。
“教授之前采访的时候说过,《碟中谍4》是他拍摄过的最辛苦的一部电影,甚至在拍摄过程中,为自己的团队里新增加了一名理疗师。不过从北美那边的口碑和火爆的票房情况来看,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希望中国能够在年内尽快引进,早日与国际接轨,不要老是脱节!”
“r你的广电总局,每次都延迟引进,延迟nb啊!!!沈炼的电影是你给个差档期就能限制住票房的?《第九区》延迟了半年,《源代码》延期了5个月,不知道《碟中谍4》又要延期多久!”
“经此一役,沈炼在好莱坞的地位也不需要多加讨论了。比起只能出演b级片,混碟市的,从没扛过电影票房却在中国被吹上天的杰森斯坦森,沈炼可以称之为秒杀了吧。最少感觉能上升到贝尔那个档次!毕竟有扛小成本电影票房的经历,有大片票房爆炸的历史,还有过影帝的提名。”
《洛杉矶时报》记者克拉夫特回到家里,舒舒服服的泡澡,冲上一杯牛奶之后,靠在床上,拿起自己的平板,开始敲下今天的观影感受:“阿汤哥换成了虾人,加入杰瑞米·雷纳;一个新的动画导演以及和前集一样“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幽灵协议》在前作的基础上又一次在亚洲完成了它的升级。看着ethan从莫斯科监狱里轻松越狱,像往常一样的接受任务,但心里却有着和以前明显不同的感受。《谍中谍4》给人最大的观感就是角色的超人化,这无疑要归功于《超人总动员》的导演丰富的想象力和高效的执行力,当然他也得感谢他的十几位副导演共同的努力。在沙尘暴中飞车追逐、在世界第一高楼上纵横驰骋,任务不可能完成的程度几乎超过了以往所有的总和,来自中国的惊喜沈炼,还是以无所不能的姿态、淡定的挑战完所有的难关,我想说,太t好看了!当令人血脉膨胀的主题音乐再度响起,我仿佛看到了1986年的麦德林。《碟中谍》系列也许需要跟《007》一样,需要面临演员的更迭,但我觉得那不会是结束,不会是堕落,而是系列走向更高峰的一个开始!”
《纽约时报》的专栏记者西蒙斯的稿子也很快就发了出来:“在我看来,i4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回归了issioniossible的主题本身。作为这一系列的开山之作,i1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强调任务的艰巨性,事实上i1的结尾才是最大的亮点,i1为整部影片树立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作为i系列的招牌菜,高难度的任务一项是最考验编剧头脑的地方到了第四集,入侵克林姆林宫以及攀登迪拜塔成为了新的难度。尤其是迪拜塔这一段,手套失灵、高空坠落以及窗台救人,再加上沙尘暴这一点“佐料”,这种紧迫感无需多言;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超越了前三部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sionegg穿插其间的笑料,则起到了非常明显的缓释剂的作用。从国防部长被暗杀,到与恐怖分子交易,再到拦截核弹,整个i4的故事并不轻松;而开头的越狱,隔屋交易以及挑逗印度大亨,则让故事的叙事节奏缓和了一些,淡化了这种片子本身带来的紧张感。动画导演出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