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1 / 2)

d不胖,一点都不胖你听你哥的准没错了。”

沈梅半信半疑,不知道该不该信

“来,火烧大点,马上就快上气了,这笼是肉馅儿的,大火蒸了香。”

沈余岔开话题了,沈梅也就不纠结,问,“五哥,这是给六姐蒸了带回去的吗”

“不是,给大伯和三叔两家还有慕景的。”

“哦”过了一会儿,沈梅才反应过来,“三哥,你说啥你说的慕景是不是那个后山打猎的那个”

“大惊小怪做什么”

沈梅瞧着她五哥不以为意的神色,慌得一比,她没听几个小姐妹说这慕景的事,十多岁就敢拿刀杀人,后来被充军到了军营就更是凶恶,每天不杀两个人就整个人不得劲儿,回来之后没人砍了就只能去祸害山里的野兽云云,她那几个小姐妹还说,这慕猎户迟早有一天会发疯还得杀人。

她五哥多瘦弱一个人啊要是慕猎户真发疯起来,能打得过慕猎户可别被两刀砍了不不不,估计只要一刀,没见慕猎户杀起野猪来都是不得劲儿的嘛

“不是,五哥你可得小心点,慕猎户可凶残着呢听说在军营里每天不杀几个人就睡不着觉”

沈余却是误会了沈梅的意思,以为沈梅说的是在边关每天都得打仗,“原来边关这么凶残的吗每天还都得打仗,怎么没听慕景提过”

沈梅觉得有哪里不对,不过想不出来,“他能给你说吗这事藏着还来不及呢”

沈余听了沈梅的话,的确,这种事的确藏着才是对的,这种算是军营的机密了,可不能随意说。

于是,兄妹俩来了个鸡同鸭讲。

第一笼很快就好了,沈余把蒸笼端起来放在一边,又把那笼糖馅儿的放下去蒸上。

“肉馅儿的,小丫吃不”沈余拿了一个碗,装了两个,一口咬下去,米团子就少了一半,里面的油脂直流。

肉汁滚烫,沈余一个不注意,烫得直吸气,“烫”

沈梅闻着那股肉香,吞了吞口水,还是没忍住,“五哥,你给我夹两个呗”

沈余将嘴里的米团子咽下,叹了口气儿,“爽,好吃”就是被烫惨了

“五哥,快点给我夹。”

“嘿,看我逮着了什么两个偷吃的大耗子。”沈老四提着个水桶进了厨房,正好就撞到了兄妹俩偷吃的样子。

“去去,我才不是耗子,那种坏家伙有我长得好看”沈梅啐了她哥四哥一口,然后也不理他四哥了。

“五哥,再来俩。”

“不来了,都给你吃完了,剩下的该不够了”

“老五,还这是给小鱼带回去的”

“不是,她的还没有做,这是给大伯他们的。”沈余把空碗泡进水里,“你水浇了”

“浇了,蘑菇棚里忒热了些,我才进去一会子,就是一身汗水。”

“这不正常的吗等一段时间就好了,以后我们不种蘑菇,只做蘑菇包,就好些了”沈余安慰道。

“那个还得煮呀差不多的。不过倒是可惜,种蘑菇更来铜板子。”

“其实,以后的蘑菇估计是越来越不值钱了,我们卖蘑菇包还更划算。”

“听爹说了,可是还是觉得舍不得啊”

“有啥舍不得的,天天浇水三千个蘑菇包,一天几趟的进去,你们不累我都看着累。”

“老五,你不太懂,以前吧,我跟大哥二哥他们找活干,一天最多能挣个二十多三十文,运气好,主人家心善能把工钱给齐了,还会给个几个钱当幸苦费,有时候碰到那些霸道的,累死累活的不说,那些工头总会找两借口,一天扣掉几个钱,这也是运气好,你看看平溪镇多少人,又有多少活要干有时候一个月都没活儿干,就一分都没有进项,现在好了,在家种蘑菇,一个月也能给分个一二两的银子。”

沈余没有这种感觉,虽然记忆里是有这种经历的,不过也表示理解,他宽慰道,“四哥,你不会算账啊,我们卖蘑菇包,一个蘑菇包30文,一天就是做300个,一个月就能做9000个,你给算算多少钱还有爹没有跟你说吗他在书上看到了一种法子,是不用煮的,只要放一些树叶熬的水就行了。”

“没有啊爹最近都在那里凿木头,问他干啥也不说,整天神神秘秘的,奇怪的很”沈老四的确没想听沈老头说过,然后他又跟着沈余的算法算了起来,“9000个,30文一个,270两银子”

沈老四瞪大了眼睛,“老五,你忒猴精了,这么多,我们能分多少27两,可以给新修一栋大房子了。”

沈梅听的一脸懵,“五哥,我们家真能赚这么多”

她最近是听别人说她们赚了钱,她更是知道大哥都是天天去卖蘑菇,伙食也变好了,她五哥更是隔三差五就去买肉,或者套一两只兔子回来,她的小姐妹也都是一脸羡慕的看着她,说些好听的话,讨好她。

但是,但是她不知道她们家能挣这么多钱啊

说的高兴的兄弟俩:

忘记还有个小丫头在烧火了

“没这么多,现在就你大哥每天卖蘑菇,一天也就400文,一月也才12两银子,我们说的是以后,不过这事儿还没影你可不能说出去了。”沈余叮嘱道。

“放心,五哥,我保证不会说出去。”

“乖,等缴了税,让娘带你们几个丫头也去买几匹细麻布穿穿,小丫头都爱俏。”

“真的,我可不可以要红色的,沈白雪她娘就给她做了一件红色衣裳,她穿起来可好看了”沈梅说着,一脸的向往。

“这有啥,红的,白的,绿的,蓝的,随便选”

沈老四就看着,觉得他妹真好哄,两匹布就给糊弄住了,要是他,他应该也成的,毕竟他们家极少去镇上买布,都是新三年,旧三年,地里麻布打了,第一年爹和娘还有小孩子做衣服,下一年,他们几兄弟做,如此往复,只有麻的收成不好,才会去镇上买麻布。

“好了,五哥,你看锅里又冒气儿了”