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9(2 / 2)

老衲要还俗 一梦黄粱 6181 字 2019-03-22

红孩儿好奇的道:“师父,咱们不去看看么”

方正瞥了一眼远处,摇头道:“不去”

“师父,听起来很热闹的样子啊,好想去看啊。”松鼠站在方正的肩膀上,垫着脚,努力的看向远方。

独狼也道:“师父,我们还没看过呢。”

“你们真想看”方正想了想,这也是难得的一次体验,让他们去看看也好。

方正一问,猴子、松鼠、独狼、红孩儿一起点头。

“好吧,那就去看吧。”方正点点头,带着几个徒弟前往学校。

还没到,就看到学校门口,已经有人在那支起了太阳伞,拉了一条长长的电线,大冰箱放在那,挂起了牌子:“冷饮、雪糕、冰激凌冰镇啤酒”

一转身,进了学校,里面则用原本的主席台,改成了舞台。一直以来都是如此,村子里放电影,请二人转等戏曲的时候,都是用这个台子。学校黄了之后,已经彻底的成为了活动中心。

“师父,这学校挺好的啊,咋就黄了呢”红孩儿看着已经破败了的学校,一溜平房,玻璃破碎,里面的桌椅板凳上一层灰有些不解的问道。

方正道:“你看看戏台子下面都坐了些什么人。”

红孩儿看去,只见那戏台子下面,许多人自带板凳坐在那,不过这里坐着的,青壮年都不多,大多数都是五六十岁的人,小一点的则是两三岁的孩子,大点的孩子也就那么几个,带着一群小孩子满地跑着玩。

方正道:“时代在发展,村子里的年轻人为了赚更多的钱,谋求更好的发展,都去了大城市。人在大城市,工作在大城市,一切都在大城市结婚生孩子,养孩子自然也在大城市。于是,村子里的人走出去的越来越多,回来的人越来越少,剩下的也都是一些舍不得离开家乡的老人了。有的老人临时帮年轻人带孩子,带大一点了,就送到城里上学了。为师小的时候,这学校里一个年级有两个班,每个班三十多人,那时候热闹啊

我们这些孩子,被村民称之为祸害。走到哪祸害到哪,追鸡撵狗,大泥巴砸墙泡,稻草朵里挖隧道,雪堆里挖陷阱,当初可是坑了不少人。但是现在全村子也没几个适龄孩子了。这学校如果还开着,也就三五个学生,还开着干啥以前是一个村子或者两三个村子一个学校,现在是十几个村子一所学校。因此,很多这样的学校都荒废了。”方正说到这,也是唏嘘不已,长长的叹了口气。

红孩儿摇头晃脑的道:“如果这些老人没了,这村子还有人么是不是也要几个村子并一起了呢”

方正没说话,不过他知道,红孩儿的话很可能会成真真到了那个时候,又是怎样的光景呢方正一直认为,人才是一个社会存在的根本,没了人,一切都没有意义了。

就在这时,三声锣响,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同时杨华跑过来招呼方正等人,在前面留了位子,为了不挡住后面的观众,前面两三排都是铺上报纸,大家坐在报纸上。

后面的是马扎、或者把凳子放躺下坐着,再往后才是竖着放着的高凳,以及站着的人。墙头上、树上的都不算正规军。

方正做好,杨华也送来了一些瓜果,方正连连道谢。

虽然杨华准备了很多吃的,不过还是有一些做生意的村民,各种雪糕冰激凌,啤酒饮料矿泉水,瓜子辣条神马的来回卖,再加上孩子玩闹乱跑,台上不断的试着各种音,现场乱糟糟的,却又显得十分热闹,气氛十足。

随着一个光头上了台,试了试麦克后,一声大喝:“各位乡亲父老,各位兄弟姐妹,各位在做的衣食父母,在下赵五,赵流光,给大家作揖拜礼了”

“好”

“收了”

“不跪一个吗”

下面嘻哈一片,显然和赵五也都熟悉。

赵五哈哈大笑道:“我赵五上跪天,下跪地,中间还跪人民币,只要你砸个几十亿,咱跪一跪也无妨。来吧,用钱砸死我吧”

众人集体切了一声

赵五继续道:“好了,我赵五头光光,没有毛,没有帅哥帅,没有妹子香,就不在这跟大家丢人现眼了。现在,我只问一句,大家想看漂亮的姑娘,还是威武雄壮的爷们”

“爷们”众人齐声喊。

“没出息的玩意都带老婆来的吧”赵五笑骂道。

第501章 砸场子的求订阅

众人再笑,不少女人喊道:“我们带老公来的,但是还是看爷们”

赵五见此,一脸痛心疾首的样子道:“你们这些爷们啊,你们的家教呢你们啊给咱家爷们丢脸啊不是吹牛逼,别看我人不咋地,但是在家,可是顶天立地,说一不二我说吃饭老婆立刻跑去做饭。我说穿衣”

“咋的”一个女声突然响起

接着一个女子从后台走出,赵五大吼一声:“给娘娘请安”

然后赵五跪了

众人顿时笑成一团

“师父,这就是二人转啊两个人咋不转呢我还以为两个人贴在一起,跟螺旋桨似的,突突突就上天了呢。”红孩儿坐在方正边上,吃着瓜子,喝着汽水,吊儿郎当的问道。

方正白了他一眼道:“脑子是个好东西,你就不能多长点”

红孩儿委屈的道:“我就是这么想的么”

“师父,到底啥是二人转啊。”松鼠乖巧的蹲在方正的肩膀上,跟着问道。

方正笑道:“二人转啊,有古今之分。以前的二人转,又叫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有单人唱的,也有两人唱的,还有多人唱的,只不过现在大多数都是男女搭档,两个人唱,所以大家更喜欢叫它二人转。

二人转算是土生土长的东北地方戏,不过二人转并不像其他戏种那么单一,拘泥于框架之中,跳不出来。二人转最早,就是小秧歌,蹦蹦跳跳,图个乐呵。所以大家也叫它蹦蹦。再后来,二人转融入了河北的莲花落,变成了一边跳一边唱,一边说的节目。有句话说的好,二人转就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

但是这还没完,二人转并非一成不变的,这么多年发展下来,二人转一直在变化。他随着社会的喜好在变化,先后又借鉴民歌、柳腔、凤阳花鼓、河北梆子、评剧、京东大鼓等一大堆东西,取长补短,在保证自己主体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几乎将华夏各种地方戏融了个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